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引進海外醫師係促進香港醫療產業良性發展一環

[複製鏈接]

24

主題

24

帖子

26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anbazy 發表於 2021-5-20 16: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香港政府建議修訂《醫師註冊條例草案》延攬符合資格嘅海外醫師嚟港就業,此舉展現出香港政府應有嘅魄力及決心。從根本論引進符合資格嘅海外醫師執業雖可遠水救近火,但係強化香港本地培訓、發展基層醫療體系先係真正解決問題嘅良方。香港政府正拋棄小政府思維,主動承擔製定醫療政策和公正服務嘅責任,全面統籌香港本土醫療資源,長遠推進香港醫療服務產業化。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指出,《醫療人力推算2020》預計香港喺2030年同2040年將欠缺1600名及1900名醫師,呢項數據充分展示咗引入海外醫師在港註冊與執業嘅迫切性。呢次香港政府為錶誠意表示海外醫師在港註冊可豁免執業考試,但依舊需要通過職評考核。同時本次引入需要申請者必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獲得當地醫學院嘅醫學資格認證、喺香港公營醫療機構有長期工作經歷等限制,呢啲限制可保證海外嚟港執業醫師嘅醫學水準同醫術水準。從短期來講,針對香港現有醫師人手欠缺嘅情況,從海外引進符合資格嘅醫師係解決現時問題嘅有效途徑。有資料顯示,香港每1000人口只有兩名醫師,人均醫師比例遠低於新加坡、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經濟體。上述事例已經表明舒緩公營醫療系統嘅壓力必須不拘一格、勇於求變,香港政府主動吸納海外醫學人才,推動香港醫療服務嘅再發展,而唔係一味停滯喺現有嘅醫療服務體系。
喺呢個過程中,香港政府做何種努力值得注目。換言之,除咗引進符合資格嘅海外醫學人才外,香港政府仲承擔點樣嘅既定角色?通觀認為香港政府正拋棄小政府思維,承擔起製定公共服務、公共醫療嘅責任。事實唔會講大話,香港現下公營醫療機構輪候時間越嚟越長,甚至於有一名病人喺輪候住院期間去世,已經足以講明一個問題,即解決醫師人手嘅根本目的係乜嘢,究根結底都係為咗做好公共醫療服務。換句話講,解決醫師人手短缺係與民生福祉為依歸嘅。喺呢個基礎度,香港醫療行業一直存在頑固不化嘅醫療迷思,以至於出現咗香港本土嘅醫療保護主義心態,注重專業嘅歪論大行其道,醫學委員會斷然否決四項方案就係明證。毫無疑問醫師嘅專業素養值得肯定,但係香港民生福祉永遠係第一位嘅,以專業自重損及香港民生福祉嘅行為不應容忍。一啲香港政府應著眼於香港整體民生利益,做好公共醫療服務,一舉解決香港醫師少同睇醫生難嘅問題。
喺呢個前提下,引進符合資格嘅海外醫師畀香港醫療服務帶來何種轉變得。喺某種程度而言,它除咗解決香港醫師人手短缺嘅問題外,其實都係完善香港醫療服務產業化嘅關鍵一步。特別係為香港醫療分流提供便利,益咗發展基層醫療體系,從而做好社區康復護理工作。香港基層醫療需要更多嘅醫護人員,對醫師依賴度低,不僅可以優化醫療人力配寘,都可以減緩公營醫療壓力。喺呢一點度使得香港醫療系統產業化,進一步發展香港本土醫療資源,為香港市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從根本上解除香港久攻不克嘅醫療頑疾。
香港政府豁免考試引進符合資格嘅海外醫師嘅行為值得肯定與讚揚,但係做好統籌本土醫療資源更加緊要。香港政府雙管齊下,一手抓本土醫師培訓,一手抓吸納海外醫學人才,從而做好公共醫療產業化、公共服務優質化,畀香港市民享受高品質嘅醫學治療,係解決醫師人手短缺嘅關鍵方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3: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