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的面試之旅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4-1 06: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的面試之旅(一)

起子

「轟――」,窗外,舊金山國際機場的起飛坪逐漸地消失在視野中,被浩瀚無垠的太平洋
而取代。飛機又一次起飛了,18天來的第8次。11個小時后,飛機將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
機場,為這次旅行劃上一個句號。此刻,我終於有種完成使命的感覺。收到了Stanford,
UTSouthwestern,Rockefeller,Uchicago和John Hopkins的offers,應該說,我對自己
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過去十幾天在美國的情景一幕一幕的在眼前重放。體驗,新奇,奔
波,疲倦,收穫,喜悅。忽然感到有種責任感把這次面試之旅記錄下來。在此之前,很少
聽說有中國學生到美國本土參加校園面試。我自己也是經過了一段矛盾的心裡鬥爭才邁出
的這一步。寫下這些文字,只是希望能對以後的申請者有些幫助,不至於像我一樣,開始
連申請的簽證類型都不確定。


美國的面試之旅(二)

接受邀請

很多人都說我的申請很成功,其實,它卻是以一封拒信拉開的序幕。11月初,我就把材料
寄出了,然後就開始等待。飛躍過的人都知道,這時候是最難熬的:什麼事也做不了,最
多就是刷刷郵箱,收收垃圾郵件,然後安慰自己,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也是這樣,挨
了兩個月,都變得有些超然了。05年1月15日早上,我例行公事般的打開outlook。「嘟」
,計算機上顯示:4封信郵件。 第一封,垃圾郵件。第二封,無聊的廣告。我漫不經心的
打開第三封:「Application Status」,從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寄來的!我一下精
神了。這是我申請中排名最低的學校,基本就是用來保底的,應該沒什麼問題吧。小心翼
翼的讀下去,其他的單詞還都沒理解呢,突然看見一個詞「regret」!心下一沉,知道沒
戲了。但還是不敢相信,仔細地讀了一遍,確認是拒信。兩個月,沒有任何消息,結果等
來了一封拒信,而且是保底學校的…… 我當時的心情,就甭提了。

幸好曙光很快就來了,就是那第四封email。它也是我現在寫這篇文章的起因:Stanford
University 邀請我於三月初去參加校園面試的通知。校園面試是美國大學招生的一項慣
例,一般受邀請的人都是很有希望被錄取的。學校負責學生旅行及食宿的費用,目的在於
給雙方一次互相了解的機會。但是對於國際學生,由於費用、時間以及簽證等條件制約,
學校經常採用電話面試作為替代形式。我不知道之前有沒有人參加過研究生入學的校園面
試,反正我是從沒聽說過。Stanford的教授極力鼓勵我去試試,因為這樣對申請很有利。
發信人: zcziqi (紫七), 信區: AdvancedEdu
標 題: 美國的面試之旅(二)
發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5年03月22日14:39:11 星期二) , 站內信件

接受邀請

很多人都說我的申請很成功,其實,它卻是以一封拒信拉開的序幕。11月初,我就把材料
寄出了,然後就開始等待。飛躍過的人都知道,這時候是最難熬的:什麼事也做不了,最
多就是刷刷郵箱,收收垃圾郵件,然後安慰自己,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也是這樣,挨
了兩個月,都變得有些超然了。05年1月15日早上,我例行公事般的打開outlook。「嘟」
,計算機上顯示:4封信郵件。 第一封,垃圾郵件。第二封,無聊的廣告。我漫不經心的
打開第三封:「Application Status」,從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寄來的!我一下精
神了。這是我申請中排名最低的學校,基本就是用來保底的,應該沒什麼問題吧。小心翼
翼的讀下去,其他的單詞還都沒理解呢,突然看見一個詞「regret」!心下一沉,知道沒
戲了。但還是不敢相信,仔細地讀了一遍,確認是拒信。兩個月,沒有任何消息,結果等
來了一封拒信,而且是保底學校的…… 我當時的心情,就甭提了。

幸好曙光很快就來了,就是那第四封email。它也是我現在寫這篇文章的起因:Stanford
University 邀請我於三月初去參加校園面試的通知。校園面試是美國大學招生的一項慣
例,一般受邀請的人都是很有希望被錄取的。學校負責學生旅行及食宿的費用,目的在於
給雙方一次互相了解的機會。但是對於國際學生,由於費用、時間以及簽證等條件制約,
學校經常採用電話面試作為替代形式。我不知道之前有沒有人參加過研究生入學的校園面
試,反正我是從沒聽說過。Stanford的教授極力鼓勵我去試試,因為這樣對申請很有利。
的教授、我在北大及生命研究所的導師分別給我寫了supporting letter。最後我實在是
想不出簽證官還有什麼理由拒我。於是,安心回家過了個年,初五一過,我便趕回北京,
準備接受最後的考驗。

至於簽證的手續,水木上有不少介紹,我就不多說了,就在這談談我簽證面談時的情景吧
。我預約的是7:30的面談。那天人不多,我前面有十幾個人排隊。但最後分配的時候,我
也不知怎麼回事就成了我們那隊的第一個。簽證官的小窗一打開,一個黑髮的帥哥向我們
示意。我小心翼翼的走上去,堆著笑著說:「Good Morning, Sir.」 他臉上沒一點笑意
,盯著電腦屏幕看。過了一會,他拿起Stanford的邀請信,漫不經心地看了幾眼:「你去
美國幹什麼?」ft,好標準的中文!結果我腦子裡反應的卻是英文:「I am going to a
ttend an on-campus interview at Stanford University.」他也換成英文:「Your ma
jor is?」我心裡一虛,可千萬別check我:「Biological Sciences.」他又就我高中時去
日本出訪的經歷問了一個問題,然後說:「What are you doing now?」我回答說:「I
am a senior student of Peking University.」他抬起眼皮,看了我一眼:「You can
get your visa at window 1.」我有點不敢相信,又跟著問了一句:「Window 1, right
?」「對!」(又是中文!)

就是這樣了,不到5分鐘的面談后,我就得到了去美國的B簽證。我看著手裡一大隊的材料
,覺得很滑稽。但我也知道,它們的作用並不在於簽證官是不是看了它們,而是在於我是
不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回頭想想,其實簽證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而且最近簽證的形
勢也越來越好。話說回來,簽證官拒簽學生簽證,事實也的確是大部分留學生都留在美國
了。要想說服簽證官,關鍵是你自己信不信你會回來。要是自己都沒信心,那簽證官更是
拒你沒商量了。另外再說幾句題外話。美國不是天堂。它的確是一個讓人實現夢想的地方
,但任何夢想的實現都是建立在為之奮鬥拼搏的基礎上。中國這兩年發展勢頭很好,各行
各業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我想,等我們學成的時候,回國絕不是一個壞的選擇。


美國的面試之旅(三)

踏上征程

恰好就在拿到簽證的這一天,我得到了另一個令人欣慰的消息。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我正坐在從使館回北大的計程車上,手機響了。我接起來,是美國聯邦快遞公司的工作人
員,說我有一個從美國紐約來的快件。誰能從紐約給我寄快件?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Roc
kefeller。誰也不會用聯邦快遞寄據信吧?難道是offer?! 我又不太敢相信。直到拆開信
封,看到了dean署名的信,我才激動得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家裡人。巧的是,Rockefeller
邀請所有被錄取的學生去參觀校園,即是所謂「Open House」,並負擔部分旅費。有兩個
時間可以選擇,3月3日到5日或10日到12日。Stanford的面試6日結束,如果我在美國多待
兩天,不是正好可以再去Rockefeller看看。而且這樣的話我不妨再問問別的學校。於是
我立刻給Uchicago和UTSouthwestern寫信,詢問能不能去學校參加面試,並請學校負擔部
分機票。學校立刻回信,表示很願意我去訪問。而且實際上UTSouthwestern已經接受了我
的申請,只是我還沒收到正式的信函。

