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解讀神童教育:讓家長上癮的誘惑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6-23 12: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會上癮的誘惑,「神童」兩個字讓家長痴狂
這句話簡直是致命的,它讓王女士的神經興奮了4年,一直延續到現在,可能還要延續多年。

4年前的一天―――王女士依然清晰記得,女兒剛剛出生42天―――醫生給孩子做完例行檢查后說,「你的孩子比同年齡段孩子智商高很多」。 這句話,對家長來說,會產生令人「上癮」的誘惑力。

王女士開始四處尋找神童教材,讓女兒參加各種學習班,進行各種智力測試,「4年來,不曾有懈怠」。

不曾有懈怠的,還有一位老奶奶。

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樓道里,頭髮花白的老人,來回踱步,等待了近3個小時后,坐到施建農面前,懇求:「給我孫女一次機會吧,她表現一直不錯。」老人拿著孫女剛剛獲得的區十佳少年獎狀,一臉渴求。她希望孫女能夠進入中國科學院超常兒童試驗班。

這種渴求,施建農不是第一次見到。在他的研究工作中,經常接到「渴求」的電話,經常見到「痴狂」的家長。

「潛意識」,施建農說,中國家長的神童憧憬,讓他們失去思考空間,他們是天然的,更多的時候,勸說和理性顯得蒼白無力。

施建農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他負責的研究小組,長期從事超常兒童的研究和教育,在北京市八中、北京育民小學、陶然幼兒園和北京育才學校開展超常教育實驗。這是我國具有官方背景的惟一從事超常兒童教育的研究機構。

□望子成龍的急切

6月4日是北京陶然幼兒園超常兒童班初次測試的日子,這裡是中國科學院心理所超常教育實驗基地。

離測試還有一個小時,家長和孩子們已經在幼兒園門前排起了長隊。父母有一個人來的,也有一起來的;還有父母親和爺爺奶奶外婆外公全家一起來的。他們和6月的天氣一樣,熾熱。

幼兒園老師組織家長和孩子抽籤,決定參加初試的順序,抽完簽的孩子,由老師帶到活動室等待考試。


活動室里,孩子們快樂地玩耍,他們不知道,自己面臨的將是一次在父母看來相當重要的人生測試。

一位姓苑的媽媽,天不亮就起床,生怕錯過測試,「我跟女兒說,來看節目表演,不是來考試的,否則她肯定不來」。

女兒兩個月後才滿4歲。幾個月前,苑媽媽在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超常兒童教育的文章,四處打聽,幾經周折,知道陶然幼兒園有這樣測試的機會。

苑媽媽帶女兒來測試的重要原因,是鄰居和家裡人都覺得孩子很聰明,很不錯,「很有點小大人的味道」。

「就一個孩子,哪家父母不想把孩子培養成才?」苑媽媽說,如果能通過測試在這裡上學,對孩子成長肯定有利。她理解,這裡就是能把女兒培養成神童的地方。

在這樣的憧憬中,150元的報名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一個月2000多元的學費也是正常開銷。「如果能夠上名牌大學,砸鍋賣鐵也行!」

趙永芳和丈夫一起帶孩子過來。兩天前,他們在網站上搜索「超常兒童教育」,發現陶然幼兒園的測試,「再晚就錯過了這次考試」,他們覺得運氣很不錯。怕女兒不來,他們也沒敢說實話,「說和小朋友做遊戲」。

趙永芳突然提高聲調,「社會競爭激烈,當然希望孩子更好更快地成才,這樣的機會絕對不能錯過」。

一位姓陳的父親說,如果能夠通過測試,培養出個神童,將是全家人最大的希望了。

孩子等待考試,家長則在幼兒園外的桌子上填寫一份調查問卷。為慎重起見,很多家長用手機和不在現場的家裡人一邊討論,一邊填寫。問卷包括孩子、父親、母親的基本信息,包括父母對孩子的評價,還特別詢問父母在懷孕前後是否喝酒、吸煙,以及換了幾次工作。

□培養神童成了一些機構的商業計劃

不少家長追問陶然幼兒園園長陳寧:「你們能讓孩子識多少字,能學多少算術題,能把孩子培養成神童嗎?」

家長的熱情被陳寧潑了一盆涼水,因為幼兒園拒絕抱有這樣企圖的孩子入學。陳寧說,幼兒園給智力天賦不錯的孩子提供一個較好的發展平台,「而不是把孩子培養成天才」。

這些被家長認為特別聰明的孩子們,要通過幼兒園的初試和複試,包括體能測試、認知水平測試、溝通交際能力測試等等。「標準很多,認知能力,是指孩子的智力發育水平、學習潛能等;考慮到集體教育,還要測試孩子之間的融洽性」。

陳寧說,從理論上說,如果一個孩子通過測試,被認為是超常兒童,他就應該接受特殊教育。「超常意味著特殊性,只有適合他們心理發展特點的教育,才最有利於他們」。

可我國目前的教育中,一般是大班教學,超常兒童往往不能得到適合他們的教育。「這些孩子比較獨特,比如精力旺盛、好奇心強、喜歡提問等,在一個正常的課堂秩序下,他們可能會被認為容易擾亂課堂秩序,打亂了教學計劃,被認為是問題兒童。他們可能用15分鐘時間就學完了45分鐘的課堂內容,剩下的時間只能調皮。」

陶然幼兒園超常兒童試驗班的目的,就是把一群年齡相近的超常兒童集中起來,組成一個班級,給超常兒童應有的教育。

對於這種試驗班教育模式,施建農稱為「因材施教」,即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提供不同的教學方案。他說,教育的根本,不是為了讓孩子在多少年內拿到諾貝爾獎,而是希望讓孩子在這個年齡段能學到應該學到的東西,把孩子在課堂上調皮的30分鐘找回來。

施建農說,對於超常兒童教育,中國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以前,學校老師忽略甚至不知道有少數超常兒童存在;現在,一些人為了經濟利益,宣揚通過某些手段可以成批培養神童,「而家長們要做的,只需要把孩子送過去,再交一大筆錢。這已經不是教育,是商業計劃」。

資料顯示,世界上不少國家非常重視超常兒童教育。比如韓國,1999年通過了關於超常教育的法案,有法律保障后,很多學校開始挑選超常兒童,對國家人才戰略發展很有好處。

在施建農眼裡,超常兒童教育是國家正規教育的補充,理想狀態是讓所有超常兒童都能享受這樣的教育,「可是目前國情不允許」。

他認為,建立試驗班,一方面讓孩子有好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從中找出教育規律,運用到普通教育改革中。

為了給這些特殊的孩子特殊的教育,陶然幼兒園把「創造力」放在第一位,並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繫。比如母親節到了,老師給孩子出一道題:「用畫的形式表現怎麼能讓媽媽笑?」有的孩子畫自己親吻了媽媽,有的孩子畫自己做家務,有的孩子畫自己跳舞等等,這就是在訓練創造力。

如果有一天你問小孩最喜歡幹什麼,她說「喜歡學習」,這個小孩是不正常的,也不符合小孩成長的天性。

可是她如果回答「喜歡玩」,並說「喜歡玩棋,喜歡爬山,喜歡看書」,說明教育培養還在正常的軌道上。陳寧說,在孩子眼裡,一切都是在玩,讀書其實也是他們玩的一種方式。「讓他們保持一種天然的興趣非常重要,幼兒園希望做到這一點。」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1: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