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抬舉了!蓬佩奧余茂春掀起「反華最後瘋狂」!中國軟硬兩手回擊

[複製鏈接]

26

主題

36

帖子

17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pring1980 發表於 2020-12-31 16: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為極端反華勢力的代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對中美關係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11月17日發表了一份名為《中國挑戰的方方面面》的報告,給人的感覺是,這似乎是蓬佩奧大概率因為特朗普敗選而很快捲鋪蓋走人之前,發起「反華最後瘋狂」中的又一次表演。




很顯然,這可能不是最後一次。不過,很可能參與這份報告的蓬佩奧和余茂春,已經沒有多大空間和資源去折騰他們的「反華工程」了。

儘管他們依然迷之自信,美國的對華強硬態度已經無法逆轉,但是中國軟硬兩手已經展開犀利的反擊。



最後的反華報告?

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出台的這份報告,其實是一份有關中國的研究報告,而不是一份政策文件,並不能為下一屆政府的對華政策定調。

簡單說,這就是蓬佩奧和余茂春等人想藉助現在還能掌握和控制的權力,在媒體和輿論上再次掀起關於「中國威脅」的炒作。這份報告,還大言不慚地為「美國如何應對中國這個嚴峻的挑戰」制定了一個藍圖。

報告由五部分組成:中國構成的挑戰、中國的行為、中國行為的思想根源、中國的脆弱性以及確保自由。


參與撰寫這份報告的美國國務院的一位高級官員宣稱,報告的重點在於說明「中國的野心是全球性的,對美國構成的挑戰是嚴峻的。中國不僅想在既定的世界秩序中佔主導地位,而且想從根本上修訂世界秩序。」

這份報告還提出,要應對中國的挑戰,美國就必須回歸根本。報告說,為了保障自由,美國必須根據以下十項任務重新制定其外交政策:

第一,通過維護憲政、促進繁榮和培育健全的公民社會來保障國內的自由;

第二,維持世界上最強大、最靈活、技術最先進的軍隊,同時加強與盟友和夥伴基於共同利益和共同責任的安全合作;

第三,強化自由、開放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第四,重新評估其聯盟體系和各種國際組織;

第五,加強聯盟體系並創建新的國際組織以促進民主和人權;

第六,通過尋找機會在公平對等的原則下與北京合作來促進美國的利益,在情況需要時限制和震懾中國,並支持那些在中國尋求自由的人;

第七,讓美國人了解中國構成的挑戰的規模及其影響;

第八,在外交、軍事、金融、經濟、科技、和其他領域培養新一代的公務員以及懂中國以及美國其他的戰略競爭對手、朋友和潛在朋友的語言、文化和歷史的公共政策專家;

第九,改革美國的教育體系,幫助學生理解在複雜的信息時代公民的責任;

第十,通過榜樣、言論、公共外交、外援和投資,甚至制裁乃至軍事力量等方式捍衛自由的原則。

蓬佩奧掌控下的國務院,在美國下屆總統1月20日就職之前發表了這份報告,儘管不能為下一屆政府的對華政策定調,但還是想影響美國國內的對華認識氛圍,從而影響下屆政府制定對華政策時的背景環境。

美國國務院這麼做並不令人奇怪,因為蓬佩奧正抓住一切機會,在最後的這幾十天里瘋狂「反華」。




比如,近日他在接受美國廣播節目《休・休伊特秀》的專訪時,被問及美國兩黨對台灣的支持,蓬佩奧竟然顛倒黑白地稱,「台灣不曾是中國的一部分( Taiwan has not been a part of China)」,並稱這是自里根政府以來三十多年的兩黨共識。

這是蓬佩奧在信口胡說,因為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國際社會都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即便是里根之後的歷屆美國政府,也明白中國對台灣主權的堅持。



美對華強硬不可逆轉?

為什麼身為美國國務卿的蓬佩奧,會說出這麼無知、這麼無底線的話呢?先別急,我們再來看看蓬佩奧的所謂「對華政策頭號智囊」余茂春這兩天說的一番話,你就會明白,為什麼特朗普政府里的極端反華派會在這最後的70天,掀起「最後的瘋狂」。

余茂春近日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狂妄地宣稱,「『一國兩制』對台灣而言不可能實現,而這使得美國對台政策的基石就不存在,當然有重新考慮的必要。」他還口出狂言,「中國看似強大,但實際上虛弱」。



此前,在被問及「若解放軍攻台美國將採取什麼行動」時,余茂春曾表示,美國「堅決反對任何單方面使用武力來解決雙方之間的爭端的做法」。他說,他不會對「假設性的問題」做出猜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的回應將是「堅決的」。

這位已經被家族的族譜除名,被高中母校除名的余茂春,這位一肚子壞水的極端反華派,可以說當前美國政府出台的許多反華政策,背後幾乎都有他的影子。所以,他也被很多中國網名稱為當下「漢奸」的代表。

余茂春在接受一家美國媒體採訪時還不忘叫囂。他宣稱接下來不管誰當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理念和操作方式已經不可逆轉。因為現在每天中國的行動都在證明這理念是正確的。

