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勸不同的信徒>

[複製鏈接]

3295

主題

3315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17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1-1-18 19: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何勸不同的信徒>
讀經「提前5: 1-16」「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在提摩太前書第五章的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教導提摩太怎樣作牧養的工作,就是在教會中如何勸不同的信徒,以及如何對待寡婦。保羅首先說:「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姐妹;總要清清潔潔的」。「老年人」指教會中比自己年長的人,他們可能會犯錯,但其年歲仍配受該得的敬重,所以身為教會的牧者在勸戒時,不要用嚴厲刻薄的話對待他們。「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就是在勸老年人的時候要如同勸自己的父親一樣,把自己的地位降低,好像站在後輩的地位一般。千萬別存驕傲的心,以為自己很屬靈,因為這種態度是絕不能勸戒老年人的。「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對少年人也是一樣,要勸他好像自己的弟兄,就是把他看作是自己家裡的人,而絕不是站在與他敵對的地位。對於「老年婦女」和「少年婦女」,也是同一原則,應把她們看作自己的母親,自己的姐妹。在教會中勸人的目的是因為在基督里,體會基督的心來勸戒,使他曉得如何走在正道上。所以勸戒人的不但要有真理知識,而且要有謙卑溫柔。提摩太是神的一位青年僕人,是被神所揀選所使用的,他在神的教會中是一個領袖,保羅仍要怎樣的教導他,何況其他的信徒呢?所以信主的青年人對任何老年人都當尊敬,你怎樣應當尊敬你的父母,也當照樣尊敬一切老年人。在利未記19:30說:「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華。」可見神給以色列民的律法,和使徒所寫的教訓,都是教導人要尊敬老人。所以我們看一個信徒是否尊敬老年人,便可以曉得他是否敬畏神。因為站在他面前,他的眼睛所看得見的老年人,他尚且不知道尊敬,又如何能敬畏那位眼睛看不見的神呢?而這裡「勸少年婦女如同姐妹;總要清清潔潔的」,就是要男性傳道人或同工在勸戒年輕女信徒時,要存心清潔,不可有污穢的念頭。傳道人若認為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毫無顧忌對「少年婦女」(2節)私下進行個別輔導;或者自恃年長,與「少年婦女」有容易讓人誤會的舉止,都很容易留下破口,落在魔鬼的試探里。

接著保羅用相當長的一段話,說到怎樣對待教會中的寡婦,可能這個問題在當時比較普遍,所以保羅需要詳細的向提摩太講述。保羅說:「要尊敬那真為寡婦的。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 神面前是可悅納的」。這「尊敬」寡婦,包括態度上的敬重和財物上的供給。「真為寡婦」,就是無倚靠並敬虔度日的寡婦。有兒孫的寡婦,應該叫兒孫自己照顧他們的母親或祖母,就是「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這樣不但可減輕教會的負擔,也是神所悅納的,對於這些兒孫的靈性也是有益處的。信徒看顧自己的家人,是一件討神喜悅的事。雖然今天許多家庭破裂、或者有社會福利制度,也不能在神面前免除兒孫「行孝」的義務。「那獨居無靠真為寡婦的,是仰賴神,晝夜不住地祈求禱告。但那好宴樂的寡婦,正活著的時候也是死的」。「那獨居無靠真為寡婦的」,就是實在沒有兒女子孫,無倚靠的寡婦。但她們在靈性上是專心「仰賴神、晝夜不住祈求禱告」,虔誠愛主的寡婦。而另有一種寡婦是「好宴樂的」,保羅責備她們說:「正活著的時候,也是死的」。「死的」指失去靈性的知覺,在神面前毫無生存的價值。「這些事你要囑咐她們,叫她們無可指責」。保羅要提摩太用他的權柄來囑咐這種「好宴樂的」的寡婦,目的是為著這些人靈性的好處,叫她們成為無可指責的人。這裡的「無可指責」是指這些寡婦在應有的貞潔品行上,叫人看出她們是端莊、敬虔的,而不是說她們在每一件事上都沒有錯誤。傳道人對於凡與信徒屬靈有益的事,不管中聽不中聽,都應當「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徒20:20),否則信徒若因無知而犯罪,神要向傳道人「討他喪命的罪!」(結33:6-8)

