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評深度:雷鼎鳴教授分析香港經濟

[複製鏈接]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20-9-8 15: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圖: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雷鼎鳴教授(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9月8日電(記者 沈而忱)一年多以來,香港經歷了社會動亂、經濟下行、疫情反覆等問題,可謂「傷痕纍纍」,此種情況下,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雷鼎鳴接受了中評社專訪,深入分析了香港的經濟的機遇與挑戰等。

  雷鼎鳴表示,金融服務業是香港的優勢產業,需要繼續發展,可若香港不把重點放在為中國內地提供金融服務上,就談不上國際化。國際資金流入香港是想利用香港這個橋樑,去投資中國的企業。因此香港越能服務好內地企業,就越能吸引到國際資金;香港越想國際化,就越要做好對內地的金融服務工作。

  但香港也需要另尋經濟增長點,雷鼎鳴指出,其中很明顯的一條路,就是把本港經濟跟粵港澳大灣區結合起來,利用自身發達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科學研究能力,在大灣區內組成一條高科技的生產鏈。若想把生產鏈做大,提供更大的經濟能量,香港則需要繼續大量吸納人才。美國政府對當地華裔科學家的打壓,是香港吸收人才的好機會。

  針對中美摩擦加劇,香港成為博弈前線,雷鼎鳴認為,美國制裁香港的主要目的是打壓中國,可惜特朗普對港美之間的經濟關係一無所知,硬要制裁香港,對美國經濟的打擊遠遠比香港大。從這幾個月來資金的流動便可見一斑,無論是香港的股市還是匯市,都基本維持了穩定,說明美國的制裁併沒有影響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

  雷鼎鳴鼓勵香港青年投身大灣區。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的新引擎,尤其在科技和創新方面,因此香港的年輕人應將眼光放長遠,不要計較短線的損失,儘早融入大灣區,學習和充實自己,積累工作、創業經驗,抓住大灣區這一發展機遇。

  雷鼎鳴,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前副院長、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系榮休教授,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榮譽總監。學術研究範圍包括中國及香港經濟、宏觀經濟、人口等,學術論文在《政治經濟學報》(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其中4篇獲選入「經濟學關鍵性著作國際文獻館」;著有《替香港經濟把脈》、《中國與世界經濟大變局》等。

  以下是專訪全文:

  疫情全球肆虐 香港經濟反彈不易

  中評社:香港第二季度GDP按年下跌9%,不少機構包括特區政府都認為,疫情是主要拖累因素。您是否認為疫情結束后,香港的經濟將有較快反彈? 

  雷鼎鳴:很多消費在疫情中被壓抑住,在一般的情況下,疫情受控或者結束后,經濟應該會有比較大的反彈,但是香港經濟的恢復可能會稍微曲折一點。假如沒有「黑暴」,我相當肯定疫情過去后香港經濟會大力反彈,但現在看來去年「黑暴」的影響仍然存在,而且不會那麼快結束,因為「黑暴」損傷了年輕人的人力資本,許多青年對搞經濟、搞科技不感興趣,反而更傾向於政治活動,且不少僱主對年輕人的工作能力也產生了懷疑。另外,就算香港的疫情結束,國外疫情是否也能同時結束?假如歐美各國的疫情還是老樣子,我認為香港的經濟也不容易出現強力反彈。

  中評社:現時香港的消費、出口和投資這三駕馬車齊齊熄火。在您看來,香港疫后復甦的動力在哪裡?

  雷鼎鳴:如果香港本地的疫情結束,總是會有些正面的力量去推動經濟;但是周邊環境和本地社會運動,都是香港經濟的拖累因素。美國不僅在搞中美經濟脫鉤,也在推動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脫鉤。「去全球化」對於整個世界的經濟都是不利的。全球化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是國際分工,各國各地區按照自己的比較優勢去生產,走回頭路有損世界經濟。

  香港是一個非常開放型的經濟體,假如世界脫鉤到某種程度,香港一定會受到負面的影響,想要避免影響,香港必須尋求新的出路,其中很明顯的一條路,就是把香港的經濟跟粵港澳大灣區結合起來。粵港澳大灣區約7000萬人口,經濟活力強、科技創新實力比較突出,香港應該儘快利用這個機會。不過道理大家都明白,香港人目前還不是很懂得去抓住這個機會。所以香港政府和有覺悟的普通市民需要儘可能地宣傳和解說,調整市民心態,讓他們早日瞭解大灣區的機遇、前景,以及給香港帶來的意義。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其實還是很先進的,也有相當多的人才,相信這方面的服務應該還是能夠繼續下去,並且獲得進一步發展。內地企業在香港股市的比重越來越大,而且隨著特朗普對中國的打壓,越來越多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選擇回港上市。香港依託港元和美元自由兌換的優勢,加上全球第三大美元外匯交易中心的地位,對中資企業上市很有吸引力,這些都是香港發展的有利條件。當然僅僅依靠金融服務業對香港的經濟發展來說是不夠的,還需要香港年輕人多參與高科技行業。

  中評社:香港總商會調查數據顯示,政府若不推出新一輪的紓困措施,42%中小企及24%大型企業最多只能支撐6個月。但是特首表示,香港的公共財政處於一個比較嚴峻的狀況中。您怎麼看待政府財政和企業生存兩難的情況? 

