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多吃溫補祛燥的食物

[複製鏈接]

48

主題

49

帖子

498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劉愛玲 發表於 2018-11-12 08: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現在是秋季和夏季的交叉時節,很多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這個時候的溫差效應,很多體質比較虛弱的老年人在季節交替的時候就很容易生病,所以我們希望大家在這個時候注意養生,么初秋養生妙招有?

  古詩:「天階夜色涼如水」,描寫的正式秋季的寒意。在初秋時分,夜裡開始漸漸變涼,白天經常還如夏季一樣酷日當頭,晝夜溫差漸漸拉大。這時候人們更容易著涼,也是舊病複發的高峰期,尤其是老人孩子和。在初秋時分究竟該養生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初秋養生的注意事項。

  在初秋的時候,轉冷,人們的身體會為了適應這種變化而發生微妙的改變,新陳代謝會減慢,這個時候的如果過於生冷,會給腸胃造成負擔,引起消化不良,為各種腸道埋下隱患。中認為秋季應當溫補,多吃溫性的食物,避免寒性和生冷。

  秋季晝夜溫差,白天燥熱,夜裡寒涼,入睡時一般不要貪圖,注意保暖。中醫認為「寒腳起」,入睡穿上寬鬆的棉襪防止腳受了涼,多搓手生熱,防止著涼感冒。睡覺時不要蒙頭,保持呼吸系統的暢快,多通,可以提高呼吸系統的抗病能力。另外,早睡早起也可以提高身體對的適應能力。

  意思是在在秋季剛來時不急著添加衣物,讓身體感受到秋天的涼意,可以提高抗寒能力。但是「春捂」要因人而異,像老人和孩子,他們的身體承受力較差,在入秋時注意保暖即可。鍛煉身體時要以少出汗為宜,避免汗液排出,陰氣外泄。

  有別於夏季的濕熱,秋季天氣比較乾燥,比較敏感,易受影響。所以在秋季,藥物養生應該的原則是以溫補為主,多食用補氣養血的食材。推薦的藥物有:女貞子,百合,麥冬,天冬,玉竹,沙參,西洋參,乾地黃等。推薦的中成藥有:雪蛤參精,人蔘健脾丸,生脈飲,玉靈膏等。少量服用有養生之效。

  秋季是個不安的季節,氣溫變化活躍,人體容易睏倦乏力,煩躁不適,根據中醫「養陽,秋冬」的原則,秋季進補是很有必要的,但要把握好度量,學進補,合理養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22: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