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回國馴火記

[複製鏈接]

3

主題

9

帖子

9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說的作者畢竟是要表他自己的主觀感受的,小說是一種思想的載體。文學作品是對社會與人的思想和行為的一種反思。有的時候作者的觀點太過前衛或超前了,可能讀者並不接受。但是從藝術的角度來講,這樣可能更有價值。所以,波恩大學漢學系主任顧彬(Wolfgang-Kubin)說:「文學不應該變成娛樂品。文學作品不一定要給讀者帶來娛樂。文學作品都有自己的讀者群。而好的作品不可能吸引所有的讀者。」但是,我真的是要寫一部高高在上、曲高和寡、陽春白雪的文學作品嗎?
寫這本小說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我要寫一部什麼樣的東西。因為我自己不把這個問題想明白的話,就沒有了指導思想了,也就無法下筆。
就我個人觀點而言,我希望寫出的東西是一種「設計精緻、製造精美」的並且能滿足讀者欣賞趣味的東西。清光緒年間的鄭觀應所編小說《續劍俠傳》的序言中的這麼幾句話:
「一語之艷,見之色飛;一事之奇,聆者絕倒。——為世人消憂破夢之一助也。」
雖僅寥寥數語,道出了一本小說能給讀者帶來的巨大閱讀快感。這也正是我想達到的境界。
除了想給讀者以閱讀的快感外,我也希望讀者在閱讀時需要調動他所具備的文化知識來理解書中的內容。不具備這些文化知識對書中的一些內容理解起來可能就會有困難。所以這個「知識和文化的門檻」有可能會把許多讀者攔在了門外。所以儘管我想把這書寫得 語艷事奇,但它仍然可能最後成為一種前衛的,精英的,而不是通俗的,大眾化的。儘管書中所描寫的是通俗的,大眾的文化現象。
《世界美術》雜誌副主編易英在一篇文藝評論中說過:「沒有理解的難度也就意味著無須調動大量的知識儲備來欣賞作品,作品本身對當代文化也就失去了穿透力和批判性。」我比較同意這個觀點。通俗地講,沒有理解的難度也就沒有了深度。
當今信息爆炸的年代,許多讀者在閱讀時追求信息量。在單位字數內能提供給讀者的信息量越大,讀者越覺得閱讀此書值得。我自己看書也是這樣,我喜歡的書是能夠Tell me something I don't know(告訴點我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我會盡量追求提供給讀者海量信息,但又不希望給讀者以壓迫感。
關於故事的時間和地點背景:
小說里的故事是從2003年「非典」之後的北京開始寫起,寫到什麼時候我現在還不知道。背景以北京為主,但我會寫一些以香港,深圳和上海等南方城市為背景的故事。儘管我對這些南方城市還是比較熟悉的,尤其是上海,但是由於我的語言和思維習慣是基於北京方言的,所以用「京片子」講上海的故事,總是不對味。我想忠實地記錄下中國這幾年在這幾個不同城市裡所發生的變化,至少我們這代人老了的時候可以把它拿出來當一個回憶來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7: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