  雷鼎鳴:這個是很困難的問題,不少國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境況。香港的財政儲備原本是比較充裕的,但是考慮到人口老化、工作人口比例減少等因素,可以預見香港未來會有較多的公共開支,若不謹慎,財政儲備也會慢慢用光。另一方面,疫情給香港的經濟造成太大的困難,若不用錢「救市」,企業就立刻陷入危急。從這個角度看,香港政府用財政儲備挽救經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支持的,但不能無限期地「救」下去。

  所以我對香港政府有幾條建議。第一,對於某些受損很嚴重的企業,尤其是對就業有影響的企業,要適當地幫助,但是不能用太多錢,因為我們已經知道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每年都會出現財政赤字,一旦支出過多,香港將來面臨的困境可能更嚴重,這個必須考慮在內。第二,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率。舉個例子,某些超市在疫情中生意反而更好了,還增聘了不少員工,這種情況再給它們補貼就是浪費。因此政府應該做出研究,哪些企業是需要補貼的,哪些不需要,避免用「一刀切」模式地派錢。另外我認為,財政救企業是需要的,但儘可能還是依靠市場的力量。

  中評社:您認為香港是否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是說它只要專註於傳統優勢產業?

  雷鼎鳴:金融服務業已經存在了,而且還算是比較先進的,當然要繼續下去。另外一個增長點很明顯,就是在大灣區內,組成一條高科技的生產鏈。在科技研究尤其是應用研究方面,香港是挺有能力的,所以這個生產鏈的研發部分可以放在香港;但假如要把生產鏈做大,提供更大的經濟能量,我認為香港需要繼續大量吸納人才。美國政府對華裔科學家、工程師胡亂打壓,是香港吸收人才的好機會。

  中評社:香港的經濟衰退差不多有一年的時間了,總體來看,您認為香港經濟恢復正增長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雷鼎鳴:去年的「黑暴」對香港經濟確有負面影響,但有了香港國安法,相信能夠起到阻嚇作用,能夠相當程度上解決「黑暴」問題。所以國安法和美國政府的離譜政策,給香港帶來了不小的機遇。

  對短線復甦我審慎樂觀,但是長期來看,恢復正增長其實難度不那麼大,因為剛才也說過了,全球範圍的疫情終究會結束,疫情結束以後,比平時更高的增長率會出現。

  抓不住中國機遇 香港無法國際化

  中評社:您剛剛提到了中概股回歸香港,這會不會使香港過度依賴中資企業,變得不那麼「國際化」?

  雷鼎鳴:我不同意這個說法。以紐約為例,紐約是國際金融中心,但是紐交所超過70%的上市企業是美國公司,美國公司的市值也佔了絕大部分,紐約所謂的「國際性」在股票市場里只有20%。香港就很接近紐約模式,在香港上市的大多是中資企業。

  對香港來說,不把重點放在為中國提供金融服務上,就談不上國際化。國際上的資金為什麼要來香港?香港本身沒有多少東西,資金流入香港的原因是利用香港這個橋樑,去投資中國的企業。因此香港越能服務好內地企業,就越能吸引到國際資金;香港越想國際化,就越要做好對內地的金融服務工作。

  中評社:香港成為了中美博弈的前線,政治上的不確定是否會打擊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

  雷鼎鳴:特朗普八月說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會走向地獄。這反映了兩件事,第一,他對香港不瞭解,他對香港的經濟完全不懂,從美國所謂制裁香港的措施就可以看出來。美國以為增加香港出口美國商品的關稅,香港的經濟就會糟糕,但實際上香港出口到美國的貨品很少,所以加征關稅根本沒什麼作用,反而體現出特朗普根本不懂港美之間的經濟關係。

  第二,美國在故意搞宣傳。美國對香港本身興趣不大,攻擊香港、制裁香港主要是瞄準了中國。特朗普想破壞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可也不能令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停頓下來。美國用洪荒之力打擊香港的金融服務業,我們不能說沒有影響,但是他這樣搞,對美國經濟的打擊遠遠比香港的要大。舉個例子,香港現在用聯繫匯率,港幣跟美元互相兌換不需要美國批准,香港過去100年來用過五種不同的匯率制度,假如覺得港幣跟美元掛鉤不行了,可以轉而跟別的貨幣掛鉤;但這對於美國來說是很痛苦的,因為美國很希望別的國家和地區用美元來做外匯儲備,否則美元霸權會受到相當大的打擊。如果港幣和美元「脫鉤」,別的國家也會警惕,用美元來做交易媒介和外匯儲備會有這麼大的風險,會隨時受到美國政策的影響,其他國家或許會慢慢走上去美元化的道路,這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嚴重的。美國霸權的其中一個基礎就是美元霸權,所以我根本不相信美國會從這方面出手。

  美國的政策是怎麼樣?我認為要等到兩個月後,看看大選的結果。大選之後才能觀察到美國的取態。

  中評社:您剛剛分析主要分析了國際形勢,香港內部的社會動亂是否會打擊投資者的信心呢?

