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司法需透明 公義必須可見 市民聯署要求司法機構正視社會觀感

[複製鏈接]

21

主題

21

帖子

14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五十九秒 發表於 2020-10-1 14: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香港政研會 致:馬道立 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 司法機構(公開信)
《司法需透明 公義必須是可見 市民聯署要求司法機構正視社會觀感》就社會近日有匿名投訴,指控司法機構於7月3日一個由高院法官黃崇厚主講、閣下列席,名為【司法公正及公眾信心】講座上,涉嫌「告誡藍絲法官(裁判官)」,更傳聞講座後,另外和負責「港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的裁判官獨立訓示。香港的司法制度一直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香港社會從來最感自豪的優良傳統。司法制度備受尊重,是因為我們的法院一直有效守護法治和公義;行使公義就必須讓公義可見(Making justice visible),在黑箱裡面是不存在可行、可靠的公義。我們都是星斗市民,不理解複雜的法理,但是公義存在每一個人的心裡,對公平、公正、公開、公義都有所期待,如果在司法制度內看不到公義的程序,社會就不可能繼續信任和支持法律;對此,司法機構是需要適時向公眾解釋法律後面的法理、原則和程序,否則,不作解釋的黑箱作業最終是削弱市民對法律的信任,最終法理淪為權貴打壓草根的工具。最近法院大量的裁判都是令人百思不解,類似的案件竟然有重判、又有輕輕脫罪,例如【壹傳媒】的黎智英涉嫌恐嚇【東方日報】記者,在眾目睽睽、大量證據下竟然脫罪,裁判與公眾認知和期待大相逕庭;又如眾多的暴亂襲擊警員案件,有重判入罪也有輕判社會服務令,如此混亂的裁判結果下,市民怎知道法律的尺度,怎樣可以遵守法紀、不會誤墮法網?又如裁判官何俊堯多項極具爭議的裁判,竟然調升更高位置,而同樣發表同情被告判詞的區域法院法官郭偉健,卻被調離處理暴亂案件,司法的一致性無從得知;其實每一次的裁決都應該是一次向市民教育法治的機會,也是我們唯一去了解法律的機會,司法機構任重道遠,也責無旁貸。【香港政研會】是民間自發的市民團體,我們聯合【香港民意聯署研究中心】發起了市民聯署,就以下的議題收集民間意見:1. 要求司法機構交待7月3日座談會全部內容過程2. 反對裁判官何俊堯調升結果收集了66881有效簽名(截至9月23日),其中:68614人 99.7% 支持(1)68443人 99.5% 支持(2)民意充分反映市民普遍不信任司法機構,請 法官閣下代表司法機構的權威,回應市民的質疑,這不單是讓社會重見司法公義,也是社會給司法的最後互信機會。 我們將於下週二9月29日派出代表到特首辦及司法機構,遞交我們收集到的簽名,要求 法官閣下跟進,尊重民意是文明社會的共識。《詳情》地點:特首辦日期:9月29日時間:早上8點半地點:司法機構日期:9月29日時間:下午2點司法是繼續備受尊重?還是淪為市民鄙視的政治工具,就在 法官閣下手裡,我們靜待回覆。香港政研會、香港民意聯署研究中心 上2020年9月24日註:橫額數字68431人是9月16日聯署人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7: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