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拉動中國經濟:舊三駕馬車到新三駕馬車

[複製鏈接]
匿名
匿名  發表於 2018-10-17 17:16 |閱讀模式
來源:李光斗觀察

中國經濟增長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經過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前40年的高速增長,現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都出現了疲軟的狀態。

什麼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經濟學家認為是投資、出口和消費。首先說投資,我們是一個投資增長速度非常快的國家。2007年,中國的投資增長率是24%,但是十年後增長的速度下降到了7%。2018年中國經濟上半年投資的增長速度是6%,看來投資的增長都要落後於GDP的增長了。

投資增長下降,帶來了經濟增長的放緩。有投入才有產出,如果大家都不投資了,而是坐吃山空,那經濟肯定會出現不良的信號。



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二駕馬車叫出口。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連WTO都說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如果中國經濟出問題,全世界的經濟都會下降。在全球500多種主要的工業產品中,中國有200多種佔到了世界的第一,出口支撐起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

但是2018年,中國的出口遇到了非常大的障礙,最大的障礙就是美國特朗普政府宣布從7月6日起,對中國的高達340億美元商品加征25%的關稅。在中國作出反擊之後,美國又宣布再繼續對2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而且最近又打算把稅率從10%提高到25%,最後甚至有可能對高達5500億的中國出口商品增加關稅。

有人說特朗普政府算不清一筆賬,2017年整個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總額才4300多億,何來5500億的加稅總額?看來在貿易戰中,心理戰也是一招。由於出口的示範效應,加稅勢必帶來眾多中小企業出口貨物的困難,中國經濟的增長的第二駕馬車也挑戰重重。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有人說可以用人民幣貶值對衝風險:你針對我的出口征關稅,我不妨讓人民幣貶值,貶值了之後,以人民幣來衡量的貨物就便宜了。當然這種對沖的效果怎樣,還有待觀察。

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駕馬車是消費。如今出口下降了,投資也下降了,但中國經濟仍然在增長,增長的貢獻便來自於消費。有人說中國是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大家掙了錢之後捨不得花,都存進了銀行。

但如果從數據上看,中國的高儲蓄率成了一個偽命題: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居民2018年一季度的槓桿率是50%。如果一個公司的負債率達到了50%,這個是有財務警示信號的。為什麼人均負債率達到了50%,因為人人貸款買房。所以現在講去槓桿,說政府不要借債,不要借銀行的錢去投資,有多少錢就辦多大的事。



高房價是經濟過熱的表徵,也潛藏著風險。以前大學畢業就可以貸款買房,現在房價高到大家「望樓興嘆」。有人說丈母娘推動了房價的上漲,因為你不買房,就娶不到人家的女兒。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月光族,掙的工資基本上都還了信用卡,如果想結婚買房,就得依靠六個錢包買房:首先是爸爸媽媽的錢包,爺爺奶奶的錢包,還有姥姥姥爺的錢包,當然這些還不夠,這就需要女方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錢包,這就是六個錢包買房。

對於中國經濟增長來說,永遠不要低估投資的拉動作用。投資代表著人們對未來的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二戰後日本的經濟發展靠什麼?1945年後日本經濟一片凋敝,戰爭已經把它的罈罈罐罐都打破了,更不用說兩顆原子彈下去,幾乎是在廢墟上建立自己的城市。但日本重建的速度卻是世界第一的。日本的新幹線就是在一片廢墟上用了超常規的速度發展起來的。

1955年,十河信二出任日本國有鐵路公司總裁,他推出了雄心勃勃的新幹線計劃。新幹線就是當時的高速鐵路項目,但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資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修建貫穿日本的新幹線需要高達3800億的投資。



十河信二開始了瞞天過海之計。第一計,買通財務人員。十河信二要求財務總監向國會虛報投資,過去提高投資額才叫虛報,十河信二直接把預算砍了一半,讓財務報上了1900億。國會一看,覺得這個項目用不了太多資金,日本完全可以應付過來。其實,此時的十河信二已經盯上了世界銀行,這第二計就是向世行貸款。世界銀行是非常保守的,不允許你貸款去投資高風險的實驗性項目。但是十河信二有辦法,他矇騙世界銀行說貸款是做原有的鐵路改造,最終世行同意了。

一方面給國會報低造價,一方面挪用世界銀行的貸款,十河信二終於把新幹線鐵路修成了。當然這中間還有個小插曲,世界銀行的貸款滿足不了建設需求,十河信二盤算著如何讓國會通過撥款法案:他對首相說出了事情的真相,說1900億遠遠不夠,世行的貸款我們也已經借了,如果還不掉,日本的國家信用就要出問題,你這個內閣要負責的。最終,多方溝通下國會通過了撥款法案。

1964年日本新幹線貫通通車,這個時候十河信二已經被趕下了台。上個月我去日本,看到了整個的日本新幹線,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還很落後的時候,日本的新幹線已經是全世界最先進的了。1978年鄧小平訪日,第一次乘坐日本的新幹線,對日本的現代化有了更深刻的印象,這更堅定了他改革開放的決心。



對比日本新幹線,歷史有時候往往是驚人的相似:中國的高鐵也是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全力推進的,當時中國的第一條高鐵也是用客運專線的名義改造的。如今,中國的高鐵里程已經長達2.5萬公里,佔全球高鐵里程的2/3,高鐵已經成為中國的品牌符號。所以當我們坐在風馳電掣的中國高鐵上的時候,應該感謝高鐵的開路人。