很快,在多方協調之下,我安排好了行程:3月2日抵達舊金山,3日到5日參加Stanford面
試;6日飛往芝加哥,7日在Uchicago面試,8日參觀芝加哥;9日飛往紐約,10日到12日訪
問Rockefeller;13日飛往達拉斯,14日和15日參觀UTSouthwestern;然後我留出了幾天
空餘時間,19日飛回北京。

接下來的半個月中,我為這次面試之旅作了詳盡的準備。我從網上了解到每個學校的研究
情況,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實驗室,並且閱讀了部分發表的論文。研究生選校的標準不同
於本科生。學校名氣、地理位置、福利條件等等都只能作為參考,最重要的是學校能否提
供最好的學術訓練。我覺得,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看學校有多少你感興趣的實驗室,而且這
些實驗室有多大可能會收你去做論文。校園面試,不僅是學校面試學生,也是學生面試學
校。任務其實就是找自己感興趣的教授面談,看看相互選擇的可能性。

3月2日北京時間1:30pm,UA888號航班準時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起飛。我,踏上征程。


美國的面試之旅(四)


感受斯坦福

3月2日舊金山時間8:00am,飛機已盤旋在太平洋東岸上空。我透過機窗向外望去,一團團
白雲漂浮在藍天與碧海之間,在加州燦爛的陽光下閃耀動人。前方則是大片大片的青山綠
地。Sunny California,真是名不虛傳!

在Stanford的接待人員引導下,我和另兩個學生一起,坐上Supershuttle,駛向我們下榻
的Sheraton酒店。汽車賓士在101號高速公路上,路邊的棕櫚樹飛快地向後退去,一下就
給我帶來一種和北京不同的新奇感受。這裡很少有高樓,大多是一棟一棟獨立的房屋,而
且風格迥異。我貪婪的欣賞著這一切,鄰座的女孩則一直捧著一篇論文埋頭猛k。管他呢
,just take it easy, and enjoy!

在酒店安頓妥當后,我一分鐘也不願耽擱,決定立刻出發去校園轉轉。Stanford提供免的
班車――Marguerite,直通校園及周圍各個地區。酒店不遠就有一站。早就聽說,Stanf
ord的校園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大學校園,而今終得一見。偌大的校園綠草如茵,稱之為公
園也許更加合適。每一棟教學樓都有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張揚而不誇張,與周圍的環境和
諧統一。校園內隨處可見騎自行車的學生,帶著頭盔,背著書包,在陽光下瀟洒飛馳。路
邊的草坪上,人們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或在閑談,或在小憩。我在醫學院下車,沿著
地圖,找到了Herrin樓,也就是我申請的生物科學系的主要教學樓。Stanford的生物醫學
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科學系和醫學院。醫學院又包括遺傳系,發育系,生化系,微生物系
,、等等。整個體系十分龐大,同時分支又很繁複。所有系的實驗室基本都分佈在Herri
n, Gilbert, Lorry, Clark, Fairchild, Beckman, 以及醫學院等幾棟教學樓中,相隔不
過幾分鐘的步程。今天基本上沒有安排什麼正式活動,我就在這幾個樓中亂跑,找了幾個
事先email聯繫過的教授聊了聊,包括當初講RNAi時引用過n多遍的Andrew Fire。

晚上,生物科學系的高年級研究生帶我們去吃晚餐。發現學生中其中有不少華人,只不過
都是ABC,沒一個人會講漢語。晚餐有兩種選擇,泰餐或是中餐。我本來想去吃泰餐,結
果人太多了只好作罷。想來可能美國人也都快把中餐吃膩了。而我,坐了11個小時的飛機
飄洋過海,又吃了頓中餐…


美國的面試之旅(五)

面試初體驗

第二天,Stanford的interview weekend正式開始了。早餐結束后,Tim Stearn給我們大
概介紹了Stanford生物研究概況。正如我之前提到過的,Stanford設立生物院系時,既想
統一又想突出重點,結果就造成了又有一個包羅萬象的生物科學系,又有獨立的遺傳系,
發育系,生化系,微生物系等等。等後來覺得這種過於繁複的分系不利於學術研究時,已
是積重難返。於是只好採取了一些改善措施。比如招生時各個系統一進行,合稱Bioscie
nces Program。每個系在其下設獨立的Home Program,課程設置、教學要求略有不同。不
管哪個系招收的學生,都可以在其它系的實驗室做rotation甚至博士論文。他又重點談到
了Biological Sciences Home Program的要求,course work, rotation, TA等等。特別
講TA不是獎學金的來源,是為了讓我們得到必要的鍛煉才要求的。我雖然覺得能給本科生
噹噹老師也挺有意思的,(特別是Stanford的本科生),但想想別的系當TA都是有補助的
,只有我們系是免費勞力,心裡還是有點不平衡。至於rotation倒是挺靈活的。一般都有
三個,但也沒有作硬性要求。除了第一個要在本系做之外,剩下的以及博士論文都可以到
別的系做。

接下來就開始面試了。我上午的安排很滿,4個教授,每人30分鐘。第一個教授是Kang S
hen,他是去年才剛開始在Stanford建實驗室,年輕有為的中國教授。因為我們以前有過
一些接觸,他對我的經歷比較了解,所以這個面試比較隨意,他主要給我介紹了一下實驗
室的研究方向,給我看了一些線蟲的突變體。第二個是生化系的Mark Krasnow。首先寒暄
了幾句,然後就要我講自己的研究經歷,最後就給我介紹他的研究方向。這就是最正規的
面試流程了。我自己的研究事先準備的還比較充分,雖然說得有點急,但基本還好。他做
的東西也很有趣,研究肺部發育過程。我很認真地聽,又問了幾個問題,自我感覺還是不
錯的。接下來是Susan McConnell,很nice的女教授,也是基本的面試流程。最後是Liqu
n Luo,相當出色的中國教授。我們以前在北京見過面,所以氣氛還是比較輕鬆的。但這
時候我開始有些犯困了,畢竟是到美國的第二天,16個小時的時差不是鬧著玩的。突然,
他問我對他做的工作有什麼想法。我一下噎住了。他的paper我是讀過,但已經過了好久
了,而且我在神經生物學上沒有太多的背景。幸好他很nice,沒有繼續追問下去,但我還
是很鬱悶。中午, 所有學生和老師一起開冷餐會,聽到有人跟Liqun說congratulations,
一打聽才知道他剛被選入Howard Hughes。果然是很厲害的角色!於是更加鬱悶了。:-(



美國的面試之旅(六)

住房問題是Stanford最讓人擔心的地方了――貴!唉,也難怪,這種人傑地靈的地方,人
人都想來,當然是水漲船高了。在下午的Housing Trip里,幾個二年級的研究生帶著我們
參觀學生公寓,並介紹了價錢等情況。學校提供的on-campus housing,有一人住的stud
io,兩人或三人合住的公寓。studio大概要900美元一個月,合住的公寓能稍微便宜些。
stipend的一半基本就要花在這了。由於比外面房價低,大多數學生都想住在校內:每個
學生要在網上提交自己選擇的房子,再由機器抽籤決定最終結果,即所謂的lottery。還
好這兩年學校蓋了不少新樓,住房緊張的問題大大緩解,多數人都能住進自己的第一或第
二選擇。我們還參觀了一個叫Stanford West的社區。雖然是off-campus,但是還是屬於
學校的Housing。一棟棟別墅式的小樓,還有室外游泳池,很是奢華。只可惜現在已經住
滿了,可能輪不到我們的份了。

