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生命3.0:未來,我們會走向哪裡?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8-9-23 10: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9-22 21:30    搜狐科技

  

  未來,生命將以何種形態延續和呈現?受限於人類的想象力,當下,沒有人能提供一個特別明確的答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包含人類在內的眾多生物,並不是生命的終極形態。要理解這一點,需要我們的觀察視角足夠廣闊,需要我們將時間軸的顯示顆粒放大許多倍。

  1

  宇宙誕生於137億年前,而地球則形成於45億年前。然後,從距今40億年前的冥古宙誕生的第一個RNA分子開始,歷經太古宙、元古宙到現在的顯生宙,大量的物種輪番登場,讓空曠的地球乃至宇宙亮起生命的火種,又多次集體黯滅。

  在距今5.4億年前,就爆發過一次埃迪卡拉紀末期滅絕事件,導致當時存在的諸多簡單生命形態大範圍滅絕。隨即,地球又迎來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很多延續至今的動物門類都在這一階段出現。

  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到今天,地球又經歷了寒武紀-奧陶紀滅絕事件、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托阿爾階滅絕事件、阿普第階滅絕事件、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和全新世滅絕事件。

  其中,影響最大的滅絕事件是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當時生存在地球上的超過90%的物種在這一事件中消失。不久,恐龍稱霸地球。

  而距離我們最近,影響甚至塑造了地球之所以是今天這種形態的兩次滅絕事件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和全新世滅絕事件,前者導致恐龍滅絕,哺乳動物開始獨霸地球。

  全新世滅絕事件的元兇則是人類,我們祖先向各個大陸「殖民」擴張的過程中,導致了一次物種大滅絕(這一滅絕過程還在延續),僅記錄在冊的滅絕物種就達700多種。

  

  舊物種滅絕的同時,新物種又在不斷誕生。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地球是一個絢爛的舞台,而各種生命形態則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演員。

  人類大約誕生於10萬年前,在綿亘的地球年代序列中,這是一段短暫到可以忽略的時間,但是相比於此前40億年間出現過的各種生命,人類之於地球和宇宙卻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正是像人類這樣具有自我意識的高等智慧生命的出現,讓宇宙從沒有意識的、按照物理規律機械運行的狀態中逐漸「蘇醒」過來。

  正如易寶支付創始人余晨先生所言:「宇宙通過我們人類才真正活了過來,並逐漸獲得了自我意識。」

  2

  由湛廬文化策劃出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泰格馬克主筆的新書《生命3.0》中,將人類稱為「觀星者」。

  正是人類這種擁有自我意識的小生物,通過不斷地技術改良與迭代,憑藉望遠鏡和星際探測器等手段窺視和探索宇宙深處,讓宇宙大範圍「蘇醒」了過來。

  

  「或許,人類對宇宙而言,就像清晨的你從睡夢中初醒時體會到的那一線微弱的自我意識一樣,只是一個預告,預示著只要你睜開雙眼,完全清醒過來,就會迎來更加龐大的意識。」泰格馬克在書中寫道。

  自視為當下地球主宰者的人類,會自然而然地認為(至少是希望),目前的生命狀態應該會持續下去,也許其他動植物還會發生滅絕事件,但是人類應該不會了,我們會努力克服和避免一切能夠威脅到人類的事件。

  但是,如果著眼於漫長的生命演化史,這種認知僅僅是一種理想化的奢望而已。

  如果把時間軸拖拽到今後上萬年或者上億年來看,從10萬年前人類的誕生到未來某一時期人類滅亡,這一整段的時間只是一個節點而已,就像是我們看侏羅紀時代的恐龍和奧陶紀時期的三葉蟲一樣。

  「生命是一種自我複製的信息處理系統。」泰格馬克在《生命3.0》一書中對生命進行了重新定義。信息處理系統的組成部分可以簡單概括為硬體和軟體,硬體指一個生命體的器官結構等物質實體,而軟體則是指用來處理感官信息和決定行動的所有演算法知識。

  從這個定義出發,泰格馬克根據複雜程度將生命分成了三個層次——生命1.0、生命2.0和生命3.0。

  生命1.0包含除人以外的所有地球生命形態,它們的特點是,硬體和軟體的產生與迭代都依靠演化,面對環境沒有任何主動性。通過遺傳變異產生個體性狀差異,然後經過自然選擇讓最適宜時下環境的性狀留下,其他性狀則全部淘汰,改變過程極為緩慢。

  生命2.0是人類,我們的特點是硬體依靠進化,但是軟體卻可以通過後天學習而自行設計。通過「複雜的口語交流軟體模塊」,我們能夠複製和傳遞不同大腦中產生的信息,「讀寫軟體模塊」則能讓我們存儲和分享遠超我們記憶總量的知識。