「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基督徒除了在基督里是弟兄姐妹之外,還有肉身親屬的關係,我們不但要盡屬靈關係的義務,也要盡肉身關係的義務。作兒女的應該孝順父母,作弟兄或姐妹的也應該看顧親人。如果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如。不信主的世人,他們也看顧親屬,因此信徒更應當看顧自己的親人,自己的父母。越是蒙恩的基督徒,必定越是一個有「親情」的人,顧念家人,顧念親屬,幫助他們物質的需要,記掛他們靈魂的得救。保羅接著說:「寡婦記在冊子上,必須年紀到六十歲,從來只作一個丈夫的妻子,又有行善的名聲,就如養育兒女,接待遠人,洗聖徒的腳,救濟遭難的人,竭力行各樣善事」。這裡的「冊子」是指獲登記得以接受教會救濟的名冊,當時的社會,還沒有公家的救濟或養老制度,加上婦女在社會上的地位低微,因此教會中的老年寡婦,特別需要教會本乎愛心的照顧。而應受救濟的資格是:「必須年紀到六十歲」,「六十歲」在當時是比較大的年紀。「從來只作一個丈夫的妻子」,表示在她丈夫死後並沒有再嫁。「又有行善的名聲,就如養育兒女,接待遠人,洗聖徒的腳,救濟遭難的人,竭力行各樣善事」。這是說她們沒有作寡婦以前,或者尚未年老以前,是熱心愛主的,並曾接待過主的僕人、救濟過那些困難的人。因她們在教會中所參與的服事,以致留下了「名聲」,這樣的寡婦教會應該救濟她們。「至於年輕的寡婦,就可以辭她,因為她們的情慾發動,違背基督的時候,就想要嫁人。她們被定罪,是因廢棄了當初所許的願,並且她們又習慣懶惰,挨家閒遊;不但是懶惰,又說長道短,好管閑事,說些不當說的話」。在此保羅教導提摩太,「至於年輕的寡婦,就可以辭她」,就是拒絕為年輕的寡婦登記,理由是:「因為她們的情慾發動」,在此有「淫亂」的意思,所以是「違背基督的時候,就想要嫁人」。

「她們被定罪,是因廢棄了當初所許的願」,寡婦再嫁不是犯罪(林前7:39),但若許過願不再嫁人、專心事奉,後來廢棄誓願,便在神面前有罪。「並且她們又習慣懶惰,挨家閒遊;不但是懶惰,又說長道短,好管閑事,說些不當說的話」。當時教會中就有這樣的寡婦,品行不好,習慣懶惰。她們要求救濟的原因並不是她不能工作,乃是不想工作,要靠救濟。她們既沒有什麼工作,就說長道短,好管閑事,以致引起教會的混亂,教會如果救濟這樣的婦女,對於全教會的靈性是沒有什麼幫助的,所以教會應該用主所賜的智慧來運用信徒所奉獻的錢財。「所以我願意年輕的寡婦嫁人,生養兒女,治理家務,不給敵人辱罵的把柄,因為已經有轉去隨從撒但的」。在此保羅表示,他願意年輕的寡婦再嫁,為了避免這些「年輕的寡婦」成為搬弄是非的人。保羅要她們將心思專註在「生養兒女,治理家務」上,借著服事家庭來服事神,這樣才能持守基督身體的見證,「不給敵人辱罵的把柄」。「因為已經有轉去隨從撒但的」,這更清楚的說明,有些寡婦因犯罪墮落隨從撒但,作出羞辱主名的事。「信主的婦女,若家中有寡婦,自己就當救濟她們,不可累著教會,好使教會能救濟那真無倚靠的寡婦」。這是提醒信徒,如果家中有寡婦就應該自己救濟,不應把責任推給教會,「好使教會能救濟那真無倚靠的寡婦」。但救濟家中寡婦的責任不分男女,這裡特別提到「信主的婦女」,可能因為婦女負責「治理家務」。這是使徒保羅教導提摩太怎樣作牧養的工作,就是在教會中如何勸不同的信徒,以及如何對待寡婦,但這也給我們提供了勸不同肢體的屬靈的原則。願我們都要遵守這原則,要以勸勉取代責備,要把對方看作自己的家人,目的就是要改正他們的錯,使他曉得如何走在正道上!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沙發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21-1-19 12:52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姊妹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103

帖子

13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6
3
DWG2019 發表於 2021-1-23 14:11 | 只看該作者
霞步思在<如何勸不同的信徒>中說:
越是蒙恩的基督徒,必定越是一個有「親情」的人,顧念家人,顧念親屬,幫助他們物質的需要,記掛他們靈魂的得救。
可是經上說:
凡是為我名的緣故而捨棄房屋,或兄弟,或姐妹,或父親,或母親,或兒女,或田產的人,都將得到百倍,並且繼承永恆的生命。(馬太福音 19:29)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95

主題

3315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1757
4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1-1-25 05:45 | 只看該作者
主耶穌所說:「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10:37)主耶穌說這話並不是說我們要丟棄父母、不愛父母,才可作主的門徒,乃是說在愛主與愛父母之間必須作選擇的時候,我們必須愛主過於愛父母。

主耶穌又說:「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親、母親、(有古卷加:妻子、)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
同樣主耶穌講的「撇下」,不是不愛家人,不是對親人不負責,而是在你心目中能否為主緣故「放下」那些原來你應當擁有的人和物。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1: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