雖然住房不便宜,但那些學生們過得蠻悠哉的。基本上人人都有汽車,不少還有自行車,
想來錢應該也夠用了。而且,在校園裡轉了一圈,就更加被Stanford深深的吸引住了。真
就如其中一個學生所說,你可以就整天整天的呆在校園裡也不會膩煩的。沿著著名的Pal
m Drive,一直走到Main Quad,你一下就置身於充滿異國情調的庭院中。紅瓦褐牆的西式
建築掩映在高大的棕櫚樹中,有種童話般的夢幻感覺。而其後的Memorial Church,又富
於濃郁的宗教神聖感。漫步在砂岩質地的拱廊下,心境也隨之靜謐。Hoover塔在旁側拔地
而起,是這一片建築群中最突出的標誌。只可惜當時太晚了,塔上的t望台已經關閉。據
說在上面,整個Stanford其周圍的景色盡收眼底,真是令人神往。

晚上是一個大型的招待會,所有系的學生和老師都聚在一起,好不熱鬧。只可惜下雨了,
校方本來想辦成露天的酒會被移到了室內,效果一下就差多了。我這時也已經困得不行了
。硬撐到結束,趕快回到房間小睡了一覺。一小時后,又爬起來去參加高年級研究生辦的
小型party。這時終於知道,party也沒什麼好玩的。每一個人都上來介紹自己,I am **
*, nice to meet you。我也趕緊介紹自己: I'm Cong,nice to meet you, too。然後再
糾正他們的發音,blablabla。接著又是新的人上來。我最後就只會傻笑了,名字是一個
都沒記住。而且聊天的時候,他們說話中有很多俚語以及涉及文化地理的內容。我自認聽
力還不錯,平時也老看原聲電影的,很多時候還是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看來,真要融入
美國這個社會,還是任重而道遠的啊。


美國的面試之旅(七)


3月4日

這天相對輕鬆一些,中午之前都沒什麼事,我就到Cantor藝術中心去轉了轉。濃郁的人文
氣氛,可算是綜合性大學一個突出優勢了。想學繪畫嗎?去藝術系選門課好了;想聽音樂
嗎?上個月馬友友才來過。各種各樣的電影,展覽,演出更是層出不窮。而且大部分都對
學生有優惠,就像這個藝術館,完全是免費的。其中有專門的東方藝術和非洲藝術的展廳
,以及斯坦福家族的收藏品廳。我由於中午還有面試,只能走馬觀花的轉了一個多小時,
覺得好像還什麼都沒有看。館外坐落著羅丹雕塑園,收藏著20餘件羅丹的作品。黑色而有
光澤的銅塑聳立在綠地與林蔭之中,與灰褐色的藝術館渾然一體,讓人在欣賞藝術的同時
又油然升起一種敬畏之情。對了,當時那正好還有一個特殊的中國現代藝術展,都是一些
另類、詭異的作品。反正我在國內是沒有見過。

中午的面試的是另一個中國教授Guowei Fang,也很nice。輕鬆的應付過去,就趕緊到Fa
irchild中心參加Poster Session。Poster Session是各個實驗室研究工作的展覽。每個
實驗室都將自己的研究進展做成展板,派一兩個學生在一旁作介紹。我們基本上是做聽眾
。但別以為聽眾很好當,我就幹了件蠢事。當時我正好溜達到一個做神經計算的展板前,
那是一個和應用物理系合作的實驗室,上面一大堆的數學公式和圖表。我還暗想,做這個
東西的人腦子一定和常人不太一樣,旁邊一個男孩就湊過來,問我要不要他給我做介紹。
這個男孩簡直就是美國青少年電影中science boy的典型代表――精瘦,眼鏡+襯衫。我也
沒多想,就同意了。結果他越講我越不明白,我越不明白他越想給我解釋清楚,陷入一個
極其難堪的局面。而且他的老師還在一旁站著,很嚴肅的看著他跟我說不清楚。直到現在
我還對那個男孩心有愧意。

當然,如果找對了人還是很有收穫的。我後來聽了不少實驗室的研究,覺得大部分還是很
有意思的。這也是Stanford的另一個優勢――選擇面很廣。就算你最想去的實驗室不收你
,總還有很多別的實驗室可以選擇。另一點讓我很有感觸的就是,每個學生都很有自信,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對實驗室的研究如數家珍。而且基本上每個人都確實是對科研有興趣
。這一點甚至在party時也能體現,經常聊著聊著,大家就開始問對方的研究進展等等。
這點讓我感覺很好。走學術研究這條路,最好的地方就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只是為
了混個學歷,還有什麼樂趣。我以前和有的研究生聊天,經常能聽到他們很無奈的說,只
想早點畢業,趕緊找工作掙錢。這沒什麼錯,但我總不免感到有些悲哀。生活這麼長,有
這麼多起起伏伏,每一點一滴都值得我們去慢慢的體會,又何必太急迫呢。


美國的面試之旅(八)

下午還有最後的兩個面試。Allan Compbell是一個老教授,已經退休了。之前有個面過他
的男孩,Andrew,提醒我說他沒什麼研究好講,如果你不主動說話的話,可能面試很快就
結束了。我就拚命和他閑扯,什麼中國啦,北京啦,奧運啦,好不容易熬過半個小時。最
后一關是Ron Kopito,是招生委員會的,說話還是很管事的。他的實驗室在Clark中心,
整個樓都是由透明的落地大窗包圍,視野極棒。我們正談到一半的時候,有幾個人從窗戶
外面的平台上慢跑過去。這可是三樓啊!面試進行的還是挺順利的,也算是我在Stanfor
d面試的收尾吧。

晚上繼續是party。說實話,這是面試中我最不喜歡的部分了。幸虧平時不會總有party,
不然我真是不想來了。我看到有人做了一大桶飲料,裡面飄著好多蘋果片,橘子什麼的,
還以為是果汁,就倒了一大杯。剛喝了一口,有個女生過來問我:「這裡面有酒精,你知
道吧?」「啊?!」我大吃一驚。她於是很正兒八經的告訴我,千外別把這當果汁喝,而
且同時要吃些點心。表情嚴肅得像教導主任,雖然她手裡也捧著一杯,而且正津津有味啜
飲。不過我還是很感激她提醒,不然可能就要出醜了。美國的這種party大多都是要喝酒
的,以後還是要注意。我又指著旁邊一些做好的飲料問她,她瞪著教導主任的眼睛說:「
只要不是你親手倒出來的,就基本都是有酒精的。」說著,又咂巴了一口「果汁」,走了
。過了一會,屋裡就擠滿了人,三三兩兩的在一起聊天。我實在不是個party animal,就
躲到旁邊的屋子裡和幾個男孩一起打撞球了。
Stanford結語

Interview Weekend的最後一天。早上,所有學生和老師的一起Brunch。所謂Brunch,是
Breakfast和Lunch的合體。周末,人一般都起得比較晚,吃早飯的時間也差不多到中午了
,所以就早中飯合吃,謂之Brunch。學校也抓住這最後一次機會大作宣傳。系主任、秘書
、學生代表輪番上台講話,傳達Stanford的精神。每桌也都搭配著坐幾個教授,回答學生
的問題。其實這就是雙向選擇,學校面試學生,也要儘力說服學生最終選擇學校。接下來
就由高年級的學生組織集體活動,或是去Hiking,即爬山,或是去舊金山市區觀光。我當
然是選擇Hiking。越野車在蜿蜒的盤山路上顛簸,向著目的地――紅杉森林公園――駛去
。僅僅一個小時,我們就身處一片原始森林之中。這就是Stanford:雖身處市區,但距世
外桃源也不過就是幾小時車程。你可以早上在家裡懶床,上午去雪山滑雪,下午到海灘享
受日光浴,晚上再回到Palo Alto泡咖啡館。

