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都江堰

[複製鏈接]

2

主題

8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桔子 發表於 2005-4-25 09: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都江堰
  
     ----成都
  
  如果回顧一下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那麼長城無疑是最為壯觀也最為人們所知的,但是如果找一個對黎民百姓造福最大的工程,那就非四川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莫屬了。兩千多年以來,古堰把滔滔東瀉的岷江水引到廣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國」的富饒和美麗。
  在距今大約三千年前的古蜀國,從高山連綿的松茂峽谷中洶湧而下的浩蕩岷江常常給平原生息的遠古生靈帶來可怕的洪澇災難。傳說中的鱉靈的屍體溯江而上,到達蜀國之後復活,帶領人們治水成功,才使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鱉靈也因治水有功被杜宇王傳位,成為開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但真正把岷江引進平原,則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帶領人民群眾建造了舉世無雙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學地實現了導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後,由於都江堰水利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重視,設置專門的官員管理,前後有不少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維護中不斷地將積累的經驗變成規範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歷經兩千多年一直發揮著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說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閃射出中華民族智慧之光的典範,是毫不誇張的。新中國成立以來,都江堰可說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積己由建國時的200萬畝擴展到1000多萬畝。
  站在樓台的敞廊上遠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見岷江從山裡滾滾而來,在拐彎處被一條像魚頭的長壩一分為二,堤壩這邊的江水順玉壘山腳流到一座孤立的山頭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著山這邊走向遠方,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長堤的頭部叫魚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飛沙堰,孤立的山頭和玉壘山之間的水道叫寶瓶口。魚咀、飛沙堰、寶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體工程,魚咀用於分水,讓灌溉的水進內江,多餘的水走外江;飛沙堰用於溢洪排沙;寶瓶口用於引流入渠。就是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長存的"不壞金身"。今天我們看起來,它們是那樣的簡單,甚至覺得平凡但是其中蘊涵著極大的科學性,其設計和建造所體現的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可以稱之為最高水平的成就,古人的智慧和學問讓後人千載思之,依然仰慕不已。
  
位置: 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55公里,通過全封閉式高速公路25-30分鐘,距青城山有16公里。
人口: 10萬
氣候: 景區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2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全年適游。
節日: 放水節

2

主題

8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3
沙發
 樓主| 桔子 發表於 2005-4-25 09:52 | 只看該作者
都江堰位於成都西北60公里的都江堰市城西,處於岷江從山區瀉入成都平原之處,是一項偉大的古代水利工程,被稱為古代水利的燦爛明珠。
  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驟減,常泛濫成災。距今約2250年的秦昭王時期,秦國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興建水利工程。這項工程包括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魚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壩,把洶湧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飛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作用。寶瓶口控制進水流量,因口的形狀如瓶頸故稱寶瓶口。內江水經過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農田。從玉壘山截斷的山丘被稱為「離堆」。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稱為「陸海」、「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展,人民受益不淺。這項工程直到今天還在起作用。
  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國遊人,其中有些是水利專家。有的水利專家仔細觀看了整個工程的設計后,都對它的高度的科學水平驚嘆不止。比如飛沙堰的設計就是很好地運用了迴旋流的理論。這個堰,平時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時則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還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時很大的石塊也可以從堰上滾走。當時沒有水泥,這麼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籠裝卵石作堰,費用較省,效果顯著。



景點介紹:
都江堰一帶有不少名勝古迹。離堆上建有伏龍觀,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順山勢逐級升高。前殿陳列著1974年修建外江節制閘時從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4.5噸。石像造於東漢靈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圓雕石像,非常珍貴。後殿陳列有都江堰灌區的電動模型。伏龍觀的左側是寶瓶口,江水奔騰澎湃,氣勢磅礴。觀后最高處建有觀瀾亭,兩層八角,憑欄遠眺,可見魚嘴、索橋及岷江激流、西嶺雪峰。
  在玉壘山麓有二王廟,是古代人民為紀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績而建,初建於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後李冰父子被封為王,改稱二王廟。現存建築為清代重修。廟宇依山取勢,層層而上,宏偉秀麗,四周古木濃蔭,環境幽美。大殿及後殿內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廟內石壁間刻有李冰治水的口訣:「深掏攤,低作堰」和「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等。
  二王廟前岷江上的安瀾橋,橫跨在內江和外江的分水處,是一座索橋。始建於宋代以前,明末毀於戰火,清嘉慶八年(1803年)重修。索橋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纜橫飛江面,上鋪木板為橋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米。現在的橋,因在魚嘴處建立外江水閘,把橋下移100多米,將竹索改為鋼索,乘托纜索的木樁橋墩改為鋼筋混凝土樁,橋身也縮為240米。遠看如飛虹掛空,又像漁人曬網,形式十分别致。漫步橋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來,東望灌渠縱橫,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





交通與住宿:
成都火車站廣場和西門車站每天有發往都江堰、青城山的旅遊專線車,10分鐘一班,往返十分方便。

   
  
都江堰堰紅星旅館 川劇團左側
都江堰紅星招待所 建設路
都江堰交通旅館 幸福路
都江堰市糧食局招待所 北街
都江堰管理局招待所 公園路
都江堰東風旅館 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3
小魔女 發表於 2005-4-25 11:02 | 只看該作者
「天府之國"成都,五一長假也會成為國內遊客的首選.

謝謝橘子朋友分享,歡迎常來坐坐!~

: )
信心清凈,則生實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3

主題

2498

帖子

95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7
4
膽小鬼 發表於 2005-4-25 20: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501

帖子

19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9
5
心若冰清 發表於 2005-6-12 19:57 | 只看該作者
好詳細的旅遊景點介紹呀,我作為資料收藏了,謝謝桔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5: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