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吳亞玲

[複製鏈接]

108

主題

116

帖子

705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過河小玉 發表於 2019-3-26 19: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吳亞玲自幼喜愛唱唱跳跳,藝術細胞豐富,
1975年,12歲的吳亞玲考入省藝術學校黃梅戲班,聰明伶俐、勤奮好學的她在學校苦練
吳亞玲
吳亞玲(13張)
演唱技巧,深得老師喜愛。可是好景不長,半年之後,她那甜美的歌喉竟然不能出聲,其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長達三個學期之久的變聲期讓吳亞玲彷彿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但倔強的吳亞玲始終不曾放棄。在丁俊美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她終於攻克了變聲難關,「啞鈴」變成了「銀鈴」,畢業演出時更以班裡的尖子生被選為第一主角。
1980年,吳亞玲和同班的9位同學一起被當時的省黃梅戲劇團選中,進團不久,他們就接受了赴香港演出的任務,吳亞玲一人身兼《天仙配》中的五姐、《女駙馬》中的公主二角,她和她的同學馬蘭、吳瓊、楊俊、袁枚五位姑娘在演出中個個體態輕盈、神采飛揚,唱、念、做、打各有所長,充滿著青春的朝氣,贏得「五朵金花」的美稱,隨後,吳亞玲又在全國首屆黃梅戲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上,以一曲情濃意雅的《葬花》唱驚四座,躋身「黃梅戲十佳」之列。

  1980年,省黃梅戲劇團從她那個班上選拔了五男五女10位優秀學生進入劇團,吳亞玲是其中之一,從那時起她就與黃梅戲不離不棄。
1981年,馬蘭、吳瓊、楊俊、吳亞玲、袁枚這5個女孩赴香港演出,引起轟動,並獲「五朵
舞台劇照
舞台劇照(17張)
金花」稱號。
1982年,黃梅戲神話劇《龍女》開始排演。《龍女》公映后,吳亞玲初次品嘗到成功的,也從中體會到做一名黃梅戲演員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
在這這麼多年的藝術道路上,吳亞玲在舞台上成功扮演了眾多角色:《天仙配》中的五姐和七仙女、《女駙馬》中的公主、《龍女》中的珍姑、《無事生非》中的李碧翠、《紅絲錯》中的章榴花、《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鞦韆架》中的公主、《長恨歌》里的梅妃、《挑女婿》中的張麗英、《牆頭馬上》中的李千金、《雷雨》中的繁漪……吳亞玲說,無論是哪個角色,每一次扮演都是一次新的藝術體驗和表現,從不敢有絲毫馬虎。
2001年,省黃梅戲劇院改編排演了大型古裝戲《牆頭馬上》,吳亞玲扮演戲中的李千金。
2002年,吳亞玲憑藉在新編黃梅戲《牆頭馬上》中飾演的「李千金」一角的出色表演,摘得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
2013年10月,在中國山東濟南舉行的第十屆藝術節上,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攜該劇院《雷雨》(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劇目)參加「十藝節」及第十四屆中國文華獎評選的演出,在該劇中扮演繁漪一角吳亞玲因其嚴謹且具爆發力的表演,得以與殷秀梅、楊麗萍、朱世慧、李東橋、楊俊等21位歌唱家、舞蹈家及戲曲各劇種表演藝術家被授予了「2013年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
演藝經歷編輯
吳亞玲的淡泊是出了名的。她從不在人前以名人自居,也很少在黃梅戲舞台以外的公眾場合露面。甚至在說到自己曾經獲過哪些獎項時,她都會犯點「小迷糊」。不是她原本平淡。作為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她參與締造了黃梅戲的第二度輝煌。20多年前,她就以在黃梅戲《女駙馬》、《天仙配》和電影《龍女》中的出色表演折服了無數觀眾。她嬌俏的扮相與甜美的唱腔也因此深深印在了觀眾的腦海中。其後,她堅守黃梅戲舞台,參與了多部新編黃梅戲的創作與演出。2002年,她憑藉在黃梅戲《牆頭馬上》中的表演獲得了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她也並非沒有機會。早在《女駙馬》中俊美的「公主」與《龍女》中嬌俏的「珍姑」為觀眾所津津樂道之時,許多的「橄欖枝」也伸向了她。據她本人介紹,當年曾有電視劇《紅樓夢》等多個影視劇組與她接洽,但考慮到時間等方面與她鍾愛的黃梅戲事業相衝突,她都一一放棄了。
昔日「五朵金花」中的另外四朵已經逐一走出了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只有她,從1980年畢業分配到「省黃」,一直痴守著在這裡,守在黃梅戲的舞台,也守在黃梅戲的故鄉,她說:「我從來就沒想過要離開。」
四點鐘化妝,為戲而痴
吳亞玲的「痴」更是讓人嘆服。說起她的「四點鐘化妝」,省黃梅戲劇院幾乎無人不曉。她為自己立下了一條「鐵」的規矩——「四點鐘化妝」。只要晚上有演出,她一定會在下午4點準時出現於化妝間。這條規矩,從她作為黃梅新秀登上舞台時立下,一直不曾打破過一次。吳亞玲笑言,與她合作過的化妝師沒有不「怕」她的。「四點鐘化妝」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它不只包括化妝與更換戲服,還有在精神上進入狀態,也即「入戲」。對此,吳亞玲只是很質樸地說,如果不那樣做,她在演出的時候心裡就沒有底。提前做足「功課」,是對自己表演的負責,是對藝術的負責,也是對觀眾的負責。4點鐘化妝,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並非易事。由於戲劇表演的特殊性,戲服穿上以後,演員就不能坐了,吳亞玲卻用20多年的時間把這個常人難以適應的規矩變成自己的習慣。為了恪守「戲比天大」的原則,她沒能與至愛的母親見上最後一面。吳亞玲不愛提自己為藝術犧牲了多少,但這將永遠是她無以彌補的遺憾。
摘「梅花」,實至名歸
2002年,多年痴守終成正果。吳亞玲憑藉在新編黃梅戲《牆頭馬上》中飾演的「李千金」一角摘得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成為馬蘭、黃新德、楊俊、韓再芬、李文、趙媛媛等人之後又一位獲梅花獎的黃梅戲演員。吳亞玲認為,這部戲之所以能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是因為在編、導、演三個環節上都下了「巧功夫」,在保持黃梅戲自身藝術特色的同時,對音樂、表演等方面做了細節性的「加工」,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因而收穫了很好的舞台效果。「巧功夫」的背後是「苦功夫」。為了排這齣戲,當年春節,劇組的全體演職員都沒有回家過年,而是在沒有暖氣的房間里接近封閉式地排練。「梅花獎」是對吳亞玲演技的肯定,也是對整個劇組探索精神的肯定,值得!吳亞玲與黃梅戲一起走過的20餘年,是一個演員最珍貴的年華,也是一個女人最重要的人生階段。如今回首,她道出斬釘截鐵的兩個字——「值得」!她認定自己「得到的更多」。
她得到的不只是「梅花獎」,也不只是聲譽。也許恬淡之人反而更能得到生活的眷顧,舞台上的她贏得了觀眾的掌聲,舞台下的她擁有美滿的家庭。她與現任省黃梅戲劇院院長的蔣建國,因黃梅而結緣,也因黃梅而相知相守20多年,女兒莎莎已經上了大學。事業成功與人生完整兩不誤,也許是她與其他幾朵「金花」最大的不同。同為「五朵金花」之一的吳瓊在其自述里也由衷地感嘆,「亞玲是一個完整的女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2: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