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電影《青年馬克思》(The Young Karl Marx)的海地導演拉奧·佩克就持有類似觀點。 佩克告訴美國之音: 「毛澤東和列寧一樣,背離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在毛時代和蘇聯時代,馬克思和恩格斯可能會被處決,在今天的中國也會如此。現在的中國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完全如此。儘管中國的管理是集中式的,官僚式的,但絕對不是共產主義,因為巨大的貧富差距仍然存在。」
電影《青年馬克思》(The Young Karl Marx)的演員及其海地導演拉奧·佩克(中)在柏林電影節上(2017年2月12日)。
電影《青年馬克思》(The Young Karl Marx)的演員及其海地導演拉奧·佩克(中)在柏林電影節上(2017年2月12日)。
影片《青年馬克思》描寫了馬克思在19世紀中期輾轉於西歐各國的流亡生活及其思想體系的形成過程。電影開始於馬克思在擔任《萊茵報》主編期間受到普魯士政府打壓而被迫移居巴黎,結束於《共產黨宣言》發表。影片以1840年代經濟蕭條、人心思變的歐洲為背景,描寫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識與結盟,以及當時歐洲左翼知識界對社會變革的思考和爭論 。該影片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引進中國,在全國上映。
曾獲奧斯卡提名的海地導演拉奧·佩克執導的電影《青年馬克思》(The Young Karl Marx)的劇照。
曾獲奧斯卡提名的海地導演拉奧·佩克執導的電影《青年馬克思》(The Young Karl Marx)的劇照。
魯迅若活到毛澤東時代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