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貿易與人權之爭:親歷者講述中國最惠國論戰

[複製鏈接]

60

主題

60

帖子

35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5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at19880808 發表於 2019-1-2 15: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年10月,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回顧美中關係歷史時說:「蘇聯垮台之後,我們認為中國將不可避免地成為自由國家。帶著這份樂觀,美國在21世紀前夕向中國敞開大門,將中國納入世界貿易組織。」然而,彭斯說,中國走上自由的「這個希望落空了」。

這番表述與18年前眾多美國政界與學界人士那種美中經貿發展將促進中國人權進步的樂觀斷言形成了鮮明對照。

2000年10月,柯林頓總統主政的白宮舉行了一場隆重的法案簽署儀式。柯林頓總統說:「你們將記住這一天,並且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自豪。」

這項法案規定,一旦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即永久最惠國待遇)。一年前,美中兩國已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達成協議,為中國入世掃清了障礙。2001年,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一員。

有關貿易最惠國待遇和中國入世問題在1990年代一直是美國對華政策中引發辯論的話題。在中國享有與美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之前,根據美國《1974貿易法》,中國等非市場經濟國家不能自動享有貿易最惠國待遇,需要一年一審,由總統向國會提出延長的請求。1989年之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審查基本都順利通過。

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中國的人權狀況引發美國擔憂,一些人權組織和國會議員提議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以懲罰中國踐踏人權的行為。儘管美國最終仍然決定延長中國的最惠國貿易資格,但是行政當局和國會都會在年度審查中表達對中國的人權關切。

1993年,新上任的柯林頓總統正式宣布在最惠國待遇問題上附加人權條件。他頒布一項行政命令說,如果中國沒有在人權方面有全面、重大的進展,中國將失去1994到1995年度的貿易最惠國資格。

柯林頓政府希望中國在人權上做出讓步,以延續最惠國待遇。然而,人們很快意識到,美方所希望的那種進展是不可能實現的。

1994年5月,柯林頓宣布繼續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並將貿易與人權脫鉤。他表示,美國將採取新的人權戰略,包括增加對中國的國際廣播、將中國人權問題納入國際多邊議程以及支持中國的非政府組織。

前美國駐華大使、當時在美國國務院擔任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的溫斯頓·洛德回憶說,在宣布中國必須滿足一些關鍵人權條件才能延續其最惠國待遇后,由於美國國內工商界的壓力,柯林頓政府並沒有真心推行這一政策。
​他說:「柯林頓總統犯了個大錯,給自己的政策拆台。工商界領袖、有經濟背景的內閣官員以及其他前政府官員給他施壓,讓他覺得他錯了,我們不應該把人權和貿易關係掛鉤。所以他不支持這項政策了。他基本上只是走走過場,沒有阻止他的內閣官員來給我們國務院拆台,而我們當時還在努力取得進展。中國可以看到我們政府內部的混亂,總統在打馬虎眼,內閣官員在給我們拆台,只有國務院還在人權問題上施壓。所以,他們也就沒有動機去作任何讓步。」

不過,洛德對柯林頓總統的最後決定表示了理解。

他說:「那是尷尬的一幕。但我覺得,權衡之後,我們在那一刻應該往前走。我們不能假裝他們在人權問題上滿足了條件,我們不想丟掉信譽。但我們不想由於切斷貿易和投資而讓我們的關係出現一場全面災難。所以,我們只能強行咽下這個結果,丟一些面子,做一些調整。我覺得,當時我們能做的最多就這些。」

貿易與人權脫鉤,意味著在天安門事件之後美國政府對華政策上的一個轉變,經貿關係成美中關係中的主軸。之後,美國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999年,美中兩國就中國入世達成協議。在此前一年,國會通過法案將「最惠國待遇」更名為「正常貿易關係」。

人權組織批評說,「脫鉤」使美國失去了向中國施壓改善人權的利器。

時任美國貿易代表查琳·巴爾舍夫斯基解釋了柯林頓總統當時的想法。她說:「柯林頓總統當時的看法是,貧困的國家相對來說不太穩定。一個貧窮的國度,如果民眾看不到希望,會成為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在任何情況下,這都應該成為美國的政策,就是幫助一個希望發展的國家,特別是他們希望遵循國際規則發展的國家。 所以,總統把入世當成一個可以為中國民眾創造機會的途徑。 柯林頓總統過去總是說,我們不能為中國選擇,我們也不能幫他們選擇他們希望的政治制度,但是我們可以幫忙,讓中國民眾有個選擇機會,---通過為中國帶來巨大繁榮, 通過入世帶給中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23: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