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否認相當多的家長,或許不只是家長,認為西化的育兒知識比老祖宗的更牛一些,這種想法其實不無道理,首先,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快速變化,相比以往堪稱史無前例的全球化,再細看看,所謂全球化大概就是更偏向西化。社會形態的變遷決定了大家選擇和判斷標準的轉換,西方早就開始用紙尿褲但老祖宗沒有,所以只好把尿(可以大大減少換洗尿布的勞動強度啊);過去家庭取暖條件有限所以只好裹腿,為的是防止寶寶蹬踹被褥著涼挨凍,但比起其它方面生活的改變,育兒的事就算「西化」得慢的了,同意嗎? 其次,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很多,除了把尿、裹腿(如今確實不適宜了),還有「逗逗飛」、「藏貓貓」、「拉大鋸」……至少這些早教遊戲確定是有價值的,雖然說起來有點土,但即便換成現代說法:逗逗飛是手指功能遊戲,藏貓貓是認知交往遊戲,都能促進心智和大腦發展,本質的功能價值並沒有變。所以說無論誰認為哪個好哪個糟,絕對在潛意識裡先就有了偏好,並不一定總是客觀公正。 當然啦,生活雖然不止眼前的苟且,也可以談談詩和遠方,但生活就是實實在在的雞毛蒜皮,我們可以把柴米油鹽搞得有滋有味,也可以通過擦屁屁做遊戲創造偉大,無論你欣賞崇拜哪方神聖、哪位名人,他們都曾經是個小屁孩兒,不是嗎?育兒很可能是最俗同時又最偉大的事。 我不贊成把育兒知識分成什麼西或東,父母真正需要的不是高談闊論,也不必跪舔洋化概念,知道孩子是怎麼成長的,了解孩子的需要並以更好的方式滿足,發現孩子的問題並標本兼治恰當的解決,不僅懂得孩子的發育,更懂得孩子的心理,在育兒的過程中感悟生命的成長,體驗天倫的快樂,豈不是更好?! (來源於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