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武漢到底多少人感染?方艙醫院靠譜嗎?專家這樣說

[複製鏈接]

15

主題

18

帖子

13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SNK娜可露露 於 2020-2-6 14:07 編輯

一、患者收治情況及目前形勢

白岩松:武漢的防疫形勢如何?

王辰: 可以說是形勢嚴峻,大批的患者未能及時收治到醫院中。而這批患者在社會上的流動、在家裡居住,會造成社會和家庭進一步的感染,這是加劇疫情的最重要的因素。

白岩松:一方面,市民響應號召留在家中不外出。 另一方面,這又會增加家庭感染的風險。 怎麼看這個矛盾?

王辰: 破題的關鍵在於將已經診斷的病例收治到醫院中,進行集中收治和隔離,避免與家庭成員和社會成員的接觸。而在已經感染的患者中,輕症患者的移動性更大,在社會上造成感染的幾率更大。目前對於這類患者的收治力度是不夠的,有限的床位主要用於收治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大量的輕症患者未被收治的情況是存在的。

二、關於方艙醫院的收治能力和交叉感染的風險

白岩松:提出「方艙醫院」的初衷是什麼?能發揮多大作用?

王辰:我們要想辦法擴充收治容量,前期採用了建設定點醫院的辦法,但是容量十分有限。事實上,如果我們借用一些大型場所收治病人,儘管醫療條件不完善,但容量很大,就可以很快解決大量床位不足的問題。由於大量的輕症病人流動性強,因此方艙醫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收治這些病人,既能讓他們得到醫治,同時還能做到隔離,是很關鍵的舉措。
白岩松:方艙醫院會否有新的理念在裡面?

王辰: 方艙醫院可以被看作是「諾亞方舟」上的一個「艙位」,是用最小的社會資源,最簡單的場所的改動,能夠最快地達到擴大收治容量的目的。這裡對輕症患者主要進行簡單的診療和照顧,一旦發現病情加重的情況,可以隨時送到醫療條件更好的醫院及時得到救治,形成一個有序的層級。目前最重要的是執行的問題,現在看來執行得很快。

白岩松:公眾對方艙醫院的安全性表示擔憂,如何看待這些擔憂?

王辰:這些擔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輕症患者是可以自理的。從病症的角度看,輕症患者具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他們需要得到強度並不大的治療,二是他們需要和社會及家庭隔離開,而方艙醫院剛好是「對症下藥」。在我看來,大家之間相互理解,這些擔憂就可以解決。大家現在是共克時艱,都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

白岩松:如何做到確診「快而準確」? 如何避免疑似病例進入方艙醫院?

王辰:我們的標準是核酸檢測為陽性的患者才可以進入,而且高齡患者、有基礎合併症的且有加重可能的病患不會被收入,可以說是輕症患者的「社區」。這不是「至善之策」,卻是可取之策、現實之策。
白岩松:目前是否有了更為成熟的快速準確的檢測方式?

王辰:檢測方式還主要是對病毒核酸的檢測,雖然不同企業不同檢測試劑的精準度參差不齊,但總體上檢測能力在提升。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所有患病的人都能夠檢測出核酸呈陽性,而且核酸對於真實病例的檢測率不過30%至50%。我建議,在武漢這樣疫情較重的地區,有流行病學史、有臨床癥狀的患者應該可以列為臨床診斷病例。

白岩松:如此大密度的患者出現在方艙醫院中,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會否增加?

王辰:對醫護人員還好,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和在病房以及ICU中是一樣的,都是在一個共同的污染的環境中,防護條件是一樣的。由於這些輕症患者都是核酸檢測呈陽性,屬於同一種病毒,因此不存在交叉感染的問題。

白岩松:在疫情沒有迅速加劇的情況下,方艙醫院能否滿足需求?

王辰: 目前確切的感染人數還未可知,我們希望加上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能控制在2萬的收治能力。但是如果社區交叉感染問題不解決的話,確診人數還會進一步上升。因此,現在最重要的是實現方艙醫院的初衷,即「應收盡收」,將社會上的傳染源收治到醫院中,減低社區和家庭的傳播,進而降低整體的患病人數,這需要得到民眾的認同,特別是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23

主題

30

帖子

20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0
沙發
台北的沙丁魚 發表於 2020-2-6 22:32 | 只看該作者
方艙醫院收治的病人都是確診的輕度患者,根本不存在交叉感染。這能有效地治療患者,不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9: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