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妄意養生(2)

[複製鏈接]

6

主題

20

帖子

19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iangsuping 發表於 2020-3-14 22: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天有時間再來談論說不清楚的養生之道的「生」字。這「生」字八成指的是「生命」,分開來說就是「生存」和「命運」。莊子《外篇,達生》說:「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意思是說「熟知生存道理的人,不會去忙乎那些於生存無所作為的事情,知道命運無常的人,不會去忙乎那些於命運無可奈何的事情」。然後莊子又講了個故事,說「魯有單豹者,岩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有張毅者,高門縣薄,無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毅養其外而病攻其內,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後者也」,意思是「魯國有個人叫單豹,住在青山綠水裡,不與人相爭,活了七十歲還像嬰兒一樣氣色,可惜在山裡遇到一隻餓虎把他吃了。另一人叫張毅,住在豪宅大院里,養尊處優,親朋好友奔走相告,結果到了四十歲就害熱病死了。可見單豹調養內在的生命,反而被外在的老虎吃了,張毅調養外在的生命,反而被內在的熱病害死了,這兩者都不可被後人效仿」。從這故事可看出人的生存方式隨人之喜好條件而變,但人的命運死活則無法掌控,所以生命本身想靠物質和環境來調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寬慰自己,你家境富有,日子可能過得好些,你家境清貧,生活可能過得窘迫一些,無論是富裕還是貧窮,只要你不為生存的條件所困,凡事樂在其中,你的生命就是被調養上好的生命,你的心境就是天人合一的心境。遺憾的是現在許多百姓不諳此道,偏偏要忙於那些於生命無所作為且無可奈何的事情,天天關注那些養生的奇談怪論,頓頓吞食那些不知功效的現代養生仙丹丸粒,以為能延年益壽,其實是讓一些人先富起來,可悲可嘆。
說到「生」字,今天就多講與這字相關的現代仙丹----維生素。因為英文叫「VITAMIN」,中文直翻也叫「維他命」。記得幾十年前,這類東西還叫「微生素」,因為人的身體只需要很少一點點就可以維持一個人正常生活的標準了,用現在的食用標準來說就是每人每天根據不同的維生素,只需要吃零點幾到十幾毫克就足夠了。這到底是多少呢?形象地說就是你把一粒市上賣的「善純」複合維生素分成一千份,那一份就是每人每天該吃的某種維生素。現在發現的維生素就只有十幾種,平均下來你每天就需要十幾份就夠了。但現在的人已經被那些蒙人的廣告宣傳打昏了,真相信維生素是科技仙丹,吃了可以強身防病,每天超量的食用。僅美國就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在生吞這些維生素顆粒,2010年美國的維生素營養品的銷售額是二百八十億美元,平均每人每年要花一百六十美元吞維生素顆粒,在美國相當於二十幾磅龍蝦,三十幾磅大蝦,大約一千個雞蛋,三十幾磅三文魚排,或是二十幾磅上等牛排, 至於在中國有多少人花了多少錢在吞咽這些顆粒就不得而知了。說實話如果一個人一年吃一千個雞蛋,加上其他本該吃的五穀肉菜,身體所需要的維生素就差不多夠了,再多就都排泄出去了,因為人體不是庫房,而是平衡的生理有機體,多除少補,用進廢退。像維生素這類東西,多了對身體並不見的有好處,反而有害。比如說,維生素A每人都需要,身體缺少了就得夜盲症,晚上看不見,所以美國政府制訂的每人每天應該攝取900微克,一隻雞蛋大約含65微克維生素A,每天吃三個蛋就已有近兩百微克的維生素A,加上其他日常食物,對一個普通國家的普通百姓來說就已足矣,同理維生素D每人每天應吃10微克,每隻蛋含一點六微克,每天吃三個蛋就有大約五微克進了肚子,在加其他食物,像喝點牛奶,吃份回鍋肉就足夠一天的需要了,再多就必須排泄出去,不然對身體就產生毒性副作用。
那每天吞噬一粒粒維生素到底對身體有什麼功用?真像商業廣告上說的可以強身健體,包醫百病,免疾消災嗎?絕對的胡言亂語。美國的醫學大刊《內科醫學年鑒》2013年159卷的編輯按文標題為「足矣,夠了,該停止浪費金錢在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品上了」。該捲髮表了三篇綜述文章,第一篇總結了27個臨床試驗,45萬人參與試驗,看維生素作為營養品是否有用,結果是對正常病死,心血管病和癌症的預防沒有任何用處。第二篇報道的臨床試驗,是對近六千65歲以上的老人,看服用復方維生素是否可以預防意識的衰退,結果服用十二年後,沒有任何預防功能。第三篇報道的臨床研究,1700多人參與,都是患過心肌梗塞的,服用大劑量多種維生素近五年,沒有發現維生素可以防止心肌梗賽的複發。由此可見,所謂的吞噬維生素營養顆粒可以改善身體的健康狀態完全是子虛烏有,無稽之談。今天時間有限只能到此。過幾天再將每個維生素的生理功能詳細敘述,徹底了解其利害因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3: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