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武漢不少發熱病人隱瞞病情、躲避拒絕就醫,為什麼?怎麼辦?

[複製鏈接]

7

主題

7

帖子

7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荊州草根 發表於 2020-2-9 00: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看到幾則武漢的消息與視屏, 少數可能需要進一步證實。(1)各級政府,均對隱瞞病情祭出嚴厲刑事懲罰。(2)一家幾口人全部發熱、但不肯離家。被幾名工作人員拖進車裡時,拚死抵抗,令人揪心的呼叫聲一片。(2)一個大媽堅持不進駐「方艙醫院」,大打出手。(3)「方艙醫院」千人供一個廁所,混亂一片。(4)「方艙醫院」的膳食好壞,患者與政府各持一方。 (5)武漢發熱病患太多,一床難求。多方後門求拜,還得有一定關係,才能弄到一張床位。一些真正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等不到、或者剛等到床位就病亡了。抗疫英雄李文亮,本人還是醫生,從進院到確診,竟花了約兩個星期。確診后,不幾天就以身就義了。

(一)        不少發熱病人隱瞞病情、躲避就醫,為什麼?

隱瞞自己的新型肺炎病情、不願就醫。有人真願意在家等死嗎?有人真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呢?顯然不是。那是為什麼呢?可能原因很多,難以一一列舉。

其一,冬春之交,通常感冒、流感盛行,據說一般會有1-2%左右或更高比例的人染上。至於發熱,作者並非醫生,猜想可能大多數病都會引起發熱吧。發熱的人中有多少是新冠病毒的感染者呢?作者目前沒有看到統計數字,估計應該不會超過50%。那些自以為尚未感染的發熱者,因為害怕交叉感染,自然不願出家就醫了。

其二,對政府的不信任。這些不信任,可能由於積攢了很多年的對政府新聞的懷疑、對政府處事不公與不人道的印象、以及對政府各種權利傲慢的政令與行為的寒心等。可能不相信政府會真心地、真正地救治他們,甚至以為政府會以保大局的名義、毫不猶豫地犧牲他們。

其三,設施不僅欠缺、且不可靠,讓一些病患覺得,進駐病患集中地不如家裡安全和可靠。除了幾個主要大的專辟醫院,「方艙醫院」將幾百人、甚至上千個傳染病患者集中在同一個完全封閉的場地里,不僅沒有足夠的膳食、起居條件,而且產生交叉感染的機會很大 。不少病患畏懼進駐。

其四,至少到目前為止,確診要花很長的時間。確診新型肺炎前的一切費用,聽說(作者不很確定)需要病患自己支付。如果離家后住在酒店十來天等候確診結果,一部分家庭支付不起。另一部分則認為自己雖然發熱、但沒有感染新冠病毒,這些人除了恐懼交叉感染,也覺得這筆錢出得冤枉。

其五,儘管現在對個人隱私的要求還不太高,但國人很愛面子。而且,社會上對新冠病患的感染者,出於各種正當的和不正當的原因,普遍同情心不足,卻多有排斥與歧視、甚至暴力相向。病患者自然不願意暴露自己而被人討厭。

(二)        武漢不少發熱病人隱瞞病情、躲避拒絕就醫,怎麼辦?

下面列出一些粗淺的想法,敢望政府能夠聽到,以為些許參考或提個醒。當然,好的主意,很可能政府早就想到了,並正在實行中。如此甚好,儘管作者的建議是馬後炮。

(1)        想千方設萬法來迅速提高新冠病毒檢測能力,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
「早發現、早診斷」,不僅只是利於「早隔離、早治療」,大大減少病死率。而且,儘早把非感染者分離開,尤其如果能夠做到儘快檢測每一個發熱者,就能減少恐慌,減少警民、工作人員與居民的衝突,減少、甚至杜絕隱瞞病情、拒絕住院就醫的人數, 讓稀缺的人力、物力、財力幫助真正的新型肺炎病患。
根據所了解到的知識,新冠病毒的確診主要靠核酸測試。檢測能力,決定於核酸試劑盒和檢測技術人員的數量。關於核酸試劑盒, 第一財經 二月四日報道,據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介紹:「到2月1日,核酸試劑盒的日產量已經能夠達到77.3萬人份,接近疑似患病者人數的40倍。」但他同時稱,「試劑盒日產量最高有望超過128萬人份。」聽起來, 試劑盒的供應沒有問題。
可是, 在第一財經二月四日的同樣報道中, 援引了率隊援助武漢前線的李蘭娟院士二月三日的話:「武漢檢測試劑數量不夠,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檢測。」「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目前在武漢還做不到。」 另外, 湖北省衛健委主任劉英姿在發布會上透露的滿負荷運轉可以達到每天6000份的檢測能力。
看來,武漢關於新冠病毒的檢測能力,至少在三天前,還遠遠沒有達到「早發現、早診斷」的要求。作者不是專家,也沒有武漢目前每日平均發熱人數的統計,要保證「早發現、早診斷」,是否至少需要每日2-3萬份的檢測能力呢?