回顧改革開放前40年,投資、出口、消費都對中國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每一個老百姓,你花的每一分錢,也推動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現在有經濟學家提出,當舊的三駕馬車出現問題的時候,如何拉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呢?有人提出了新的三駕馬車。

第一駕是養老。

中國現在是未富先老,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老齡化的社會。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高達2.3億,佔全球總數10.8%,也是世界上第一個60歲以上老人過2億的國家。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有1.5億,按照現在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將達到4.8億,佔全球老齡化人口的1/4,超過現在英國、美國和德國的人口總和。中國將是一個遍地老人的國家。

當然老人多了也會產生銀髮經濟,有的省市居然發布了老年人自主創業指南。過去有句話說,大同社會就是幼有所長,老有所養。小孩子要有人撫養,如果沒有父母的撫養,小孩是沒有辦法適應社會生活的。對於一個老齡化社會來說,讓老年人去自主創業,這其實是經濟學家臆想出來的方法。



對於養老問題,網上有段子說:以前政府總是號召我們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但現在我們發現政府來養老根本不現實,所以口號變了,說養老不能靠政府;過去說想致富,少生孩子多種樹,現在又鼓勵大家多生。

中國人的很多傳統觀念,不能說它沒有道理——比方說多子多福,孩子多了,養老一分攤,每個人承擔的責任就小了。對於獨生子女來說,人到中年,父母生病,你是先看爸爸媽媽,還是先看岳父岳母,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那養老到底能不能成為產業?在全世界來說,養老產業是專有的代名詞。國外的養老產業,真正的是頤養天年,講究外出旅遊,講究銀髮一族的消費。在中國情況就比較特殊,我們以前做老年服裝的策劃,發現很多退休了的老人,雖然衣食無虞,但是你會發現他退休之後居然一年都不買一件新衣服,中國老年人的消費習慣讓老年服裝產業沒有非常大的經濟增加值。我們的養老產業更多的是什麼?是養老送終,所以我們要解決的是讓老年人安心養老,而不是讓老年人自主創業。

經濟學家給出的第二駕馬車是醫療。

既然醫療要成為新的增長點,人們給它換了個說法叫「大健康」。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顯示,到2020年,中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超8萬億,到2030年將達16萬億。世衛組織數據顯示,中國人均健康支出不足美國的5%,距離全球人均健康支出差距更大,僅為1/5,因此,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一面是機遇,一面是人們對因病致貧的憂心。人吃五穀雜糧難免得各種各樣的病,現在有一種說法叫病不起。前一段電影《我不是葯神》熱映,引起了高層領導的批示,要解決一些實際中的問題,比如我們把關稅降了,但是葯價沒有降下來。等錢來救命,沒有錢就救不了命,這種現實的確要改變。



每年中國政府投入的衛生支出是多少?是1.5萬億。這個數字看起來非常龐大,但是政府投入之外,老百姓投入的醫療支出也高達1.48萬億,幾乎與政府承擔的數額相當。所以現在很多人說大病返貧,一場大病真的可能返回到貧困的狀態。從先富帶動后富,再到共同富裕,精準扶貧的路上,大病返貧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第三駕馬車是教育。

其實,教育產業化對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對於80後來說,他們的感受是複雜的:80后說我們小時候上大學是不要錢的,等我們長大了發現上大學的學費開始成為家庭的一種負擔;我們小時候單位是分房子的,到我們開始工作了,發現房子已經買不起了;我們小時候是包分配的,但是到我們要畢業了,發現為找一份工作要擠得頭破血流;我們小時候騎個自行車就可以把心愛的人帶回家,但是現在要找個對象,人家是寧在寶馬車裡哭,不在自行車后笑。對於80、90後來說,所處的社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教育產業化是一把雙刃劍。中國教育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當大學像生產產品一樣培養標準化的畢業生時,你會發現畢業生過剩,但人才短缺。因為大學不是按照培養人才的模式,而是按照培養產品的模式,產品賣的越多越好,人才卻鳳毛麟角。



猶記得我們當年讀大學的時候,高考錄取人數才70多萬,而到了2017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已經高達700多萬,短短几十年的功夫,大學畢業生人數已經翻了十倍。就業問題開始出現,大學生多了,大學生找工作難了。有數據顯示,2016年大學畢業生有100多萬人沒有實現初次就業。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是我們的國家承受能力強了,你不去上班,在家宅著也無所謂,父母養的起你。

但是這種情況持續發生,會非常影響中國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活力。年輕人本來是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增長動能的,如果年輕人都呆在家裡不工作,對經濟增長不是一件好事情。

中國經濟增長的舊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是經濟增長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這一發動機曾經非常強勁,帶我們創造了一個輝煌的40年。但新三駕馬車之說讓人聽起來有點兒寒心,把養老、醫療和教育歸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三駕馬車,這些經濟學家簡直是昧了良心了。

養老、醫療、教育本來就應該是政府支出的最大開支項,養老不能看政府、大病返貧、上學教育產業化,這是一種亟待要改變的不合理的現象。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當外部環境給我們帶來極大壓力和挑戰時,如何尋找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新舊動能的轉換期應該如何度過,這的確是我們共同面臨的一大挑戰。

找到中國經濟的發展路徑,方能迎來下一個輝煌的40年。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作者李光斗: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台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網際網路金融委員會首席顧問、華盛智業•李光斗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8: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