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好景君須記,最是松茸欲上時

[複製鏈接]

29

主題

74

帖子

30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多多可愛 發表於 2018-9-12 11: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國北方現在已經有點秋意了,早晚出門得添衣,而秋天在大自然的記號便是那黃黃綠綠豐收的顏色,而對於好吃者來說,現在正是「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松茸欲上時」。
始終記得第一次吃到自己採摘的松茸是什麼味道,只是簡單的做法,松茸的香氣已經撲鼻而來,進入口齒間的一瞬,鮮美的松茸味道便定格在了那一刻,後來的幾年中,一到秋天定要吃到新鮮的松茸。

探訪松茸老家

雲南的好東西還真不少!尤其是上好的食材。說起野生菌,光緒年間,在鎮南龍川書院講學的甘仲賢先生,就曾用「撐腸容虎掌,果腹愛雞樅。栗蕈香堪采,荷囊豆亦充。山蔬多且旨,底事說秋菘」的詩句描述南華的野生菌。第一次來到被稱為「野生菌王國」的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一定會被那濃濃的菌子香氣包圍。南華縣森林覆蓋率達62%,氣候垂直分佈明顯,雨量充沛,為野生菌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在這裡248萬畝的森林中,有170萬畝林地生長野生菌,品種達200多種,佔全國野生菌總量的33%、雲南省的40%、楚雄州的67%,年蘊藏量更達1萬噸。列為世界四大名菌的松茸、牛肝菌、塊菌和雞油菌,在南華均有分佈,尤以松茸菌在這裡數量多,且品質好,南華縣是在2002年被雲南省列為全省20個松茸基地縣之一。

在南華大片的林地里,雲南松、華山松、櫟樹栗木與杜鵑、楊梅等灌木混雜生長,土壤多腐植質,林間空氣濕潤。生長在海拔1600-3200米地段的松茸與松樹有共生關係,松茸孢子落地后與林木的根共生,形成呈蘑菇狀輻射分佈的菌根,被稱為「菌塘」,這樣的環境才最適合松茸生長。進入林地,一路上當地的農民大叔總是提醒我要注意有松草的地方,走過背坡林地,大大小小的松茸出現在大家眼前:剛剛冒出土層的童茸白中透黃,顯得濕嫩嫩的;掛著松針的成茸為淺棕紅色,很挺拔;傘蓋完全打開的老茸則像玉盤般美麗。這松茸林地一般不允許陌生人進入,這裡隨處都會長松茸,不熟悉地形的人很容易就踩踏破壞了幼菌童茸,那損失就大了。
巧收、快運、慢吃

農民在採收松茸時,用樹榦將草叢枯葉中的松茸撥開,從根部撬出捧在手中,動作很小心。當地人都不用金屬器具挖掘松茸,他們普遍認為金屬物成分與松茸接觸會起氧化反應,讓松茸變黑,造成營養成分的破壞;有的認為金屬物挖掘會污染土壤,影響松茸的生長;還有農民認為金屬為異物,與山林生息相剋,使用利器是犯忌。雖然說法不一,但可以看出,當地菌農對松茸備加呵護,對它所生長的土地充滿敬畏。尋找松茸還有許多趣事,過去采松茸,大家都知道「窩子」,茫茫林海中,哪座山,哪片坡地有松茸,就連準確的位置,都是在心裡記得牢牢的。菌農在山林中發現松茸,如果是剛冒出的童茸,就會在旁邊插一根樹枝作為標記,以便日後尋找,同時也是提示其他的采菌人:此菌有主了。假若是發現群生的松茸菌,就會在旁邊搭建窩棚等待收穫,以防被他人發現採收。

29

主題

74

帖子

30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6
沙發
 樓主| 多多可愛 發表於 2018-9-12 11:50 | 只看該作者
看起來就很好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22: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