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花兩千塊買了一勺鹽 明白了中國實業的痛處

[複製鏈接]

5

主題

9

帖子

7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enn 發表於 2019-3-19 1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是本次企業家系列訪談的最後一篇。訪談對象的名字大家不一定熟悉: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
不過沒關係,這是屬於中國眾多製造業企業中低調「隱形冠軍」的那一類。比如他們旗下的化工板塊中,有相當多的印染助劑,基本上全球10件衣服中有7件衣服都要用到;企業的物流板塊,服務的是數十萬製造業企業,連接萬萬千千的卡車司機,這些人群,是我們今天每個人使用快捷物流服務的基礎支撐。
簡言之,這不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企業,更多服務於生產者。
之所以選擇徐冠巨做訪談,是因為傳化同樣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民營企業,也是最傑出的之一。從一輛自行車、一個染缸,發展到現在年營收數百億的企業。從事實業30多年,徐冠巨在訪談中與島叔談到了許多關於實體經濟的見解,這些出於親身提煉總結的看法,讓作為媒體人的我們挺受益——
比如,在創立之初,徐冠巨就吃了「沒核心技術」的虧,曾經在80年代花了2000塊,最後只買了一勺鹽。這與中國企業在去年輿論場熱議的「核心技術被卡脖子」境地有些許相似;又如,30年時間裡,不是沒有誘惑去賺快錢,但是堅定下來做本行、做實業,背後有自己的思考。
俠客島:在媒體上看過關於您的故事。聽說早期的傳化吃過沒技術的虧,2000塊錢買了一勺鹽。給我們講講這個故事?從完全不懂技術到研發出來自己的產品、擁有諸多產業上的「隱形冠軍」,您怎麼看中國企業掌握技術,不被別人卡脖子的問題?
徐冠巨:我們是從2000塊錢起家的,完全是草根。傳化一開始最大的痛,一是沒錢,二是沒技術。
沒技術怎麼辦?我們就聘請「星期日工程師」,只有周末才來。時間局限,同時技術還需要保密。當年我們做液態洗滌劑,配方我們掌握了,洗滌效果是好的,但是粘稠度不夠。就這個問題,我們去請教,希望獲得這個技術。後來我們找到技術人員,他要價4000塊,討價還價之後,2000塊成交了。
到底是什麼東西使洗滌劑粘稠?拿到2000塊,那個技術員告訴我們:這是氯化鈉。也就是說,是我們每天都能吃的鹽,就放在家裡的灶台上。
要知道,我們的創業經費也就2000塊。這麼多錢買了一勺鹽,能不心疼嗎?後來我去買關於洗滌劑的書,裡面寫的明明白白:鹽(氯化鈉)放到洗滌劑裡面有洗滌的效果,也有增稠的效果。
從那時開始,我才真正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也開始看技術方面的書,一方面我們引進技術,另一方面也走出去向工程技術人員請教。可以算是自學吧,1990年,我發明了「901去油靈」,主要是解決當時印染行業去污難的問題。
那時紡織廠的設備基本都是國企淘汰的,布織出來以後很臟,都是油污。我看到女工在用手搓、用竹片刮,去油污的難度很大。1989年年底看到這樣的問題,1990年的5月份我們就掌握了這樣的配方。這個產品一出來,我們的年銷售就是翻一番。當時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的實際效力我是實實在在體會到了。
所以啊,這一路走來,我一直覺得,企業要能夠實現持續發展,自主創新,對於研發、創新、技術的重視是第一位的。外部環境和政策是土壤,核心還是企業要有自主創新能力,這是中國企業能夠實現持續發展的根本。

6

主題

10

帖子

8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1
沙發
P民勁爆團 發表於 2019-3-19 18:43 | 只看該作者
在中國創業實在太難,條條道道 比較多,不過最終還得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沒有技術,什麼也做不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 07: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