很顯然,這話是說給很可能成為下屆美國總統的,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聽的。也是說給美國媒體和那些美國政治保守派人士及其支持者聽的。

余茂春給出了三個理由:

第一,他認為不管誰當總統,拜登上台也好,特朗普通過法律挑戰獲得連任也好,畢竟都是美國人的總統,所以一定會按照美國人民的利益來考慮。而對中國強硬,遏制中國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共識。


第二,即便現在特朗普在選舉票數上落後拜登,但是他仍然獲得了7200多萬票的創紀錄支持。許多支持者雖不認同特朗普的人品和風格,但是卻支持他對抗中國在世界擴張的強硬對華政策。

第三,余茂春宣稱,現在中國的行為還沒有發生根本改變,所以即便拜登上台,也沒有理由改變當前對華政策理念的新認識和方式。

真是無知透頂,狂妄至極。

對於美方的狂妄言論,中國外交部隨後作出了嚴厲的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接觸和軍事聯繫,停止任何損害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的言行,不要在錯誤和危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汪文斌還說,中國將回擊任何「損害中國核心利益、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徑」。



中國的回擊

那麼,蓬佩奧和余茂春之流,為什麼在最後時刻對中美關係扔下「重磅炸彈」?他們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覺得主要有三個。

第一,特朗普競選團隊基本翻盤無望,蓬佩奧和余茂春這些極端反華派想借著最後的機會撈取自己的政治資本。


特朗普在美國時間11月15日上午發出推特,被指首次承認拜登贏得了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但特朗普拒絕承認輸掉大選。他依然指控選舉「被操縱」。特朗普並警告稱,將「很快提交顯示2020年大選違反憲法的重大案件」。

根據美國各大媒體與英國BBC日前預測,拜登預計獲得306張選舉人票,特朗普則有232張。兩者之間的差距很明顯。目前特朗普團隊以及共和黨雖然提出了重新點票,或者是提起訴訟要求一些身份和日期存在問題的郵寄選票,作為廢票處理。但是多數都沒有被採納,很多流傳的消息被證明的虛假的。

美國聯邦及地方選舉官員日前聯合發表聲明稱,今年的大選是美國歷史上「最安全的選舉」。「沒有證據證明投票系統刪除或丟失了選票、修改選票,或選票因任何方式被篡改」。所以,蓬佩奧和余茂春之流,想利用最後的機會,再給自己炒作一把。



第二,特朗普政府中的對華激進強硬派,很可能會在未來兩個月搞「最後的瘋狂表演」。這也是為了給拜登政府「挖坑」,蓬佩奧和余茂春之流的目標,說白了就是想讓美國與中國脫鉤。

美國《新聞周刊》雜誌幾天前就發表了一篇題為《特朗普輸了大選,美中關係卻已經永久改變》的文章。文章稱,即便拜登可能明年1月上任,但他面臨的一個最重要外交政策問題對華政策。

特朗普政府已經成功地用4年時間,在美國國內把中國塑造成「威脅」,而大選中兩人都向選民承諾,他們將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只不過拜登說,他將聯合美國的盟友行事——這與特朗普的單邊主義風格不同。

所以站在所謂「美國長遠利益的角度」,拜登為了自己的支持者不被共和黨及那些極端反華派所吸引,也只能對華展示強硬。許多美國專家也感嘆,美中關係回不到過去了。

第三,蓬佩奧和余茂春這些美國極端反華派,極力想挑起美國與中國之間在台海和南海的軍事摩擦,但是從現在看已經很難得逞。

還記得不久前台軍突然證實「美海軍陸戰隊教官抵台,教台軍士兵訓練」的消息嗎?這引起了台媒的大肆炒作。可是,幾天後,美國國防部就否認了「美軍在台灣協助訓練」的媒體報道。之後,台防務部門也否認稱,有關報道「與事實不符」。



五角大樓發言人薩波(John Supple)在電子郵件中告訴美國《星條旗報》和《海軍陸戰隊時報》說,「美國仍致力於我們基於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與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

很顯然,美台軍方在台海關鍵的「紅線」問題上,向後退了一步。因為他們也清楚,解放軍最近幾個月在東南沿海一帶實兵演習,軍機飛越所謂「台海中線」,解放軍報喊話「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備戰打仗上」,都表明為了主權和領土完整,解放軍不惜一戰的強大決心。

當前,特朗普拒絕承認敗選結果,並在軍隊更換領導層,安插親信,同時還在美國內部製造分裂。因此,美國軍隊內部是保持高度警惕的,防範軍事力量被政治勢力所利用。比如,美軍最高將領,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上將近日就強調稱,美國軍隊忠於憲法,而不是任何人。



可以說,面對特朗普政府及蓬佩奧和余茂春這些極端反華派,我們用自己的強大軍事實力和有效、精準的外交策略給予了有力回擊。

我們剛剛與東盟十國,再加上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成功簽署RCEP自貿協定。由於在這個目前世界最大的自貿協定中沒有美國,所以特朗普政府只有干著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3: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