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百病從寒起 寒從足下生

[複製鏈接]

22

主題

54

帖子

13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fzhf369 發表於 2019-3-14 11: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到寒冬,人們都會很注意保暖,但是不少人卻會忽視腳部的保暖。中醫學認為,雙腳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經絡的重要起始部位。

雙足分佈有60個穴位,佔全體穴位的1/10,許多通往全身各處的穴位大都交會於足部。腎為先天之本,滋養各臟腑;脾為後天之本,化生食物中的精微物質滋養各臟腑;肝臟能調暢氣機,疏通氣血,利於氣血的運行。膀胱經衛外主表,能抵禦外邪的入侵。由此可見,足部與全身各臟腑關係密切。腳位於人軀體的末端,離心臟較遠,血液的供應較少,再加之腳的表面脂肪層又薄,保溫能力較差,所以腳的皮溫較低。人的正常體溫一般在36.5℃左右,而趾尖溫度有時只有25℃,因此有「百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的說法。
腳與上呼吸道粘膜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神經連繫,腳掌受涼可反射性地導致上呼吸道粘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擺動減慢,抵抗力明顯削弱。於是,各種病菌、病毒就會趁虛而入,並大量繁殖,誘發感冒或支氣管炎等疾病,同時足部受寒機體抵抗力下降亦可引起胃痛、婦女痛經等疾病。

由此可見,寒冬季節足部保暖尤為重要。

浴足養生 浴足與通常的洗腳相似,但不盡相同。開始時水不宜過多,浸過腳趾即可,水溫在40-50℃。浸泡一會兒后,再逐漸加水至踝關節以上,水溫保持在60℃左右。同時兩腳不停地活動或相互搓動,以促進水的流動。每次持續20-30分鐘,以身上感到微熱為上。同時亦可加用生薑、桂皮、艾葉、紅花等中藥祛寒活血通脈。若用冷熱水交替浴足,還可收到治療頭痛、失眠、心絞痛、鼻炎支氣管炎、足扭痛等效果。

曬腳強體 有陽光時,早晨或傍晚脫掉鞋襪,將兩腳心朝向太陽曬20-30分鐘,專家稱之為腳心日光浴。此法的妙處在於讓陽光中的紫外線直射腳心,促進全身代謝,加快血液循環,提升內臟器官的活力,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此法對佝僂病、鼻炎、貧血、低血壓等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腳部按摩

搓——經常搓揉腳心的「湧泉穴」可強身健體。湧泉穴是人體「足少陰腎經」中的一個重要穴位,也是反射醫學中腎臟在腳部的「反射區」。

按——在觸硬塊且有疼痛的部位上採用各種手法適時地進行按摩刺激,使其結節逐步減輕或消除,經絡就會逐步暢通無阻,陰陽就會相對趨於平衡,疾病隱患也就會自然消除。

摸——經常用手指觸摸雙腳的各個部位,如觸摸到皮下組織有結節、硬塊或水泡樣感覺,且感到疼痛時,說明該處所對應的內臟器官已發生病變或功能不正常,應及時診治,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07: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