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民日報評IG奪冠:這「電競」,不一定是那「電游」

[複製鏈接]

258

主題

259

帖子

156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shsrose 發表於 2018-11-6 22: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這幾天,IG電子競技俱樂部獲得2018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總冠軍的消息刷爆網路。中國電競終於登上了世界之巔,LPL(中國英雄聯盟職業聯賽)等待已久的這一個世界冠軍,一時間激起多少玩家的熱淚。受黨報評論君的邀請,今晚我們就來聊聊這事兒。

  其實,英雄聯盟火爆也不是近兩年的事情了,筆者玩這個遊戲的時候還是在遙遠的S3賽季,那時候大家的競技水平都還不高,身邊的朋友有上了鑽石段位的都會引來艷羨與崇拜的目光。而2013年的那場全球總決賽,來自中國的皇族戰隊惜敗對手奪得亞軍,也成為了這一批英雄聯盟玩家心裡的失落。這也是為什麼,苦苦等待了8年的冠軍,終於被中國戰隊收入囊中的時候,玩家們的歡呼雀躍通過網路埠撲面而來,即便我們未臨現場,也能清晰感知。


  慶祝的心情是複雜的,有等待多年的激動,有擊敗所有國外戰隊的揚眉吐氣,但是最主要的,可能還是自我認同感的實現。很長一段時間,電子競技的「名聲」似乎並不太好。即便早在2003年,電子競技就成為了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承認的第99個正式體育項目;即便在今年的雅加達亞運會上,電子競技中國代表隊斬獲兩金一銀,但直到今日,電子競技還是被許多家長簡單地看做網路遊戲,視為「電子海洛因」,拼搏其中的年輕人不會被稱為「追夢者」,往往還被貼上「不務正業」的標籤。

  家長的排斥、社會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畢竟單從觀感來說,電子競技與普通網路遊戲的界限似乎並不那麼清晰。但事實上,真正的電子競技絕非玩遊戲、娛樂消遣那麼簡單,其價值和許多腦力競技項目相似,涉及到非常複雜的手、眼、腦的協調,考驗玩家的神經反應速度、策略計算、團隊配合甚至是空間想象能力。職業玩家、電競選手的訓練操作要求,和我們日常遊戲娛樂完全不在一個層級。

  IG的奪冠,對於曾在「瓦羅蘭大陸」戰鬥過的玩家們,也許意味著青春畫上了完美的句號,也許會喚醒當年通宵達旦的記憶、重溫戰鬥的樂趣。但面向未來,是否意味著更多的青少年可以憑藉「三分鐘熱情」把投身電競作為自己的職業規劃,甚至打著電競旗號理直氣壯沉迷遊戲?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電競的職業選手並非沒有門檻,英雄聯盟著名職業選手UZI曾在採訪中表示,電子競技也需要很高的天賦和相對專業化的訓練,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走上職業道路。


  我們看到今天IG戰隊登上冠軍寶座,贏得了無數人的點贊,但如果沒有看到背後的艱辛付出、競爭殘酷就衝動加入、盲目沉迷,最後只是空耗時間、耽誤學業。當電競成為一時熱點,吸引到更多關注,更需要引導青少年去認識、去理解「競技」與「遊戲」之間的區別。沒有自控力成不了「頭號玩家」,反而容易沉迷其中。畢竟,電競賽場揚眉吐氣,源於平時工作、生活乃至訓練時的凝神定氣。

  看到IG奪冠之後刷屏的消息,有這樣一個細節非常有意思,許多不了解電競行業的人以為是埃及(IG的諧音)奪冠了:「怎麼這幾天都是埃及的消息?法老復活了?」電子競技能夠真正得到大眾文化的接納,或許還需要時間,但必須承認,它已經成為影響一代人的新興文化符號。當IG證明在電子競技領域,中國人也能拿世界冠軍,也能為國爭光的時候,許多玩家們哭了,他們哭的或許不是冠軍,而是久久不被承認的自己。今天,激動也好、流淚也好,全社會對待電子競技還是需要一個理性的認知、一個成熟的心態。惟其如此,才能引導它走向健康發展的未來。

  這正是:不堪回首心深藏,一朝奪冠眉飛揚。為誰歡喜為誰泣,青春拼搏為夢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2: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