薄霧矮矮地浮在紅土上方,陽光從樹間穿過,一股山林的芬芳不免讓人有些陶醉。在林中
行走,周圍的紅衫樹高聳入雲,似乎通向另一個世界。很喜歡這種融入自然的感覺,緊張
了好幾天,終於能放鬆一下了。途中路過一個瀑布,算是這個線路中的一個景點。Georg
e問我覺得怎麼樣。
我撇了撇嘴:「還成吧。」
他似乎不滿意我的反應:「怎麼,你在中國見過更好的?」
「那當然!」
「哪?」
「到處都有!」
看著他驚訝的表情,我不免有點得意。可別把我們中國看扁了。但滿足民族虛榮心的同時
,我還是心裡打鼓。論自然資源,中國絕不輸於任何地方。但大部分地方都存在管理混亂
,過度利用等問題。這也許就是發展中國家的現實吧,有不足,也在不斷改進。只是希望
這個過程越快越好。

行程的最後一段是在山谷中穿行。小徑旁一直有小溪相伴,不時可見倒下的紅衫樹橫跨到
對岸。Andrew偷偷告訴我,他很想沿著這些獨木走到對岸去。我說你就去試試唄。他猶豫
了半天,還是退回來了,說是還是等以後沒這麼多人在場的時候再說吧。我看了他一眼,
一步踏上去,衝到對岸,又慢慢的退回來。周圍的人都被嚇了一跳,一個勁兒稱我是the
coolest of the day。Andrew羨慕極了,不過最後也還是沒膽子上去。說實話,那樹榦
還是挺滑的,當時真有些後悔不該逞強。不過我知道如果有下次,我還是會幹同樣的事。
誰讓我生來就這個假小子脾氣,沒救了。


美國的面試之旅(九)

(今天這一段完全是我的旅遊經歷,和學校無關.忙人就別看了.)

獨闖金門

去機場的巴士緩緩啟動了,Sheraton酒店逐漸消失在視野中。今天就是離開Stanford的日
子,不知道幾個月以後還有沒有回來的機會。不管怎麼樣,我已經盡了我的努力,就算失
敗也沒有什麼後悔的了。

去芝加哥的飛機是下午4點的,之前正好可以到市區轉轉。來了一趟,怎麼也應該去看看
金門大橋、漁人碼頭什麼的。我把行李寄存在機場,坐BART地鐵到舊金山市區。在唐人街
附近鑽出地面,算是頭一次見了舊金山的真容:一座籠罩在薄霧中的山城。各種金融銀行
的高樓大廈一個賽一個的擠在一起,把本來就不寬的道路顯得更可憐了。走了不多久就到
了唐人街,一座深綠色的牌坊,正中吊著幾個大字:天下為公。這時很多店鋪還不開門,
我只能從外面看個大概。有賣中國的傳統服飾,點心食品的;有打著中醫旗號,針灸按摩
的;還有一家武館,上面插滿了大旗,寫著「精武精神」、「柔功門」、「醒獅」等等。
舊金山的華人很多,據說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唐人街更是這樣,我差點以為自己又回
到中國了。到一個雜貨鋪問路,店主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華人婦女。我先提醒自己這是美
國,然後用英文問她去漁人碼頭怎麼走。她很不屑的看了我一眼:「我不會說英文!」好
像說英文的在這是三等公民似的。我趕緊改用中文。她操著濃重的南方口音,一指路對面
:「就是到對面去做那個Cable Train嘛!」便不再理我。

Cable Train就是有軌電車,也是舊金山一道獨特的風景。還離得老遠,就傳來了「叮叮
叮」的鈴鐺聲。然後,就是老爺車般的Cable Train沿著地面的軌道搖搖晃晃的開過來。
木製的車廂,後部是半封閉式的,而前部則像個涼亭,中間站著司機,兩邊是長椅,最外
面豎著幾根柱子。車上已坐滿了遊人,我只好站在長椅外的車廂沿上,雙手抱著柱子。別
看車老,跑起來還是挺快的。特別是下坡的時候,一陣風般呼嘯而過,還是頗具刺激性。
加上黑人司機半表演式的開車,一車各色人種大呼小叫,觀賞性也可打到九分了。

在漁人碼頭逛了逛,也沒覺得有什麼好的。到處都擁擠著遊人,小商小販兜售者各色紀念
品。海上的風景也一般,霧蒙蒙的一片。我無聊的研究地圖,想找個公共汽車到金門大橋
照張像就打道回府。這時路邊有個租車的山姆大叔沖著我喊:「騎車去金門大橋吧,到對
岸后免費坐船回來。保準是你最難忘的旅遊經歷。一小時只要7美元!」我心動了,但這
時已經快中午了,我得在3點之前趕回機場,不知道來得及不。我問他這一趟要多久。「
一小時7美元,乘船不要錢,7美元買一個最難忘的經歷,多便宜的交易!」一小時的話,
我還真想試試。山姆大叔用極快的美語告訴我路線,我聽了個大概,心想照地圖走就是了


戴上頭盔,我就向金門大橋出發了。沿著海邊走了一段,道路又轉向內陸。在如茵的草地
間騎行,眼看著金門大橋越來越近,雖然有點累倒也是挺享受。橋上的風景更妙,一邊是
礁石險灘,白浪拍岸;一邊是無垠碧海,帆船點點。悠哉騎過橋,已經過了一個小時。我
有點急了,看見有條路是下山的,就迫不及待的沖了過去。我也不剎閘,任憑車子電掣而
去, 感受風從耳邊呼呼的吹過,極爽。有幾個人迎面騎來。看著他們汗流浹背的爬坡,我
心中還暗自得意。到了山腳,果然看見一個碼頭。我興沖沖的騎去,被告知是私人碼頭,
而我的目的地還在山的另一邊。我傻眼了,那也沒辦法,老老實實的翻山吧。

其實山還是很漂亮的。滿山都是綠油油的草甸,偶爾能看到一兩棟小屋,很溫馨的田園風
情。但是此時的我,哪還有欣賞的閑情,只盼能找到正確的路線,按時趕回機場。下山容
易上山難,我的腿軟綿綿的,好像踩在棉花上,可也只能咬著牙拚命。實在是沒勁了,就
下來推一段。我暗想,那個山姆大叔還真說對了,這絕對是我最難忘的經歷。終於,在幾
近絕望之時,一個小鎮出現在我面前――Sausalito!這就是我要找的碼頭,此時此刻,
世界上最可愛的地方。我氣喘吁吁向一個黑人老大爺詢問開船的時間。最近的一趟是一點
半,應該還來得及。我跟他抱怨說我一直從金門大橋騎過來,快累死我了。他很認真地說
:「That』s the whole point.(那就是其意義所在)」聽了這話,我覺得心眼一下開了
,對呀,那不就是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嗎?如果讓我坐在電視機前,把沿途的風景原封不動
地看一遍,我肯定不會有這麼深的體會,說不定還會覺得很無聊。但這樣歷經千辛萬苦后
,建立在感官疲憊上的精神享受不是最讓人有成就感嗎!其實,這也就是生活。也許有的
人希望不用付出就能享受安逸奢華,但在我看來,有波瀾才會讓人體會生活的精彩,有拼
搏才會讓人享受成功的喜悅。細細的去品嘗其酸甜苦辣,這就是活著的味道。


美國的面試之旅(十)


