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蘇州女子竟用頭髮絲刺繡,3年綉了13米長的《姑蘇繁華圖》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8-9-10 05: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5-30 由 文明互鑒 發表於文化

  提起蘇州刺繡,天下無人不知,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頭髮竟然也可以拿來刺繡!

  1300多年前,唐朝的佛教正處於鼎盛期。一些信佛的少女,剪下自己的長發綉成佛像,每日焚香禱告以示虔誠,這就是發綉最早的起源。

  

  在蘇州,有一位發綉手藝人周瑩華,她出生於刺繡世家,父親高伯瑜是蘇州刺繡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

  1959年,高伯瑜與同事們一起挖掘出了發綉這一已失傳的工藝,並創作出建國以來第一幅發綉《屈原像》。但由於材料與技術等原因,並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

  

  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發綉項目的傳承人——周瑩華

  與絲綉相比,傳統絲綉中的滾針、纏針、虛針等方法都能在發綉中體現。

  而且,由於頭髮中間是空心的,本身具有一定的彈性,因此在繡的時候會有一個小小的弧度,畫面看起來更加立體。

  因此,發綉有著線條明快、耐磨耐蝕、永不褪色、利於收藏等特點。

  然而,近年來發綉在蘇州已經無人綉制。為了重現蘇州發繡的精彩,周瑩華開始專門從事發綉藝術。

  

  周瑩華髮綉作品

  發綉工藝

  製作一幅完美的發綉作品首先從選底料開始,底料選用上好的真絲,經過處理之後比較容易上色。

  發綉工藝全部採用手工勾稿,讓整個畫面都呈現出來。

  

  手工勾稿

  緊接著要選頭髮,用雞蛋清將頭髮上的毛鱗片結構洗掉,使頭髮更軟更柔順,之後根據需求給頭髮染色。

  

  

  一般我們看到的絲綉表現的是作品的富麗華貴,而發綉主要是表現作品的古樸典雅,周瑩華用兩種綉法來表現同一幅畫作,頗具韻味。

  

  她通過發質的濃淡、粗細、曲直等表達出原作的形態,達到不施丹青而光彩動人的效果。

  說起她的代表作,就不能不提到2009年完成的發綉《姑蘇繁華圖》,它長達13.5米。這是周瑩華帶著10位綉工歷時3年才完成的。

  

  姑蘇繁華圖

  因為有了周瑩華,蘇州又多了一張「新名片」。她被譽為「中國發綉第一人」,她綉制的刺繡品被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薩馬蘭奇等名人收藏。

  為了讓發綉技藝得到更多關注,走入尋常百姓家,周瑩華帶著她的團隊還開發了日用系列,包括掛飾、扇袋、卡包、筆記本套等。

  

  

  周瑩華說她的願望很簡單,希望有更多人能知道發綉這門民間藝術,她相信,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會欣賞到發綉藝術的美。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7: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