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大國際醫院副院長診斷自己「痴獃」 刷醫保拿葯

[複製鏈接]

340

主題

529

帖子

297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9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vlyubawa 發表於 2019-1-24 08: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要是我真是痴獃的話,還能這樣和你說話嗎?」1月17日,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一名副院長面對記者的質疑,承認指示相關科室醫生,將自己虛假診斷為「痴獃」。

此前,新京報記者掌握的診療信息顯示,這名副院長曾被該院神經內科多名醫師診斷為「中重度痴獃」、「痴獃」,並多次刷醫保卡開藥。

除了這名副院長參與虛假診療外,還有人舉報該院肛腸外科一名副主任醫師會根據患者是否持醫保結算來增減病症。 1月7日,以自費結算的記者被其診斷出「肛裂」和「內痔」;1月8日,同一記者持醫保結算,其診斷結果又變成了「肛裂」、「內痔」、「疔瘡腫毒」,並建議「手術」。而在這名副主任醫師診斷結束3小時后,記者在天壇醫院僅查出「輕微內痔」。

當記者問及為何兩次診斷結果不一樣時,這名副主任醫師稱「診斷的時候太忙,不可能面面俱到。」

新京報記者掌握的就診信息顯示,這名副主任醫師在肛腸外科出診時,使用醫保結算的患者,幾乎都患有「疔瘡腫毒」。「怎麼能根據患者是否持有醫保,再來決定他患沒患『疔瘡囊腫』這種病?」對這名副主任醫師的相關診療情況,該院一名知情醫生如此評價。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市醫保管理部門已關注此事,將會到涉事醫院了解情況,對於相關問題,要等調查核實之後才能作出正式的結論。相關負責人表示,醫保基金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只要發現問題都會進行認真核查,保障醫保基金安全。如果屬於欺詐騙取醫保的問題,將堅決予以查處。

1月17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在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副院長謝某辦公室內見到謝某,謝某向記者展示其開的藥物包裝,據謝某稱,這是他通過虛假診斷在醫院開出的藥物,為了給自己進行預防治療使用。 新京報記者大路攝

副院長診療結果為「痴獃」?

北大國際醫院位於昌平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北京大學醫療城內,為社會資本非公立醫院,是北京大學和方正集團共同投資興建的非營利性綜合醫院,目前屬於三級醫院,於2014年12月5日開業。

該院診療信息顯示,該院副院長謝某被神經內科多名醫生診斷為「中重度痴獃」、「痴獃」。

該院內部一名工作人員介紹,他曾在查詢醫院的臨床數據中心時發現,從2017年2月3日開始,副院長謝某曾在神經內科接受過多次診斷,當時一名醫生為其診斷為痴獃。然而,在北大國際醫院工作多年的這名工作人員卻發現,謝某並沒有出現與痴獃相關的癥狀。

據相關診療信息,謝某從2017年2月3日起至2018年12月19日,先是從「痴獃」被診斷成「中重度痴獃」,隨後從2018年8月14日後又被診斷為「痴獃」。

診療信息顯示,這名副院長因為中重度痴獃、周圍神經病、腦血管病、睡眠障礙、行動不便、貧血等病症,在2017年2月3日至2018年12月19日期間, 每隔兩周左右會通過醫保在醫院開走甲鈷胺片、鹽酸多奈哌齊片、維生素C片、琥珀酸亞鐵片、銀杏葉提取物等藥物,每次開藥的總價格在1000元左右。

該院多名醫護人員表示,平時與謝副院長的接觸中,並未發現其有痴呆症狀。

根據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上海醫科大學《實用內科學》編委會主編的第10版《實用內科學》中對痴獃有明確的診斷標準。《實用內科學》一書中明確指出,輕度痴獃表現在工作學習和社交能力下降,尚保持獨立生活能力;中度痴獃表現在除進食、穿衣以及大小便可自理外、其餘生活靠他人幫助;重度痴獃表現於個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但記者查詢北大國際醫院官網,發現其在被診斷為「痴獃」、「中重度痴獃」期間,還曾出席過多次公共活動並致辭。

然而,按照診療信息,此時的謝某,正處於「中重度痴獃」。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副院長謝某。 新京報記者大路攝