UChicago――古典與現代之美

中部時間三月六日二十二點,飛機即將降落在芝加哥――美國經濟文化名城。在漆黑的夜
幕下, downtown燦爛的燈火強烈地衝擊著我的視覺神經。我從沒有見過這麼絢麗的光華
,密集的燈光鋪遍整個大地,恍如滿天星斗,真是疑似銀河落九天。

由於時間關係,我沒趕上UChicago正式的面試活動,只是作為訪問學生與學校做一個簡短
的互動。我將於7號一天,分別和5位教授面談,時間也是每位30分鐘。初到校園,Uchic
ago便給我一種完全不同於Stanford的體驗。首先是天氣。芝加哥以風城而著稱。雖然後
來接待我的Kristine告訴我,其實這指的是人們議論政治的閑言碎語,但它也確實反映了
芝加哥殘酷而漫長的冬天。其次便是建築。如果說Stanford是一座現代式的公園,那UCh
icago則是一所中世紀的庭院。我住在學校內的一個招待所。二層小樓,不大卻處處散發
出英式貴族的雅緻與溫馨。紅木沙發,黃銅檯燈,我似乎能想象自己偎依在壁爐旁,享受
一頓慵懶的下午茶。當然,現實是我得趕快從床上爬起來,換上冬裝,去趕今天的面試場


Kristine首先向我介紹了Program的概況。我申請的是Molecular Biosciences,是Divis
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設置的Graduate Program。其下又分五個單元招生:Bioche
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velopmental Biology; Genetics; Human Genetics
和Molecular Genetics and Cell Biology。不同的單元之間除了一些核心課程變化,基
本是相同的。rotation要求至少要做兩個。其實,UChicago最牛方向的還要數進化,全美
能和他們相匹敵的也沒有幾個。另外,他們在植物領域也有很強的教授陣容。

行走在UChicago的校園中,時光好像倒流了一百年。所有的教學樓都保持著最初設計時的
哥特式風格。石灰石構建的樓體,本身就帶來了一股歷史的厚重感。古堡的尖頂、蜿蜒的
迴廊、怪獸飾的屋檐,我彷彿置身於一個舊式的歐洲貴族花園。校園中不少建築是國家級
的標誌性建築。橫穿Quadrangle,路過化學樓、物理樓、數學樓,最後到達生物樓。想想
在這些宮殿般的古堡中,做出了多少現代科學的重大突破,有多少天才的火花在這裡撞擊
,真是一種很令人驚嘆的組合。

第一個面試官Laurie Mets是我申請系的主管。問了我的研究工作后,就開始給我講系裡
一些教授的研究方向。然後親自把我送到下一個教授Jon Staley的實驗室。看來一個人蔘
加面試也有好處,雖然沒有很多的Party,但能受到特殊照顧。我這時突然很困,就問Jo
n有沒有咖啡可以喝。他竟然請我到他最喜歡的咖啡館喝了一杯Expresso,邊喝咖啡邊談
。我的兩段研究經歷都和他的工作有聯繫,越聊越投機,超過的原定的時間才回去。下午
又陸續見了Ilaria Rebay,Edwin Ferguson和Jocelyn Malamy。我的研究中有一個比較重
要的基因,lin-14。Edwin居然是頭一個克隆這個基因的人,還給我看了關於它的第一篇
論文。這裡和Stanford的教授感覺不太一樣。他們雖然都很nice,但UChicago的人更加謙
遜,給人很強的親和力。他們更把我做的研究當回事,與我就像同事間討論問題。近年來
UChicago新招了不少年輕教授,無疑將使這所古老的大學更加煥發活力。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4-4 07:37 | 只看該作者
美國的面試之旅(十一)

淺嘗芝加哥

UChicago地處Hyde Park,離downtown還有20分鐘的車程,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社區。從這
里向東眺望,水天相接的密歇根湖便躍入眼帘。而北邊則是downtown高聳入雲的樓群,如
同在平坦的大地上突兀而起一座鋼筋水泥的森林。芝加哥也是美國著名的文化之都,我就
利用這一天的空餘時間,來感受一下這座歷史名城的氛圍。

我首先去參觀科技博物館,就在UChicago的對面。第一天晚上從機場送我來的計程車司機
就給我強力推薦了這裡。他是密歇根大學的工程碩士,現在暫時靠開出租養家糊口,美國
的就業市場可見一斑。博物館像一個巨大的太空艙,分有上下三層展廳。裡面的內容真是
包羅萬象,從物理化學到文化地理,從挖煤採礦到航海航空。有人說美國是孩子的天堂,
中年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墳墓。這裡的確是孩子的樂園。每個展廳都用遊戲和動畫把深奧
的理論用極具趣味性的形式表現出來。一個解釋化學合成的展室被設計成由鏡子組成的迷
宮,而參觀者則是一個氫分子,在迷宮中走來走去,不斷的與別的原子分子「撞擊」,最
后變成一個長鏈的碳水化合物。還有一個演示煤礦開採過程的專題,參觀者自己成了採煤
工人,鑽到地下去參與挖煤運煤的全過程。很多個展廳都被設計成飛機、潛艇等的內部,
讓人過一把當飛行員、海員的癮。孩子雖然是這裡的主力軍,但成年人也是樂此不疲。

出了科技館,我就向downtown出發,也稱The Loop。芝加哥是一個很難讓人迷路的城市,
街道基本成方格網狀分佈。南北向的叫Avenue;東西向的為Street,從北向南依次編號為
1st, 2nd, 3rd… 汽車停在Michigan Avenue的南端,對面就是芝加哥最著名的藝術博物
館――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Stanford的Cantor藝術中心雖然不錯,但畢竟只
是一個大學的博物館,和Art Institute比還是小巫見大巫了。這裡收藏著來世界各地、
不同時期的繪畫、雕塑珍品。中國的古玩、字畫也在其中佔有不少的分量。在異國他鄉看
見熟悉的瓷器、佛像,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走在中國展區的,不自覺地就昂頭挺胸,好
像在對每個人顯示:嗨,我就是來自這個古老而神奇的國度!

當然,主要還是要欣賞在國內不常見的部分了。歐洲的藝術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西
方的繪畫和我們有很大不同,他們用表現力很強的油彩,畫面大多比較鮮明而具有真實感
。主體也以人物或靜物為主。我對藝術懂得不多,也就是看個熱鬧。在歐洲裝飾藝術區擺
放著不同時代風格的傢具器品,如洛可可、維多利亞等等。讓人聯想起《沙翁情史》等西
方古裝片。這裡還展出著不少其他民族的特色,比如印第安酋長耐肥危暄諾哪究掏繼?等等。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在現代藝術展廳,一進門就是一幅巨大的毛澤東像,塗著眼影
抹著口紅。真不明白這些現代藝術家都是怎麼想的。

在Art Institute轉了一下午,出來后我就沿著Michigan Avenue一直向北走。這時才體會
到芝加哥建築之都的美譽。放眼望去,風格各異的摩天大樓比肩接踵,令人應接不暇。仿
古希臘的大理石殿堂,哥特式風格的教堂,現代的幾何狀玻璃大廈,漫步其間,如同在讀
一部活的建築史。以前,總覺得高樓大廈把北京變得越來越像一個美國城市。到這一看,
才知道北京的現代建築也就算個小兒科吧,可別畫虎不成反類犬。站在The Loop的街頭,
你便真的置身於森林之中,周圍的大廈高聳入雲霄,連Sears Tower也只是偶爾能露出塔
尖。此時,我真切的體會到了這個世界的博大,一種個人的渺小感突然襲來。申請學校、
參加面試,這些佔據了我最近大部分精力的事,對於這裡任何一個人來講都毫無意義。即
便對於個人,今時的得與失在若干年後看來也不過是過眼雲煙。我想,懂得拿得起放得下
,也許才是更高的智慧。

