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節氣養生] 故鄉的山泉

[複製鏈接]

143

主題

145

帖子

87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n_boy 發表於 2018-11-12 14: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平原地區的水與高原完全是兩回事。平原的水來自江河,來自湖泊和池塘,臨海的又有海水。山區可就不同,只有山裡冒出來的泉水。山泉有大有小,大的嘩嘩地淌,聲勢頗大,很富足,很歡快;小的咕咕地冒,靜靜地流,很清亮,很安靜。

平原大地的飲用水多來自河流或大湖泊,經過一系列的消毒過程后,還得燒開之後才能喝。但是燒開的自來水滋味也實在並不怎麼好,入口總覺得有雜質,也似乎還殘存著消毒物質的味道。生水就更不必說,味道刺鼻,很不招人喜歡。

山泉可就不同,可直接飲用,味甘而無雜質。走山路走得累了的行人,只需掬一捧,入口清涼,怡人心脾,神清氣爽,既解渴又解乏。

我今年二十四歲,想來倒有十一年是被故鄉的山泉滋養著。那十一年,我的家還在大山的環抱之間。

很小的時候就有這樣的記憶,傍晚,臨近天黑的時候,母親在忙完了家務之後,用扁擔擔著兩隻桶去挑水,為明天的所需存下滿滿的一缸水。有時候還在餵豬,上邊村頭有人擔著水桶過去了,跟我母親招呼一聲,母親就忙著把活幹完或者交給家裡人,挑著桶和那村人一道去了。天黑了,一個人走在山溝里心裡發怵,有個伴踏實些。

從家裡出發,沿著坡上的小道步行十分鐘左右就到,並不遠。倘在漲水季節,遠遠就能聽見嘩嘩地活潑的水聲。走進,就能看見山石間一泓泉水歡快地淌著,激蕩出白色的水花,像一條瀑布落到下面一個狹長的的淺淺的小水潭裡,水潭滿了,溢了出去,又從小山溝里流向山坡下的人家。水桶對準了「瀑布」,片時即滿,人或稱其為「趙家泉水」,但並不知其來源,我想或許是我的祖上開鑿了這股泉水,因而得名的吧。

倘在晴暖的日子,時有村人來此浣洗。幾個婦人圍在小水潭邊,搓搓揉揉,說說笑笑,幾件衣服洗凈了,盡歡而散。

很多山區缺水,但我的家鄉水資源是富足的。這條清冽的、甘甜的山泉來自大山的饋贈,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滋養著我們、哺育著我們。我們那裡過年祭祀有個習慣,祭灶祭水源。我猜想也許是我們祖先甚感水與火對我們的生活的恩惠,因而留下了這個習俗。似乎是在大年三十的早上,三炷香,三張紙,一個煮熟的豬頭用盆裝著。我猜想,這樣的祭祀習慣可能已有了幾百年的歷史,也許是我的祖先從中原大地帶過去的。有時父親會讓我拿著香和紙跟著一起去,就在水源旁恭敬地擺上豬頭,在土地上插上三炷點燃的香,焚化三張紙,儀式就算完成。我想,我家鄉的人對水源是懷著一種敬畏和感恩的情懷的。

後來,我家和叔叔兩家在土地下埋下水管,從另一個較小的泉眼處把水引到了家門口,此後,再也不用每日去山溝里挑水,門口水龍頭打開就有泉水。冬天水龍頭或許會凍住,但只要用熱毛巾一敷就能化解。上下村寨幾十戶人家,只有我家和叔叔家是有自來水的,這在當時是頗以為豪的事。

今年一月,當再次踏上闊別了十三年的故土的時候,卻見故居早已坍塌,一堆荒土委頓在地,寂寥難堪。而那箇舊時的水龍頭也早掩埋在長草之中了。我們一家走到那個哺育了我們幾十年的泉眼去看時,卻見它早已被厚水泥封住了,這自然是地下埋管子將水引走了。再也不見活潑歡快的山泉,連地下的小水潭也早成了亂石雜草的堆壘之地,無法再尋找記憶中的痕迹,我們都頗感失落,駐留觀看片刻就離開了。

故鄉的泉水,總還是歡快活潑而美好的。但這一切,此後恐怕只在我們的記憶里留存,而且是我們一家人獨有的東西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8: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