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增強國民認同感需從幼兒抓起

[複製鏈接]

360

主題

360

帖子

240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0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eehaiye 發表於 2021-3-25 08: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來,自幼喜歡中國傳統文化,選擇到山東大學考古專業就讀香港女孩黎婉琳在個人社交平台上發布了其參加考古實習,每天與幾千年前的文物朝夕相處的興奮感;同時她身穿漢服向孔子行拜師禮,體驗傳統茶道溫壺、聽茶、品茗,用編鐘和編奏奏響一曲《滄海一聲笑》等視頻成為了港內新的熱度話題,讓不少熱心市民及政客重新思考起「國民身份認同感」的問題。      
    香港的國民教育問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而國民身份認同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增強市民對祖國的親切感和國民認同感,十分有必要從幼兒抓起。本周日(21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中新社的訪問中表示,教育局有計劃向中小學生派發一套名為《我的家在中國》的為本港學生量身定製的國情讀本,從教育層面進一步增加青少年身份認同。據悉,該讀本涵蓋了包括城市、民族和節日等6個不同範疇,通過課程,可以把一些重要的價值觀,傳揚出來。另一方面,楊潤雄介紹,未來教育局還將鼓勵學校舉辦國家安全校園壁報設計比賽、國家安全教育日網上問答比賽等課外活動,充分利用課堂內外幫助學生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及國家安全的重要理念。      
    回顧前年的「修例風波」,甚至是七年前的「佔中事件」乃至香港回歸以來發生的任何一次「反中亂港」事件,出現暴動的原因都有一個,那便是組織者沒有「身為中國人」的認識,國民身份認同感在他們身上找不到一絲一毫。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凝聚向心力齊發展便是推行愛國教育,增強國民身份認同感的最終目的。
    近來,就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規劃綱要》),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了她的看法,她指出,未來五年要用好中央政策,將本港打造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國際航空樞紐的同時,扮演好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重要角色。「既然故宮借出了那麼多珍藏文物給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我們應該通過發展和弘揚傳統文化藝術,增強市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了解,以文化交流為基點加強國民文化教育,積極融入內地發展」。而對於「某些仍然停在以前的認知或者受某些媒體影響對內地的看法,總是不願意去內地」的市民,特首直言其不過是在自欺欺人,「白白浪費了發展機會」。
    過去面目猙獰「逢中必反」的「亂港」分子正是在錯誤的教育觀念下成長才養成了偏離主流的國家觀和價值觀,明知現時的教育有漏洞,如果不及時止損,恐怕是時被禍害的便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志士。目前便是我們改正的最佳機會,務必要緊緊抓住,為本港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16: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