晚上,查email,看到一封從Stanford來的信。今天,委員會討論了我們上周末面試的結
果:我被錄取了。

美國的面試之旅(十二)

初到紐約

飛機晚點,九號一天都耗在機場,晚上六點多才到紐約。 Rockefeller給我安排了一個學
生host,負責我這幾天的活動。我們之前用email聯繫過,看名字知道是中國人,當時還
挺奇怪,沒聽說Rockefeller這兩年在大陸招學生呀,莫非是美國轉學去的。出了機場,
看見一個背著書包的中國男孩,便走過去自我介紹。果然是他了。一問之下,才知道是0
0級物理系的師兄。原來還是山外高人。好幾天沒說中文了,這下逮到親師兄,痛快說了
個夠。晚上在學校旁吃的中餐,比Stanford那的正宗多了。

Rockefeller是一所專門的醫學研究機構,坐落在曼哈頓的中部,東臨East River。校園
很小,一共就十來棟樓。主要的實驗樓就是Weiss和Rockefeller兩座實驗樓。但在寸土寸
金的曼哈頓,這可算是風水寶地了。如果單看綜合排名,Rockefeller決無出眾之處。但
行內的人都知道,它可坐著生物研究領域的頭幾把交椅。他們的faculty中有相當一部分
都在HHMI。建校一個世紀以來,共有23位Nobel獎獲得者與該校有聯繫。近幾年勢頭更猛
,從1999到2003連續四年的Nobel獎都花落Rockefeller。而且學校很有錢,對研究生也十
分的照顧。除了基本的獎學金外,學生每年還有一部分錢可用於出差、開會,以及購買個
人電腦。學校提供on-campus housing比別處便宜多了。從教育上來講,他們是課程設置
是我所知道學校中最靈活的一個:幾乎沒有必修課,而且如果學生在別的學校修課,學校
會報銷所需的學費甚至交通費。Rotation更是沒要求,你可以只做一個,也可以做n多個
。來之前我就覺得,這實在是一個很讓人動心的地方。

紐約的冬日

今天是正式報到的日子,正式的活動從下午開始,而與教授的面談大都安排在明天上午。
Hermann Steller由於今天就要出差,所以安排我早上8點與他見面。他果然是個大忙人,
見了我沒聊兩分鐘,就開始給我講他的研究。我本來還害怕這種非面試性質的談話會冷場
,後來才發現這種擔心就是多餘。他一張開嘴就沒個停,滔滔不絕的講了近半個小時,我
愣是沒插上幾句話。最後塞給我一堆論文,跟我道歉說他唱了半小時的獨角戲,問我還有
什麼問題。我也不好意思多待,就起身告辭了。出來之後又碰見他,夾著公文包,行色匆
匆走出校門,沒入紐約街頭熙攘的人流中。

上午沒事,我趁著天好,到外面走走。紐約的冬天能比芝加哥點仁慈些,雖然也很漫長,
但至少沒那麼冷。今天的天氣還不錯,太陽照在路邊的積雪上,預示著一個暖暖的冬日。
和The Loop相似,曼哈頓的街區也像一個長方形的棋盤,道路不寬,都是橫平豎直的,基
本沿用標準的命名體系:南北向的稱作Avenue,從東向西依次命名為1st,2nd,3rd…;
東西向的稱作Street,從北向南依次命名為1st,2nd,3rd…。沿著66th Street向西,走
不遠就到了著名的5th Street(第五大道)。可能是才在芝加哥受過視覺震撼的緣故,也
不覺得這裡有什麼過人之處。

眼前就是Central Park,又一個提到紐約就讓人立刻聯想到的名字。也許這是實在不是參
觀紐約的合適季節,公園裡一片蕭條,殘雪斑斑。不知什麼緣故,便道上都架著桔黃色的
幡帳,在白茫茫的背景下顯得十分突兀。這也許又是現代藝術的風格吧。

在Central Park中穿行了十幾分鐘,就來到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紐約作為美
國著名的文化藝術之都,以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出名:Modern Art Museum,American Mus
eum of Natural History,Museum of Sex,Children's Museum… 其涉及面之廣,藏品
之豐富恐怕沒有幾個城市能與之媲美。而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又是其中最為出名
的綜合性博物館,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珍品:光亞洲藝術就設有中國、日本、朝鮮
、東南亞幾個專門展區。與芝加哥的Art Institute相比,這裡的展品又更上一層樓。真
是一山還比一山高。

一進門,就進入了埃及展區。極具特色的繪畫、雕塑彷彿一下把我帶到了尼羅河畔。走過
巨大的法老塑像,迎面又出現了嚴肅的Sphinx,似乎正要向我詢問那道經典的人之謎語。
在這,我頭一次親眼看見木乃伊。木乃伊外還有內、外兩層棺木,其繪畫之精美,令人稱
絕。不過想象一下白布裹的內容,再聯想到「木乃伊歸來」,不免讓人不寒而慄。最酷的
是,一個展廳復原了Dendur神廟的遺迹。走在其中,我

美國的面試之旅(十三)

Open House

一大早就飄起了雪花,烏雲低低的壓在頭頂。我裹緊了大衣,向Rockefeller實驗樓走去
。第一個面談的教授的是線蟲領域的大牛,Cori Bargmann。曾聽人說過,女科學家有兩
類,一類是不把自己當成女人,舉止打扮和男人沒什麼區別;另一類則極其的優雅風度,
集聰慧柔美於一身。Cori就是后一類的典型代表。深眼窩高鼻樑,飄逸的金髮隨意的披散
在肩上,質感的西裙襯托出高挑的身材。談起她的研究工作,又是一絲不苟,有條不紊,
顯示出極高的科學素養。而人又很和藹,笑起來眼睛一彎,給人一種親近感。如果一定能
進她的實驗室,我倒是很可能會選擇Rockefeller。可惜接下來與Tom Tuschl的經歷卻讓
我哭笑不得。我一進他的辦公室,就聽見有嬰兒啼哭的聲音。不知何故,今天應該是和學
生見面的日子,他卻把他七個月大的雙胞胎兒子帶到辦公室。嬰兒的哭聲讓我們都不能集
中精力。他不時的起身,去看看兒子有什麼問題。最後,他乾脆讓我抱一個,他抱一個,
一塊當起了保姆。我眼睜睜的看著他兒子的口水留到我褲子上,但又不好說什麼,只得繼
續裝著笑臉聽他講話。下一個學生一到,我趕緊起身告辭,讓他們換一個人折磨吧。

最後拜訪的Paul Greenguard是2000年Nobel生理醫學獎得主。他還是很平易近人的,跟我
聊到他訪問北京的經歷。當時有個學生問他怎麼才能得到Nobel獎,他說做科研並不是為
了得Nobel獎。那個學生還覺得不可理解。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得獎是一個機遇問題。而
真正成就一個偉大科學家的,是如何去思考、探討關係著人類生息的重大問題。記得聽一
位中國教授講,做科學,最讓人享受的不是論文發表的那一刻,而是煮杯咖啡、和同事一
起啃數據的時光。也許,學術生涯是最不能功利的了。如果一定要說其目的何在,可能就
是那種用科學的眼睛去看清這個紛繁世界的美感吧。

