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武漢肺炎事件中誰會被問責?

[複製鏈接]

3

主題

3

帖子

27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anbeq 發表於 2020-2-9 12: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武漢肺炎無疑是中共建政70年來影響最大的疫情,數萬人染病,8百多人死亡(2月9日早北京時間報導數據,還在上升),數十城市被封城,多國撤僑停航及禁止入境,如此重大事故必然要有人擔責。2003年SARS期間,衛生部部長張文康,北京市市長孟學農即因瞞報災情而被撤職,那麼,誰會為這次影響遠超SARS的事故而被開刀問責呢?本文選幾位試作一分析。
   1. 周先旺 (武漢市市長):作為肇事源頭地區行政主管,周市長對疫情反應遲鈍麻木,應對不力,1月18日還讓百步亭萬家宴如期舉行,毫無警覺之心,放任疫情釀成大災,他自己也說「會留下罵名」,「願意革職以謝天下」,但他也同時解釋疫情初期訊息披露不及時是因「在獲得訊息后,授權之後才能披露」,被認為有甩鍋給中央之疑。在中國的一元化領導,官員只向上負責的體制中,決定官位的上級只喜歡俯首帖耳且必要時能幫背鍋的人,周市長這一甩鍋,他的官就只能做完了。周市長還有2個挺有意思的小插曲,一是在與省長王曉東的疫情防控大會中戴口罩卻上下顛倒了,連口罩都不會戴如何在第一線領導抗疫?二是他在陪同李克強總理視察醫院工地時本來戴著鴨舌帽,但突然發現李總理不戴帽子便急忙把帽子脫下遞給隨從,然後不戴帽子陪同總理,這小事足可看出他的官場心機。  
   2. 馬國強 (武漢市委書記):中國的官場在處理具體事務時從來都是讓行政主管打頭,幹得好是書記領導有方,出問題時行政主管背鍋,如SARS時北京市長丟官,書記無事。但此次疫情太過重大,他這「小小的」市委書記也難以辭咎。周市長在談到「願意革職」時也提到「馬書記與我」把他拉上了船。1月27日馬書記要求所有的捐贈物資一定要通過紅十字會結果混亂不堪。他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說了他自己「內疚,愧疚自責的心態」,「如果我早一點決定結果就沒有這麼嚴重,那麼也會讓黨中央國務院少操心」,他的自責只是對黨中央國務院而不是對億萬疫情受害民眾。
   3. 王曉東(湖北省省長):武漢肺炎災情如此重大,波及全省全國乃至世界各地,1月23日從宣布到執行封城的8小時內武漢大量人員「外逃」加速疫情傳播,以及他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湖北的抗災物資儲量充足,而幾乎同時武漢8家醫院相繼通告物資短缺向社會求助,作為全省防疫指揮實在難脫干係。加上他在直播的全省防控大會上按稿讀湖北口罩產量時3次念錯,把「108萬隻」念成「108億隻」及「18億隻」,億萬不分,一副昏官模樣,令人不堪。  
    4.蔣超良(湖北省委書記):疫情期間湖北省還隆重舉行2會,而後還讓演員戴著口罩表演春節團拜會,在接受央視記者的採訪時拿著稿子讀了半天而答非所問。此公現在似乎正在押寶選邊以保官位,在多次在講話中只強調習近平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及副總理孫春蘭的中央指導組,而對中央應對疫情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總理卻隻字不提,十分奧妙。
   5.高福(中科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此公本科獸醫專業出身卻掌管14億人的疾控中心,資歷極其牛掰,以牛津講師身份被百人計劃召回國,除了身為中科院院士外,還擁有7項其他國家外籍科學院士頭銜(8院院士),著譯作10多部,論文450多篇(其中不乏國際頂級刊物),國內罕見,牛掰不?但引起極大爭議的是他12月31日領軍專家組到武漢指導抗疫時結論是「可防可控」「無人傳人直接證據」,國內民眾只在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宣布武漢肺炎病毒「可以人傳人」,1月23日武漢封城時才知道事態嚴重,他卻在1月22日作為共同通訊作者投稿世界頂級刊物《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顯示2019年12月就已發現人傳人證據。