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慈禧太后的「卸責詔」

[複製鏈接]

200

主題

288

帖子

178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管理

Rank: 4

積分
17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狼牙月 發表於 2019-5-31 11: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我國歷史上,一些大的王朝並不缺乏皇帝逃亡的先例。唐玄宗李隆基就曾「播遷」過四川,慈禧太后的老公奕詝(咸豐皇帝)也曾「秋獮」過熱河。因此,慈禧太后的「西狩」,可說是輕車熟路。她的巡幸太原(最終一直巡幸到西安),並不算多麼生僻。

詔書中有這樣的辭令:「朕為天下之主,不能為民捍患,即身殉社稷,亦復何所顧惜!」這裡的「朕」,名義上是光緒帝,實際上是皇太后。這形象多麼大義凜然、多麼高風亮節!不過一想,這詔書是在逃跑路上頒發的,又不免幾分滑稽!詔書強調其「列祖列宗」的「文謨武烈」,乾隆皇帝就是其引以自豪的「列祖列宗」之一,慈禧太后可能不知道,與乃祖乾隆皇帝同年去世的華盛頓,就是八國聯軍中米利堅的開國先驅。在他手裡,已經開闢了人類政治文明的新紀元。

在庚子事變中,光緒帝始終處於傀儡狀態,宣戰沒有載湉的責任,罪己也與載湉無關,雖然所有的鬧劇是太后導演的,所有的悲劇是太后造成的,然而,始作俑者是從來不會擔責的。然而,太后的罪己竟然成了罪載湉,載湉只好把黑鍋背起。詔書中有這樣兩句:「自顧藐躬,負罪實甚」,「知人不明,皆朕一人之罪。」(同上書,頁488,489)這似乎應了唐代韓愈的一句詩:「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韓愈全集校注》,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頁798),只不過,這裡的「天王」不再是載湉而是慈禧,此時的皇帝已經降格,比「臣」也高不到哪裡去。不過,最高統治者的自我批評也講策略,光緒帝的這兩句「自我批評」並未開列任何「罪錯」事實,大概相當於「我也做得不夠」而已。

接下來,詔書詞鋒一轉就矛頭向下了。「果使大小臣工有公忠體國之忱,無泄沓相安之習,何至一旦敗壞若此!爾中外文武大小臣工,天良俱在,試念平日之受恩遇者何若?其自許忠義者安在?」(《義和團檔案史料》,頁488)只讓失去權力的載湉背黑鍋已沒有說服力,首都失陷,朝廷逃跑,「大小臣工」都脫不了干係。這讓人很容易想起崇禎皇帝的遺詔,朱由檢上吊之前還認為,「皆諸臣誤朕也」。(《明史紀事本末》卷七十九,中華書局,1977年,頁1382)在這裡,「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的邏輯不管用了。由此可見,慈禧太后的「罪己詔」不過是「卸責詔」而已。

罪己詔指出,「國家設官各有職守,不論大小京外文武,咸宜上念祖宗養士之恩,深維君辱臣死之義,卧薪嘗膽,勿託空言,……在在出以精心,視國事如家事,毋怙非而貽誤公家,毋專己而輕排群議,……」(《義和團檔案史料》,頁489)這當然是對臣下的要求。在整篇罪己詔中,皇太后只是以光緒帝的名義承擔了一些輕描淡寫的抽象責任,對於她自身由於貪嗜權位、權欲膨脹而冷藏載湉,擱置皇權,垂簾聽政,獨斷專行,導致的重大災難隻字不提。

「毋怙非而貽誤公家」,此事可以追問一下端親王載漪,正是他為了讓其子登上皇位,煽動和利用了義和團勢力,這背後當然也有太后的主意;「毋專己而輕排群議」,這可以問問太后自己,正是她的驕橫跋扈,坤綱獨斷,殺害了袁昶等一干清醒的大臣。這哪裡是什麼「輕排群議」?然而,這兩句話,她甚至提到了「視國事如家事」的境界。庚子國難這種前所未有的民族浩劫,不正是由於皇太后總是把國事當作家事處理的結果嗎?事情也難怪,在皇權專制時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本來是應有之義,國家本來就是愛新覺羅氏的家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2: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