Rockefeller也同樣安排了Poster Session。吃完午飯,高年級的研究生們就在Weiss實驗
樓二層的大廳里拉開了架勢。但畢竟這裡的研究規模比較小,Poster Session比Stanfor
d小氣了不少。當然,數量並不能代表質量。我聽了幾個,還是挺有趣的。但這時我已經
累得沒法思考了。北京到舊金山,16個小時;舊金山到芝加哥,2個小時;芝加哥到紐約
,又一個小時。我的生物鐘估計都快崩潰了。回去一覺睡到晚上,連Rockefeller很特色
的系列講座也沒聽。

講座可以不聽,但今晚的NYC Nightlife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錯過的。晚餐過後,所有的
學生按自己的選擇分為幾組:音樂劇、爵士音樂會、喜劇表演或是去泡吧。我選的是去百
老匯聽音樂劇: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完全是出於好奇。好幾個人一聽到我的選擇
,先是大吃一驚,然後就用一種很同情的眼神看著我。感覺這種傳統的音樂劇對於他們就
好像京劇對於我似的。不過,怎麼說我也要去經歷一次。

計程車停在一片靡紅燈之中,這就是百老匯了。其實只是一條狹窄的街區,但兩旁晝夜不
眠的劇院給它注入了無窮的活力。每個劇院的門口都排著長龍,人們說笑著,臉上寫滿了
對今夜的期盼。在人流的簇擁下,我們湧入了Majestic劇院。很歐洲的感覺,象牙白扶梯
,紅絨布地毯,高大的拱門上雕刻著精美的花紋。兩側還有幾個包廂,奢華的樣子讓坐在
二樓最後一排的我們好不眼饞。剛開演的時候,我還有點忐忑:不會太難以忍受吧?其實
這種經典音樂劇,幾十年經久不衰,至今還在不斷的重新排演,必然有其獨特的魅力。場
景布置和人物表現的確是比較誇張,但在音響和燈光的烘托下,恰到好處的達到了劇情所
需要的渲染效果。沒過幾分鐘,我就完全融入了舞台的氛圍中。特別是當Raoul和Christ
ine對唱「All I Ask of You」時,音樂和感情絲絲入扣,我覺得全身的血液都沸騰了,
心好像也被融化了。

美國的面試之旅(十四)

感受紐約

早上的Brunch之後,Open House就基本結束了。也許是因為天氣,也許是因為勞頓,我在
這的整體感覺就是――壓抑。昨天下午,從Poster Session回去的時候,我抬頭看看陰霾
的天空,再環顧校園中光禿的樹枝、枯萎的草坪,胸中真是說不出的憋悶。Rockefelle絕
對是一個相當出色的研究所,只是我不屬於這裡。也許部分是因為紐約吧。來之前就有人
提醒我,紐約是一個很特別的城市,喜歡她的人覺得她是天堂;而不喜歡她的人則覺得她
像個地獄。雖然不至於這麼極端,但我的確不太能欣賞紐約的躁動而世俗的氣息。

但話說回來,既然到了紐約,不四處看看也太對不起自己了。我再一次施展了壓馬路旅遊
大法,從Rockefeller一直走到聯合國大廈,轉到時代廣場,最後抵達帝國大廈。於是發
現,這個城市,也蠻有味道。從氣候和氛圍上講,紐約和芝加哥很相似。但我覺得芝加哥
更有股貴族的氣質,而紐約則更加活躍,更加開放。

乘地鐵來到曼哈頓南角,這才是紐約最精華的地段了。只可惜世貿大廈已經沒了,留下一
片廢墟,供遊人瞻仰。這可是活生生的例子,教育美國民眾反對恐怖主義是多麼的重要,
布希政府是多麼的英明。南角的道路不如中部那麼整齊了,沒法完全沿用第一第二的命名
體系,而起了很多新的名字,比如水街啦,牆街啦。牆街(Wall Street)聽起來可比華
爾街土多了,但我覺得更貼切:兩列方方正正的摩天大樓羅列在一條窄狹的巷子兩側,好
像是用牆圍住的街道似的。

走到最南端的Battery Park,自由女神像就隱隱的浮現在海上。從那一刻起,紐約也變得
迷人起來了。冬日的陽光斜斜的灑在海面,泛起的粼光與周圍玻璃大廈的反光突然讓我有
種時空倒換的感覺。成群的海鷗在天空盤旋,嘎嘎的鳴叫著似乎在給路邊的藝人伴奏。「
嗚――」,去自由女神像的游輪啟航了。在船尾激起的浪花中,曼哈頓逐漸展現出她最美
的一面。她是那麼高貴而華麗,矗立在一望無際的碧海中。各色建築在其上爭奇鬥豔,直
入雲霄的、小巧玲瓏的、玻璃圍的、磚瓦築的、現代的、古典的,應有盡有。於是,終於
體會到,曼哈頓,不愧為美國的一顆明珠。

游輪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繞過自由女神像,停靠在自由島碼頭。在蔚藍的海天之間,女
神巍然挺立著。銅綠色的衣衫隨風飄舞,在陽光下泛著光澤。她堅毅的注視著遠方,左手
舉起火炬,有力的伸向天空。浪漫的法蘭西,將她對自由的嚮往和熱愛,完美的賦予了這
尊女性塑像。基座內部的博物館,詳細地介紹了修建自由女神像的歷史、過程,還展覽了
女神臉部和腳部的等大複製品。

隨後,游輪又帶我們來到了Ellis島。本世紀初,數百萬移民就從這裡進入了美國。由於
宗教迫害、政治流放、家庭聯繫等等理由,他們從舊世界不辭萬里到達Ellis島,登記、
註冊、體檢,然後湧入新世界,開始實現夢想的第一步。時隔百年,那時的新世界現在也
逐漸褪色了,但在我們這些留學生的身上,似乎還依稀可見他們的影子。只是,我們更多
了份理智。我們知道,擺在面前的,不是一條黃金鋪成的通天大道,而只是叉路口的一個
選擇。它通向什麼地方?那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去闖。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3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4-6 05:51 | 只看該作者
美國的面試之旅(十五)


達拉斯印象

買的便宜機票,早上三點就爬起來,趕到機場。辦登機手續又排了近一小時的隊。Airtr
ain這個破航空公司,我這回可吃盡了它的苦頭。上了飛機就開始打瞌睡,暈暈沉沉的也
不知過了多久,突然感到一縷陽光灑在臉上。原來是鄰座的墨西哥小伙打開了遮光板。我
望向窗外,只見漫山遍野的森林草地,偶爾有湖泊鑲嵌其間。不遠處還有一群可愛的小房
子,每家的後院都一個游泳池。我的精神為之一振:這就是Dallas了。

招生委員會的西班牙教授Jose要親自到機場接我,真讓人受寵若驚。我快步走出機場,正
四下張望,看見一個四十歲左右、帶著眼鏡的男子笑盈盈的走了過來,很自信的說:「我
就知道我一定能認出你的。」帶著西班牙人特有的豪爽和熱情,Jose一見我就滔滔不絕的
向我介紹Dallas和UTSouthwestern,我幾乎插不上嘴。這時旁邊又走來了一個7、8歲大的
中國小姑娘。「這是我的女兒。」看著我詫異的表情,Jose笑著解釋:「我太太是中國人
。」原來招生委員會裡有我們中國女婿啊。他實驗室就一大半中國人。他自己也去中國旅
行過好幾次,還常常宣稱自己有一半的血統是中國的。

三、四月算是Dallas最好的月份了。淡淡的浮雲在蔚藍的天空寫意的鋪展著,陽光懶懶的
灑在臉上,好一個愜意的春日。汽車賓士在寬闊的馬路上,兩邊嫩綠的草甸一眼望不到頭
――有種回到Stanford的感覺。但我知道,這種天氣不會持續――德州的夏天可是出名的
酷熱。這也未嘗是一件壞事:在Stanford有人說,從二月到十二月,你有的就只是陽光,
多得都讓你膩煩。在這,你至少還有四季,冬天偶爾也會下雪。而且,擁有全美最好的空
調系統,夏天也不會太難過吧。