  雷鼎鳴:其實金融界沒有太理會他們。從資金的流向來看,香港基本是流入居多,而不是流出。其實內地資金在香港是佔主導地位的,美國的資金在香港比例非常小,加上現在有一部分中概股離開美國,回歸港股市場。所以我們看香港的股票也好看,看港元的匯率也好,還是基本維持了穩定。

  中評社:這些是否跟《港區國安法》的頒布有關係?

  雷鼎鳴:我相信是有關的。國安法的效果我們要從長期的角度去看待它。假如沒有國安法,我覺得香港經濟就很難搞下去,因為每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需要穩定的社會環境。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社會相對平靜,不過疫情稍微有所緩和,「黑暴」就捲土重來,所以「黑暴」並沒有完全被解決。國安法給了我們希望,「黑暴」的成本大了很多;而且有了國安法以後,國外的資金要支持暴徒,會變得困難很多。

  身處大灣區 香港無需單打獨鬥

  中評社:您剛剛提到香港的年輕人不太願意融入大灣區,除了心態原因之外,有沒有一些經濟上的原因?

  雷鼎鳴:從心態上的原因看,香港有一部分年輕人從幼稚園開始,到小學、中學,已經被香港的教育「荼毒」了。只要有一小撮人被洗了腦以後,就會帶出一股潮流,對大灣區感興趣的同學會被認為是「不合群」。

  從經濟因素來看,我們需要問問一部分的香港年輕人,就算去了內地,他們能幹什麼?因為他們自身的競爭力是非常有限的。大灣區里有全中國最優秀的科技人才,他們在大灣區裡面對的競爭壓力是很大的。除此之外,還有工資,這些競爭力不強的香港年輕人,我不認為他們能夠拿到高薪。所以一般來說,願意融入大灣區的人,他們一定願意承擔短線的損失,去學習和充實自己;有了經驗以後,相信他們在大灣區有很不錯的前途,因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的新引擎,尤其在科技和創新方面。

  現在香港很多大學都已經或是計劃在大灣區的內地城市開分校,他們希望能夠和大灣區的高科技企業結合起來。香港的年輕人早一些去付出成本、去積累經驗,他們就能夠早一些利用好大灣區的機會。但是很可惜,不少香港青年沒有太長遠的眼光。

  中評社:其實香港政府也提了很久要發展創科業,您認為香港的創科業怎樣才能獲得真正的發展?

  雷鼎鳴:香港的大學在基礎科學研究和高端應用科學研究方面是很不錯的,問題是香港沒有配套設施,沒有上下游的生產能力,學校里弄出來的研究成果沒有辦法產業化,不產業化它就不成為生產力。所以發展創科產業,光靠香港是搞不出來的,香港也不需要單打獨鬥,香港要扮演的角色還是在研究方面,這方面要多花力氣。

  現在中美摩擦增加,美國污衊、迫害當地的中國學者和學生,這些科研人才有部分已經離開美國回到內地,還有一部分出於生活習慣、家庭原因或是別的考慮仍留在美國。過去二三十年,我一直參與科大的人才招聘工作,根據我的經驗,有相當一部分學者對來香港是挺有興趣的,但是香港要解決他們兩個問題,一是工作機會,二是子女的教育及配偶的工作。假如香港政府能夠投入資金,加緊吸納這一批人才,對香港科研發展極為有利。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機,錯過了可能就沒機會了,可惜特區政府好像不懂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中評社:在現時的社會環境下,港府可能更傾向於把資金用到紓困上。

  雷鼎鳴:這是很短視的。吸收人才是種投資,而且是高回報的投資,現在港府是在解決一些短線的問題,但如果把錢用在投資人才上,就能夠提高GDP,也能增加政府的稅收。

  中評社:中國最近在加快構建內需體系,提倡「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在這種模式下,香港有怎樣的發展機遇?

  雷鼎鳴:本來一個經濟體系是越開放越好,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經濟進步相當程度上是靠開放。國際貿易把中國的企業放在了一個高度競爭的環境中,假如企業不想辦法進步,它就會倒閉,形成了「優勝劣汰」的競爭局面。現在中國已經過了這個階段了,已經建立起完整的生產產業鏈和優質的企業,所以中國是可以開始提倡「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當然這不等於不開放,只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國際環境變化的情況下強調釋放內需,如果未來出現極端情況,我們也能依託自身的生產和消費繼續發展。在「內循環」的基礎上,中國儘可能尋求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

  中國的儲蓄率是很高的,超過GDP的40%,因此中國不缺乏資金,每年的新增資本比美國多了幾倍。香港在過去承接了很多來自內地的資金。不少內地企業以直接投資的方法把錢弄到香港它們所開設的公司后,再以香港公司的名義把資金投回內地,這方面資金的流通量是很大的。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下,我相信這種資金的流通量可能會更大。所以香港要多注意這種情況並且更好地利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12: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