  知識的不斷積累引發了一次又一次的創新,人類社會因此能夠飛快迭代進化,這讓我們收集和處理環境信息的能力不斷增強。正是這種能夠主動設計軟體的能力,讓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成為更高一級的生命形態。

  但是,泰格馬克認為,智慧生命存在的意義是讓宇宙發揮最大的潛能,讓宇宙徹底地蘇醒。而作為生命2.0的人類,因為受困於硬體的局限性,無法實現這一終極任務。

  因此,生命還需要一次終極「升級」,新的生命形態不僅能夠設計自身軟體,還能夠主導自身硬體的設計,它們將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完全脫離進化的束縛,這便是以當下人工智慧技術為基礎的生命3.0。

  

  生命3.0目前在地球上並不存在,只是人們依據技術發展而做出的一種設想。儘管早在兩年前就出現了 AlphaGo 這樣的智能機器,攻破了號稱人類智力最後一道防線的圍棋,但是人類並不將其視為自己的對手或者威脅。

  在人工智慧領域,類似於 AlphaGo 這樣的智能機器被定義為狹義人工智慧。未來,真正要跟人類展開競爭,能夠對人類產生威脅的是通用型人工智慧,這是一種在所有認知任務上都與人類相似甚至更為優秀的智能機器。

  3

  生命3.0是否會真的到來,它們將以何種形態呈現,是否會對人類造成威脅,此類話題正是當下的爭議熱點。

  樂觀派認為,智能機器將會是人類最大的福音,一旦智能技術成熟,我們每個人都將成為新時代的「奴隸主」,在智能機器奴隸的伺候下,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帝王般生活。

  悲觀派則認為,人類在智能領域不斷尋求技術突破,是一種玩火自焚的行為,在某一瞬間,會在我們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發生權力反轉,當下以造物者自居的人類將會成為自己的最後一項發明——超級智能機器——的階下囚或犧牲品。

  兩種論調的主要爭議點集中於「智能機器是否會產生意識」上,但是,泰格馬克在書中指出,這種思考方向是錯誤的。

  超級智能會怎樣對待人類,只取決於它們會做什麼,而與他們是否有自我意識無關。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沒有意識,但是它也可以輕易置人於死地。據此,泰格馬克認為智能機器的目標是否和人類一致才是對我們最大的威脅。

  過去,我們都過分強調意識的重要性,將意識作為一種武器來看待。誠然,正是自我意識讓人類在眾多的地球生命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地球的主宰。

  但是,如果從生命演化的尺度來看,也許意識僅僅是強大能力的一種,在我們所處的這一特定階段的環境中,意識剛好能夠最大化地發揮其作用,讓我們成為地球的統治者,就如7000多萬年前主宰地球的恐龍的龐大體型和尖牙利爪一樣。

  

  人類憑藉意識形成了大範圍的協作體系,這是我們勝出的關鍵。就這一點而言,即使沒有意識,智能機器也可以輕易實現比人類社會更為龐大且弱點更少的協作體系。

  劉慈欣在《三體》中寫道:「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自從發現我們能夠利用意識實現大規模協作,能夠通過自身手段改造和掌控其它物種后,我們便將自我價值建立在「人類例外主義」之上,認為我們是這個星球上最為聰明的存在,這種聰明讓我們感覺既獨特,又優越。

  「人工智慧的崛起將迫使我們放棄這種想法,變得更加謙虛。」泰格馬克提醒道,「人類能控制老虎,並不是因為我們比老虎強壯,而是因為我們比它們更聰明。這意味著,如果我們不再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存在,那麼,我們也有可能會失去控制權。」

  
世人皆醉我獨醒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沙發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8-9-23 10:22 | 只看該作者
屆時,同恐龍一樣,具備意識能力的生命的輝煌時期,在演化尺度上將成為一個新的有意義的節點而已。

  人工智慧讓我們認識到自己在智力領域的脆弱,同時也促使我們反省,意識這項獨特的能力帶給我們的真正價值。它並非我們用來奴役萬物的刀劍,而是造物主賜予我們用以點亮荒蕪宇宙的火焰。並不是宇宙將意義賦予了有意識的實體,而是有意識的實體將意義賦予了宇宙。

  因此,泰格馬克呼籲到,人類在規劃未來的前進方向時,不僅要考慮自身生命的意義,還要考慮宇宙本身的意義。相比於智能的未來,意識的未來才更為重要,因為意識是意義之所在。

  生命3.0具備意識並不可怕,只要它們同我們目標一致——將「更大範圍的『蘇醒』宇宙」視為自己的使命——這是一種美好的期望,也是我們現在就應該開始為之努力奮鬥的未來。

  

  智能時代的壓迫與反抗

  虛擬的狂歡,現實的荒原

  理想幻滅的當下,我們該何去何從?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7: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