最後一關

在Dallas的兩天,是我這次美國面試之旅的尾聲了。但我可不敢馬虎,因為在這我代表的
不只是我自己。UTSouthwestern每年都給中國學生不少offer。我在這的體驗,可能對大
多數同學是最有實際意義的。和Rockefeller一樣,UTSouthwestern也是一個專門的生物
醫學研究機構。由於她還年輕,名氣並不如一些老牌學校那麼響亮。但從研究水平講,她
絕對是在頂尖,而且還在不斷的向上發展。在Rockefeller時,Sidney為了顯示他們的研
究實力,專門列出了生物領域的專業排名。其中好幾項UTSouthwestern和Rockefeller不
相上下,Stanford和UChicago都還要靠後了。

但不同於Rockefeller的是,UTSouthwestern 的周圍沒有繁華的商業街、也沒有著名的博
物館,有的是各種各樣的診所和醫院。這也許便是這個地處偏僻的研究所能躋身世界一流
醫學中心的秘訣吧。汽車沿著草坪緩緩地行駛,不經意間路過寫著UTSouthwestern的石碑
,於是發現這已經是校園了。學校由南北兩部分組成。南部是最早的校園,主要包括實驗
樓群和體育館、圖書館等學生活動中心。近幾年學校要擴建,但附近已經沒地方了,就在
北邊不遠處蓋了四座實驗樓,即使所謂的北校園。由於隔著公路,南北校園之間交通不是
很方便。學校自己就修了一條天橋,每隔幾分鐘發一趟Shuttle,實在是很爽。

我還沉浸在對校園的欣賞中,突然聽見Jose說:「這是你日程安排。」我一看,天哪,從
早到晚時間排的滿滿的,不是見教授就是聽講座。Jose下一句話就更讓我跌眼鏡了:「因
為我是生物物理系的,所以安排的教授大多是我們系的。」不是我對生物物理有什麼偏見
,而是我在這方面實在沒什麼背景。Jose看出我的遲疑,忙安慰我:「沒關係,反正我們
已經收了你,等於是你來面試我們。」我擠出些笑容,硬著頭皮也得上了。

還好第一個是Jose。他先給我在結構生物學領域掃了掃盲,然後又介紹了他們實驗室對神
經突觸蛋白的研究。現在的結構生物學,已漸漸的從「結構」變得越來越「生物」。半個
世紀前,Max Perutz花20年時間解出了血紅蛋白的結構獲得了Nobel獎;20年前,一個博
士生用5年時間解出一個蛋白結構就可以畢業了;現在,如果不從一個蛋白質的結構推測
或研究出它的生物學功能,那這種研究成果幾乎不會引起任何人的興趣。從另一個方面講
,結構作為基礎,能為我們研究生物學現象提供直接的證據。後來見到的Youxing Jiang
是在2003年Nobel化學獎得主Roderick MacKinnon實驗室做的postoc。他們解出了第一個
膜蛋白――鉀離子通道的結構,從而為離子通過細胞膜的機理提供了重要見解。

中午和Jose實驗室的成員一起吃飯。為了照顧唯一的一個土爾其姑娘,我們還是用英文交
談。我趁機問了問這生活的情況。Dallas公共交通不太發達,如果沒車的話會很不方便。
城市生活也不如芝加哥和紐約那麼豐富多彩。但這裡地廣人稀、物價低廉,一般人買房、
養車都不成問題。UTSouthwestern提供的on-campus housing好像是500$吧。學生還嫌貴
,都自己出去租房子。downtown也有些很不錯的餐館、博物館,還有一座Reunion Tower
,曾是Dallas最高的建築,頗有些東方明珠對於上海的意味。

1點30分,我準時來到R樓的四層,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敲響了R4.302的門。這是Michael
Brown的辦公室。沒人應,秘書讓我暫時等一會兒,說他可能正在實驗室。我有些緊張,
又忍不住好奇的左顧右盼。這個辦公室和別的不太一樣,一個大套間里有好幾個小房間,
光秘書就有4、5個。牆上還掛著很多攝影和繪畫作品。這時有一個白髮長者走了過來,瞅
了我一眼,走進了套間里另一個並排的辦公室。這一定是Joseph Goldstein。Brown & G
oldstein是科學界廣為傳頌的組合。從1973年起, 他們就一起在UTSouthwestern建實驗室
,做有關代謝方面的生化研究。1985年,他們剛40多歲的時候,就共享了Nobel生理醫學
獎。最難等可貴的是,在這之後,他們依然幾十年如一日的在實驗室工作,做出了比獲獎
之前更大的成就。如果說誰有資格獲得兩次Nobel獎的話,那就非他們莫屬了。

「Nice to meet you.」Michael已經出現在我面前了。「Nice to meet you, too.」我趕
緊把自己從遐想中拉回來。我們走到桌子旁坐下。他將發福的身體仰靠在椅背上,翹起二
郎腿,一副大人物的做派。我有點激動,不由自主地就結巴起來。他倒是不緊不慢,從半
睜的眼睛里悠然的打量著我。我們談到了UTSouthwestern,談到了生物學的發展方向。他
還對我將來的學術生涯給了一些建議。聽說他跟人說話時很沒耐心的,經常給人一種要急
著去幹什麼事的感覺。而我跟他聊了半個小時,比預定的多出10分鐘,已經非常滿足了。

第二天又見了幾個教授,還聽了生化系主任Steven McKnight的講座。我覺得這裡的科研
風氣很正,每個人都很自豪是UTSouthwestern的一分子,而且有相當強的合作精神。其中
年輕的中國教授占很大的比例,而且都做得相當出色。像剛被選入HHMI的Zhijian Chen,
前面提到的Youxin Jiang,以及Hongtao Yu、Yi Liu等等。當然還有許許多多我沒見到的
教授。想想從1996年Xiaodong Wang成為了UTSouthwestern第一個中國教授,近十年間的
變化,真讓人揚眉吐氣,精神振奮。我相信,中國科學家會做出更多讓世界矚目的成就;
我更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優秀的科學家回到中國,讓中國為世界矚目!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4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4-6 05:52 | 只看該作者
美國的面試之旅(完)

結語

半個月的面試之旅轉眼就結束了。時間雖短,感觸良多。每次走出機場時的興奮;每次在
城市間獨行的瀟洒;每次飛機起飛時的沉靜……有種將它們書之而後快的衝動。於是真的
這麼做了。當畫上最後一個標點時,我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釋然了。感覺過去幾年的所得
所失都在此刻達到了一個巔峰,也隨之落下帷幕。也許,稍事休息,再奔赴下一個戰場吧


從小就對自己的寫作沒自信,真不敢相信這次居然寫了這麼多,還有膽子放在BBS上。感
謝各位灌水和潛水的網友的支持和鼓勵,不然我肯定堅持不下去;感謝北大和NIBS的同學
和老師,讓我真正開始喜歡上生物;感謝Christian,不是你的堅持我連簽證都不會考慮
;感謝DG,總是在關鍵的時候逼我一下;最要感謝的是我的父母和家人,沒有你們就沒有
我的一切。祝所有的人,夢想成真。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9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2
5
stone358 發表於 2005-4-8 11:33 | 只看該作者
wow.. very good experiences..
It is very nice to see this kind of article..
I graduated from NYC high school, and then NYS University... BUT I don't think I am going to take the Master Degree.  I am wondering if I will go to Graduate School, would I need to take the campus interview?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5: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