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球可以流浪,科幻不能流亡(原創)

[複製鏈接]

60

主題

97

帖子

65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5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對中國的文學圈兒來說,科幻恐怕是門檻最高的文藝再現形態之一。作者首先要懂科學,還要懂有良心的科學,才能建構起負責任的幻想。但《流浪地球》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在中國這片驚悚、犯罪、科幻和宗教等通俗部文學的荒原,科幻彷彿一夜之間成了門檻最低的創作王國。

除非把《流浪地球》看做一種對現實的批判性隱喻,否則就真的很難將其與「科幻」二字聯繫在一起。給地球裝上一萬台發動機,帶著地球去流浪?到底是實現了初步工業化的族群啊,但歸根到底還是土裡刨食的人。去月球還要先種地,跑路先要帶上生產資料?要說科幻,那位無論如何都不受賄的官員恐怕是整部影片中最接近科幻範疇的元素了。

《流浪地球》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很多有趣的問題。

觀眾對這部電影的集體推崇,恰恰表明了受眾整體上還未經歷真正的科幻啟蒙。要說他們不懂科幻,他們不服,畢竟看了那麼多美國科幻大片。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但中國的科幻最終還是走上了美國大片的道路,追求感官刺激,頂個宏大主題,摻些零碎的科技元素。差別在於美國片兒活兒細,國產片兒還是太粗。

國內的特效技術和資本投入為照葫蘆畫瓢創造了必要條件。與其說這部電影開拓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新紀元,不如說這部電影正式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好萊塢化的新時代。認了乾爹,還要立個牌坊,說自己價值觀更普世。

與《戰狼2》臉譜化非洲,英雄化老兵一樣,《流浪地球》也少不了用些災難里的人情味,危難里的民族情懷和普世關懷去撥動一下觀眾的情懷。如果能搭上主旋律,那片子肯定叫響又叫座。上一部五十多億票房,這一部目測也不會差。

突然覺得,如果這部電影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標杆,那麼中國的科幻電影必定會串上中國足球的銅臭味兒。世界級的投入換不來特點和精緻,細活兒從來都粗。中國電影要是不描上中國的臉譜很難進入西方世界。如果要靠目前這個科幻套路去拍,未來和美國科幻電影的競爭就是燒錢比賽。

讓人擔憂的是這部片子在國內的商業成功會進一步吸引國內資本和電影人模仿這一簡單粗暴的「科幻」套路。成功的科幻電影本身都是好的科普作品,能夠激發大眾追求科學,探究真理的興趣。就像好的戰爭影片本身都是反戰的,但我國絕大多數戰爭片看完都會讓人熱血沸騰,戰爭如兒戲一般;而這部所謂「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並沒有喚起受眾科學意識的覺醒,反而讓人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豪邁,這就很離譜了。

說到底,要科幻,先科普。中國缺少科普的啟蒙、投入和人群。「學好數理化」和科學意識的提升和科學素養的普及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前者屬於實用主義操作層面,而後者更與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精神、原則與文化息息相關。中國的教育體系強調的是記憶、背誦,舉一反三,活學活用,並不鼓勵試錯、探索、試驗和批判,而後者才是科學意識生根發芽的土壤。即便在更高層面,中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從來都是冷板凳,從業者趨之若鶩的是那些能夠迅速實現產業化和商業化的科技研究與創新。

換言之,我們未經過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啟蒙(甚至經歷了文化大革命那種漫長的反科學的歷史階段),隨後一步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化時代進而信息化時代,實現了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社會分化。救亡大於啟蒙,發展先於啟蒙。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的科幻電影缺少社會和文化土壤,要追求商業成功,便只能從好萊塢模式嫁接過來。而科學啟蒙與治理、社會和文化的現代化休戚相關。少了這一步,反過頭來再補,總差點意思。

其實,好萊塢化本身也不成問題,成問題的是國人熱捧科幻概念的心態。吹鼓手們對這部電影本身透露出的反科學、反常理的諸多情節和橋段視而不見。

外媒目前的報道更多的是一種第三方的觀點表達,相對平和,有的甚至有渲染中國威脅論的意味,有的則旁敲側擊地點明錢多低質。但國內媒體出口轉內銷時,引述這些報道,突出的則是外媒對這部電影的認可,進而迎合國內熱捧的心態和輿情。輿論漩渦一旦形成,任何反思和批判的聲音都成為雜音,淹沒在「一萬台發動機」的轟鳴聲中。

中國沒有科幻的土壤,偽科幻電影也只是曇花一現。這種科幻電影更像一種感官定製產品,觀眾付錢,特效工作坊里的碼農們,在飄散著外賣餐飯菜味兒的黑暗中一幀一幀糊上你所有的想象。

科幻?玄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5: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