事實上,無論多麼發達和富有,沒有哪一個城市會儲備可以檢測所有發熱者的檢測能力。一方有難,一定八方救援,這與面子、自身能力、以及發達與否沒有必然聯繫。所以,如果測試技術人員短缺,應儘快想辦法引入臨時技術人員:一是向外省求救;二是看能否在幾天內訓練相關醫療技術科目的在校學生;三是向國外求救。已有一些國外醫生團到武漢,可以請求外國測試技術人員到武漢幫助。

(2)        除了「方艙醫院」,儘快利用現有設施開闢新冠病毒的單間隔離病房

為了有效救治新型肺炎病患和有效阻斷新冠病毒繼續傳染,在利用若干「方艙醫院」之外, 建議排除萬難、儘快利用各類現有設施開闢足夠多的單間隔離病房。住在單間隔離病房裡,病患會少一些交叉感染的恐懼,生活起居也方便很多。他們會更相信政府、醫院救治他們的決心與真心。

武漢市有近百家黨校、幹校和招待所,百多家住宿職業培訓學校或中學,4千多家酒店和20多萬間客房,以及近百所大學和1百多萬大學生。 徵用5%左右的、在郊縣、城郊、或人口較少地區這些設施,就能開闢出幾萬個隔離房間。

與「方艙醫院」相比,都不需要新建,但這些設施有現存的膳食、起居設備,且單間隔離。當然,這個方案會多花很多錢,尤其之後很多設施會廢棄不用。 這就需要武漢市政府的意願、決斷力和執行力。

詳細請參看《除了「方艙醫院」,還是應該儘快開闢新冠病毒的單間隔離病房》一文。寫這段話時候,聽到武漢市徵用學校和招待所的消息,儘管仍然揪心,但也不甚欣慰。


(3)        開放武漢地區關於新型肺炎的新聞自由

李文華醫生的以身就義,加深了國人對政府新聞的不信任。要儘快改變這種狀態,有一個方式,就是開放武漢地區關於新型肺炎的新聞自由。具體地說,1)讓自媒體、群體渠道自由地傳播武漢地區新型肺炎的新聞。 2)允許和邀請外國新聞媒體採訪、報道武漢地區新型肺炎的狀況。3)政府媒體做客觀全面、實事求是的報道。

開放后,肯定不乏或有意、或無意的不實報道,甚至謠言。這不可怕。多個新聞渠道,提供不同視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過濾不實之詞。古語云,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現在我們講,有比較才有鑒別。特別地,如果在客觀全面、實事求是上,政府新聞比別的媒體做得好,還能進一步樹立政府新聞的正面形象。

(4)        建立足夠大的、有組織的後勤保障

看起來,新型肺炎還要經歷一些時日才能過去。愈往後,後勤保障愈艱難。需要組建一個堅實的、有組織的專門後勤保障部門,與對一般居民提供生活保障的渠道分開。

1)        招募足夠多的後勤保障人員,成立專門的抗新型肺炎後勤保障大隊,為開闢、準備、料理病房、以及其它後勤保障提供全面的服務。

2)        選用一些餐館,專門為一切與新型肺炎相關的病患、人員提供免費餐飲服務。

3)招募足夠多的計程車、私家車和司機,組成專門的抗新型肺炎交通車隊,為一切與新型肺炎相關的病患、人員提供免費的封閉交通服務。

(5)        一切與新型肺炎相關的出行、診治、起居、食宿,都免費提供

應付這場意外的災難,少數富裕戶不難,但多數百姓就不好說了,尤其在很多天不能工作、沒有收入后。這是其一。其二,提供免費的出行、診治、起居與食宿,會極大減少多數患者在財務上的擔心,減少、甚至杜絕很多人因財務問題對入院就醫的藏匿或拒絕。

武漢2018年的GDP是1.5萬億人民幣,每日不少於40億。新型肺炎一天不除,武漢市就減少一個50億GDP。 這是經濟賬。新冠病毒一日不除,武漢、湖北、乃至全國,談何社會安穩! 這是政治賬。更重要地,是人命賬。一條人命,多少錢能買回呢?讓新冠病毒多肆虐一日,就失去幾十條、甚或上百、幾百條性命。所以,現在不要捨不得花錢,儘管善後工作會不容易。當然,必須做好財務計劃與財務監管,減少、杜絕、嚴懲乘國難的貪污腐敗。

(6) 加強武漢管理隊伍的公信力,按以人為本、而不是權力傲慢的方式處事

現在的武漢市領導,肯定有不凡的領導能力與特殊貢獻,否則不可能過五關斬六將、被提拔到這麼重要的崗位上來。很遺憾地,意外的事情發生了。無論何種原因、正確與否,合理與否,人們首先把氣饊在他們身上,對他們的決斷力、執行力產生了極大的懷疑。提高人們對武漢市政府的信任,是打好這場抗疫戰役的關鍵。至於如何很快提高人們對武漢市政府的信任,方法很多,就看政府如何抉擇。

每件事情,都會有很多不同的處理的方法。經歷不同,背景不同,觀念不同,對不同方法的認同與對錯、優劣評估往往大不相同。

比如,以強行的方法篩選、集中新冠病毒患者,從維護社會整體安全的角度看,似乎沒有錯。但是,撇開是否人道不說,撇開是否在沒有觸犯刑法時尊重個人的意願不說,想沒想過這些人為什麼寧死在家裡、也不願外出就醫呢? 政府除了運用權力,是否還有應該做好的事情沒做呢?

再比如,從事網路管控、過濾謠言,從穩定社會人心的角度看,聽起來有道理。可是,網管就能馬上辨別一切謠言嗎?相信群眾,相信群眾有辨別能力,為執政之基石。讓百姓多一些信息渠道,可以減少謠言的蠱惑力。李文華醫生,就是一個一刀切、強制過度的網管悲劇。

凡是均有度,過極則反。至少本著「己所不欲、忽施於人」的良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4: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