「痴獃」副院長承認虛假診療

「從他在醫院的表現和平時參與的公開活動來看,很可能是假診療,利用醫保為別人開藥。」該院一名工作人員表示。

2019年1月12日上午,新京報記者致電當事副院長謝某求證其被診斷為痴獃一事,他承認「自己參與虛假診療」。

謝某向新京報記者描述,「因為有家屬患有老年痴獃,並且老年痴呆症會有一定的遺傳傾向,自己開藥是用於預防治療」。

而對於其是否親自到北大國際醫院神經內科門診進行過診療,他回復稱,「是讓手下的人去辦理的,自己沒有去過門診,至於醫生怎麼寫的,不清楚。」

「我只是開過安理申片(鹽酸多奈哌齊片),」在與記者通話時,謝某不斷強調,他在進行虛假診療期間,只用過一種藥物。但是,根據臨床數據顯示,謝某還開過甲鈷胺片、維生素C片、琥珀酸亞鐵片、銀杏葉提取物等藥物。

在談話中,謝某希望記者將此事「壓下」:「我也不想為這個事惹太多事,如果說這個信息僅僅是在您那,我也希望您就把這個事壓下,您看怎麼樣?未來咱們來日方長。原則上不允許做預防性治療,但是從我個人角度,我也沒有想這麼多。」

1月17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在北京大學國際醫院行政樓內見到謝某。

根據其介紹,北大國際醫院神經內科醫生楊某某是第一個為他進行虛假診療的醫生。但臨床數據顯示,除了楊某某之外,神經內科醫生王某某、趙某某都為其進行過虛假診療。

新京報記者從國家衛健委官網查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八十二條發現,醫療機構不得出具虛假證明文件。據現行的《病曆書寫基本規範》第四十二條規定,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弄虛作假、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2018年12月27日,北京市衛健委公布《北京市改善醫療服務規範服務行為2019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對北京市中醫局、市醫管局、各區衛生計生委,各三級醫院做出相關規定。行動計劃明確對醫療機構嚴格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同時列出多項「禁令」。

行動計劃中明確規定,醫療機構要嚴格各崗位和環節管理,不得出現通過掛床住院、虛記服務、冒用身份、串換項目、違規收費、偽造文書票據、虛假宣傳、不合理診療等騙取醫保基金的行為。醫療機構應當根據患者病情合理開展各項服務,不得分解診療和過度醫療。不得出現分解處方、分解檢查、分解住院、不合理增加診療項目、「術中加價」等行為。

1月17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在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副院長謝某辦公室內見到謝某,謝某手持兩張醫院的貴賓體檢卡向記者提出「封口」。 新京報記者大路攝

藥方多了不對症的葯

在北大國際醫院,還有知情人舉報該院肛腸外科一名副主任醫師譚某經常根據就診者是否使用醫保,來決定是否多診病症並開藥的情況。

2019年1月7日上午9時許,新京報記者來到北大國際醫院門診大廳,繳納60元的掛號費,取得這名副主任醫師的門診號。

11時30分許,新京報記者進入13號診室由其接診。

「哪裡不舒服。」

「可能有痔瘡。」記者回復道。

「到床上側卧,我給你檢查一下。」譚某沒多問,指引記者前往旁邊的診床上,要求記者脫掉褲子接受檢查。

站在一旁的另一名男記者全程用視頻記錄下檢查過程。

整個檢查過程不超過10秒。這名副主任醫師向記者說道,「你這個是肛裂和內痔,問題不大,吃點葯就好。」

檢查結束,醫生問清記者為自費后,坐在電腦前填寫門診診療項目收費清單。根據清單上顯示,臨床診斷為肛裂和內痔,項目名稱檢查為肛查和肛門鏡檢查,診療費用共計10元。然而,他在對記者進行檢查時,只是用手指進行診斷,全程並未使用肛門鏡等其他醫用器械。

在另一份門診處方箋上,譚某開出了4盒「西黃膠囊」和一支「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的藥物。隨後又建議記者再開3盒外用藥物——「虎力散片」。

北大國際醫院肛腸外科的另一名醫生告訴新京報記者,痔瘡是臨床上一種最常見的肛門疾病,痔瘡患者群廣泛。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痔瘡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然而,新京報記者在進行檢查時,並無肛裂癥狀。

對於這名醫生所開的三種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中醫科一名副主任醫師向新京報記者介紹,西黃膠囊一般用於治療疔瘡囊腫,不適用於痔瘡、肛裂。

