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沒有劉少奇 難有新中國

[複製鏈接]

1

主題

1

帖子

8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有設有 發表於 2022-1-30 12: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8月28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應蔣介石之邀赴重慶談判,商談建立聯合政府事宜。毛澤東離開延安后,中共中央領導工作的重任落到劉少奇肩上。9月14日,一架突如其來的蘇聯軍機抵達延安,蘇軍代表別盧洛索夫上校,攜帶蘇軍駐東北最高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寫給主席的信函面見了劉少奇代主席和朱德總司令,信函稱:「在(蘇聯)紅軍退出滿洲之前,蔣軍及八路軍均不得進入滿洲」,蘇軍不久將撤離東北,等蘇軍撤退後,由中國自行解決國共兩黨的軍隊如何佔領東北的問題。
先期到達東北的八路軍代表曾克林陪同別盧洛索夫上校同機抵達。以劉少奇為中共中央代理主席的決策層專門聽取了曾克林關於東北社會、進軍東北過程、部隊發展、城市接管、軍事物資等情況的詳細彙報,稱「蘇軍對我軍還是比較友好的。日本投降后,東北失業工人和散兵游勇非常多,擴兵非常容易。當時,瀋陽有很多日軍留下的軍需倉庫。曾克林擔任瀋陽衛戍司令后,蘇軍讓曾克林部負責這些倉庫的警戒和保護。所以,曾克林所率出關部隊及新擴編部隊,並不愁沒武器。」。
有在滿洲工作經歷的劉少奇和在延安的中共中央負責人連夜研究,劉少奇指出:「東北是戰略要地,東北北靠蘇聯,東接朝鮮,西面是我們自己的抗日根據地冀熱遼地區。這裡有山區,有平原,進便於攻,退便於守,可以作為我國革命的重要戰略基地」。會議作出了大舉進軍東北的決策,決定向東北派出大批軍隊和幹部。會上決定成立東北局,由彭真任書記。同時決定,彭真、陳雲、伍修權等立即乘坐蘇軍飛機,與曾克林等一同趕往東北。至此,延安「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正式形成。
為了實施這一戰略決策,劉少奇代表黨中央提出:山東八路軍主力及大部分幹部迅速向冀東及東北出動,調山東3萬兵力進入東北;調華東8萬兵力到山東和冀東,浙東我軍即向蘇南撤退,蘇南、皖南主力,即撤返江北;成立冀熱遼軍區,以李富春為書記,林彪為司令員,山東分局改為華東局,華中局改為分局,受華東局指揮。要求華北、華中立即抽調100名團級軍事幹部趕赴東北,並命令原準備南下支援王震南下支隊的部隊立即掉頭北上東北。命令在延安的二萬幹部不帶武器趕赴東北。命令黃克誠的新四軍第三師四萬人開赴東北。9月17日,劉少奇同朱德等聯名發電報,向在重慶的毛澤東和周恩來正式提出:「我們全國戰略必須確定向北推進、向南防禦的方針。」毛澤東馬上複電表示同意。
一時間,共產黨領導的十一萬大軍風塵僕僕、分別由陸路和海路浩浩蕩蕩地向東北進發。
歷史證明,在他代理中共中央主席期間,在歷史的轉折點上,不失時機地指揮了全黨的軍事鬥爭,為加快全中國的解放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誰也不曾想到,僅僅三年之後的1948年底,百萬東北野戰軍入關。就是這支大軍僅用一年多時間,連克平津、過長江、跨瓊州海峽,一路殺到天涯海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5 13: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