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以為吼完孩子就結束了?不,這才是教育的開始

[複製鏈接]

51

主題

71

帖子

22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ian8 發表於 2018-10-15 15: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 | 王語華

  本文由:女神30

  授權育兒團發布

  周末是我最忙的時候。因為還要忙兒子。

  晚上要帶孩子去上學而思線下課。

  晚飯前,兒子和爺爺吵翻了。

  爺爺撕了孩子的漫畫書,兒子扒在桌子上哭,拒絕吃飯,拒絕去上課。

  爺爺吼:「趕緊去吃飯!你不吃飯,我打到你去吃飯!」

  兒子埋頭在臂彎里,一邊哭一邊恨恨地說,「我就是不吃飯,不去上課!」

  我被哭聲、吼聲吵得無法做事。

  推開書房,看到爺爺拿著長竹尺,站在兒子身後,臉都青了。

  一邊吼,「你看我不敢打你!馬上去吃!我真要打你了!」

  看我進門,爺爺「啪」地一聲尺子拍了一下桌子。嚇我一跳。

  我看了老爺子一眼,笑著說,「咳,咱家的尺子都是敲桌子和椅子給打壞的。您就別敲了。壞了還得再買。你要不先出去一下,我和他談談。」

  爺爺氣哼哼地出去了。

  爺爺從未打過孩子,只是道具越來越誇張,演技越來越逼真而已。我猜也快到「頂峰」了。

  我用手摸摸兒子起起伏伏的背,說,「今天為啥和爺爺鬥上了?」

  兒子氣鼓鼓地說,「你走開!」

  我說,「我聽見爺爺撕了你的書,我知道你還在生氣。爺爺也氣壞了,要打你。是不是又為學習吵起來了?」

  兒子埋著頭繼續哭,「你走開!我不要聽!」

  我湊到他耳邊低聲說,「我可以走開,不過我走了,可就沒人能救你了。」

  兒子哭聲小了些,應該在思考。

  我緊接著說,「不如你和我早點吃飯,早點出門。」

  兒子嘟囔著,「我不要去上課,你是要帶我去上課,我就是不去。」

  我說,「上不上課你決定,我能做的就是帶你出去,我們也可以去外邊玩一會兒啊。總比你在這兒哭好。」

  兒子被我說動了。

  低著頭,勾著背,一手遮著臉,被我從書房拉到客廳里來。

  我說,「咱倆先吃飯。因為要趕時間出門。」

  兒子說,「我不吃飯!」

  我說,「行,你自己決定,想吃多少,吃多少。」

  見我不逼他吃,兒子簡單吃了幾口菜。

  在一家人的沉默中,我拉著他出了門。

  路上,我說,「你給我講講唄,到底發生了什麼?」

  兒子這才語速正常的和我說,「爺爺看我剛做完的語文卷子,我趁他停頓的時候,看了幾眼那本漫畫書,他就撕了我的書。」說完,眼淚又要出來了。

  我說,「是哦,這爺爺不對。怎麼能撕書呢?書那麼神聖,怎麼能撕書呢?下次告訴他寧可打人,也不能撕書。」

  兒子脫口而出,「不可以,打人也不可以!」

  我說,「對哦,打人也不可以。反正也沒打你,我倒是替桌子感到難過,每次你犯錯挨打的都是桌子椅子。咳!他們好可憐啊。」

  兒子嘟著嘴不作聲。

  我瞄了他一眼,他喃喃地說,「你就是騙我出來上課的。」

  我沒理會他的「質疑」,繼續說,「我猜爺爺是發現你語文題做錯了很多,很生氣,看你沒認真聽,就把氣撒在書上了。是吧?你看,一個人生了氣,把氣撒在另外的地方,是不是很不公平?」

  兒子說,「不公平!」

  我說,「對啊,語文做錯了,我們想辦法做對啊,爺爺幹嘛要去撕書呢?你不專心,要想辦法專心啊,幹嘛撕書呢?這真不公平。不過,爺爺和你吵架了,你幹嘛不去上數學呢?我覺得吧,這對數學也很不公平。」

  兒子一聽,開始轉移話題。問我快遲到了么?我說,沒遲到。

  到了目的地,我帶他在旁邊小花園玩了5分鐘。

  看看天空,在小河邊餵了餵魚,繞著小亭子還走了一圈。然後去上課了。

  這節課,兒子表現得特別好。看起來並沒受剛才那場風波干擾。

  第二天,他和爺爺達成了「和解」,他要求爺爺今後不許撕書,爺爺要求他學習時不能開小差。兩人又繼續做了「朋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我剛巧處於一個「討巧」的角度。

  通常我直接輔導他功課,發生衝突時,基本上以彼此道歉共商解決方案結束。

  而其他家庭成員輔導孩子功課時,我不便要求任何一方。這時充當關係容器的角色,化解衝突的同時,也順便教教孩子如何從衝突中獲得學習。

  因為沒直接和孩子發生衝突,我便容易帶他去「回看」這件事以及情緒的來源。

  當然,前提是,取得孩子的信任。

  怎麼才能讓孩子信任你呢?就是理解孩子真實的痛苦,而不是通過「和稀泥」來解決問題。

  那些孩子的痛苦在成年人眼裡,也許不算什麼。

  對孩子而言,卻是一種難以承受的痛苦。你可以理解為「同比例放大」。所以不要小看這樣的體驗帶來的「創傷」。

  我在和他看起來漫不經心的對話中,其實讓他意識到,爺爺原本想打你的,捨不得打你,才撕了書。這樣一比較,他覺得這個痛小了點兒。

  我在調侃桌子椅子替他挨了打時,他便理解爺爺心底還是疼愛他的。

  並讓他意識到,他認為爺爺錯的地方,自己也在犯錯。比如,生A的氣,卻懲罰了B。

  所以,他便不再抗拒去上課。

  後面,我帶他出去走走。

  他會發現,自己那些強烈的情緒,放在自然環境中,不值一提。生活中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等著我們發現呢。

  總結一下,這次化解衝突的3個步驟:

  1、理解孩子真實的痛苦,獲得信任。

  2、學會面對痛苦,減輕痛苦。比如發現愛的一面,或者置身於更大的環境中,去消化這份感覺。

  3、回放「細節」,尋找彼此能夠改進的地方。

  生活心得:和成年人相比,孩子的需求非常簡單,就是要求被親人理解。

  當你能理解孩子,尤其理解孩子的痛苦時,就是在陪他先跳出情緒的沼澤。

  接下來,還可以帶他去往一個更開闊的認知領域,再讓他重新審視剛才的事件。

  孩子自己會得出新的結論。

  無論他得出怎樣的結論,都給予鼓勵。

  因為進步半步也是進步。

  孩子們在這方面往往比我們成年人做得要好的多。因為孩子比成年人更樂於改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8: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