他還說過新型肺炎不會傳給年輕人與兒童,也「拍著胸口擔保疫苗可以很快做出」,作為在疫情中至關重要位置的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他似乎心在論文而不在抗疫,在其位而不謀其政,重大災情前誤民啊!以他的資歷身份,中央本應讓他擔任1月19日到武漢的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但卻另行南召鍾南山院士作組長,也可見上面對他已不太信任。他是個好學者但絕不稱職於疾控中心主任,看來他的疾控中心主任會被擼掉,但會到中科院任研究員或北大清華當教授。
   6.曾光(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作為流行病學首席專家,他2019年12月31日參與專家組到武漢指導抗疫,共同結論是「可防可控」「無人傳人直接證據」,2020年1月19日又參加高級別專家組到武漢,但所有焦點已轉向鍾南山院士與李蘭娟院士。他讓人印象最深的倒是近來接受胡錫進採訪時表示因在2019年12月30日「傳謠」而被警方訓誡責罰的8位「吹哨者」是「可敬的」「事前諸葛亮」,但又卻表示「科學講究的是相信證據,做出判斷還是得拿出證據」,曾專家在2019年12月31日找到的證據不就是「可防可控」「無人傳人」嗎?難怪他要到疫情大爆發時「證據確鑿」后才相信人傳人,承認別人是「事前諸葛亮」,作為流行病學首席專家,他完全沒有對爆發性流行病的前瞻考慮與防範意識,該退位了。
   7.王廣發(北大第一醫院呼吸極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專家為2019年12月31日專家組成員,后在武漢參與救治病人,1月10日接受採訪時說疫情「可防可控」,不久即被感染但經隔離治療后很快康復,1月30日出院時疫情已相當嚴重他仍堅持稱「疫情是可防可控的,最終會被控制」,他當然也對,疫情最後終將會被控制,但人們要求的是疫情防控要在大規模爆發之前而不是在巨大犧牲之後。這次他實在是被打了臉,但畢竟是第一線醫生,現主任位子不會變動,但威信會被打折扣,以後晉陞(如院士等)可能不易。
   8. 王延軼(中科院武漢病毒所所長):很難想象這位80后美女竟是中國兩所之一最高級(P4)的病毒研究所所長,但最近爆出她的火箭升遷是靠她師生戀的院士老公,網傳北大生命科學院前院長饒毅致信她老公建議她辭職以免耽誤中科院,以及她最近拋出的雙黃連素口服液可抑制武漢肺炎病毒更被許多專家認為無效,如果這些傳言屬實,她的官位自然不保。
   現在各地已有一些小官因疫情防控不力而被革職,但以上各人均有相當資歷及強硬背景,除了他們的政績以外還得取決於各方博弈結果。對專家科學家而言不宜苛求,如此爆發的重大新型科研課題實屬不易判斷結論不準也在所難免,但如確實不適合任官職,則讓他們盡心回歸科研對他們未嘗不是好事。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說的是「誰會被」而不是「誰應被」,「會」與「應」一字之差但大不相同,「會」指的是最後處理結果,而「應」則不一樣,「會」有可能不「應」,「應」則可能完全不「會」。許多內幕我們不得而知,上面所述僅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而已,如周市長透露要「獲得授權才能披露」(法律上重大疫情確實是應由中央主管機構宣布),似乎未及時披露責任並不在他,如果他被革職他會認為不「應」而只是作為替罪羊,而高院士曾專家等人1月20日前對「人傳人」三諴其口是否也是要「獲得授權才能披露」?中央1月19日急調鍾南山院士作組長時應該不會不知道「可以人傳人」而不過是借鍾南山院士的聲望來宣布而已。在這個體制中,各級官員都諳熟沒有上面的授權是不能說話的。李文亮醫生不是官場中人不諳此道,結果好心在小範圍內披露一點疫情而立即被訓誡責罰「依法處理」,周市長高院士們如沒有授權敢說嗎。在早期疫情通報問題上我還是相信周市長們在12月已把疫情上報,否則不會有12月31日的專家組到武漢視察,但上面為什麼不授權呢,除了問題重大難以迅速決定外,維穩啊,你懂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3: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