使用醫保結算多了一種病

根據舉報人描述,譚某作為醫院肛腸外科專家,在給患者診療時,除了虛構病情外,還會根據患者是否持有醫保來進行虛假診斷。

熟悉這名副主任醫師的一名北大國際醫院醫生曾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當其為持有醫保的患者進行診療時,會多診斷出一項名為「疔瘡囊腫」的病症。

北京一名三甲醫院的醫生告訴新京報記者,「疔瘡腫毒」是外科病症中的急、慢性感染所出現的炎症,主要病理特徵是患處出現紅、腫、熱、痛等癥狀,其病情發展迅速,當病毒、細菌從病灶進入血液時,容易形成敗血症,必須及早就醫治療,嚴重時危及患者生命。

1月8日10時許,時隔第一次診斷不足24小時,新京報記者持醫保再次來到北大國際醫院,找譚某進行檢查。

在肛腸外科14號診室,其見到記者后說,「你昨天不是來了嗎?」

「今天再來檢查一次,看看是不是加重了,昨天沒拿葯。」記者回復稱。

和第一次檢查一樣,他要求記者側卧在診床上。檢查后,他稱記者病情加重了一些。

「有醫保嗎?」他問記者。

「帶了。」

「那就按照昨天的給你開藥了。」譚某說完,通過其電腦列印出一張醫保保險處方箋,處方箋上顯示記者臨床診斷為「肛裂」、「內痔」、「疔瘡腫毒」。所開藥物為3盒虎力散片、4盒西黃膠囊和一支馬應龍麝香痔瘡膏。門診收費處的自動結算機顯示費用共計408.62元。

檢查結束后,譚某告訴新京報記者病情惡化,建議手術治療。

新京報記者通過連續兩天的門診處方箋信息對比發現,沒用醫保時,這名醫生只是為記者虛假診斷出「內痔」和「肛裂」;使用醫保后,他在「內痔」和「肛裂」基礎上,多診斷出了「疔瘡腫毒」。

1月8日上午,北京大學國際醫院肛腸外科副主任醫師譚某為記者診斷後開出的藥物,總價值共計400餘元。 新京報記者大路攝

記者複查未患肛裂、疔瘡腫毒

為了查實記者是否患有這名副主任醫師所診斷的三種病症,記者在3小時后趕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天壇醫院進行複查。在門診二部二層南側的普通外科診室內,普通外科門診一名副主任醫師為新京報記者進行了肛查,並利用肛門鏡進行檢查。檢查結束后,這名醫生表示,記者只有輕微內痔、沒有出現肛裂,更沒有疔瘡腫毒癥狀。隨後,醫生在記者的病曆本上寫上,「PE(查體):肛門鏡檢查胸膝位6點處可見肛管發蘭(局部靜脈血管瘀血,內痔的一種描述),未見出血,局部隆起」。兩位醫生的診斷大相徑庭。天壇醫院這名醫生向新京報記者介紹,疔瘡腫毒通常是因為感染出現的炎症,其病症檢查和臨床表現和痔瘡完全不同。「疔瘡腫毒的臨床表現顯而易見,患者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病症的存在」,他表示,按照中醫病理來解釋,疔瘡腫毒指的是一種瘡瘍和疔毒的籠統說法,「這和痔瘡是兩碼事」。「不用開藥,避免辛辣飲食和避免熬夜久坐」。當記者將在北大國際醫院拿到的藥物和診斷結果告訴這名醫生時,他沒有做任何回應,只是側身看著記者,笑著說: 「回家好好休息就行了,沒事兒。」「疔瘡腫毒和痔瘡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病症。」301醫院中醫科趙大夫跟另兩名肛腸科專家持一致觀點,「疔瘡腫毒是各種瘡瘍、疔毒的籠統說法。痔瘡是偏向於痔,而疔瘡腫毒是皮膚感染,是外科急、慢性感染所出現的炎症。」趙大夫稱,「西黃膠囊主要用於疔瘡腫毒,西黃膠囊藥性溫,不適用於治療痔瘡病症」。

1月8日上午,北京大學國際醫院肛腸外科副主任醫師譚某為記者診斷後開出的處方單據,上面記錄了譚某為記者診療出來的病症和藥物等信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7: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