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貓眼社評 愛拼才會贏?美國東施仿顰拼基建會否成功?

[複製鏈接]

134

主題

135

帖子

1079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蕭十一狼 發表於 2018-2-28 19: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華人評論員 梁浩明
  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最大的成果就是城鄉基建設施的大發展,帶旺了各條經濟帶和各行各業。中國由此成為國際基建的佼佼者,各國一直都想效仿。但成功的關鍵,是在於國家統一規劃和指揮,國有企業無條件服從並執行。這正是中國體制的優越之處。也正因看到中國路通財通,美國特朗普現在也大談基建,要拼基建,但美國恐怕未必成功,因為體制不一樣。
  早前,萬眾期待的美國基建計劃大綱終於公布,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是預算一萬五千億美元用作基建投資計劃,同時提高效率,將項目審核時間縮短至二年之內。
  特朗普曾形容,美國的交通就像第三世界一樣,並點名批評洛杉磯國際機場和紐約三個機場。美國基建之落後,用他的話形容,就是「建一座橋就覺得是這個國家的奇迹了」。特朗普說的是大實話,但大家可知為何特朗普用「橋」做比喻?
  筆者從一則新聞找到原因。1月30日,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報導,美國道路與運輸建設商協會的報告顯示,全美各地有5萬4259座橋樑正在解體,危及駕駛人安全。報告說,有這麼多橋樑需要維修,以致於如果將這些橋連在一起,可以從紐約市延伸到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以目前維修或更新的速度,要花37年才能把這些橋通通修好。
  報告作者布萊克博士說:「這是國會的錯,國會議員沒能解決這些問題,也沒提撥更多資金。」報道還說,駕駛人彼得森差點在猶他州開車經過橋樑下方時,一個巨大碎塊砸到他車子的擋風玻璃上,他差點受重傷。他說:「差個15到20公分,我今天就不能接受訪問了。」
  這就是設施陳舊甚至落後的美國實景。
  對比這個情景,中國南方的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看來成為美國人可望不可及的夢想。特朗普那句「建一座橋就覺得是這個國家的奇迹了」,這在中國根本是小菜一碟,遑論奇迹?加上中國名片—高鐵(美國還在討論,籌錢),從基建設施的發展來看,連建橋也是一種奢望的美國是落後的代名詞了。
  中美如此對比,美國又怎麼不把中國列為威脅呢?
  特朗普政府或看到中國成功之處,提出基建大計。但心比天高,要實現一萬五千億基建大計,未必能得償所願。
  我們不妨理性的看特朗普挽救美國的二大招:一是減稅,二是拼基建。
  特朗普的稅務改革,是近三十年來最具規模的,短期對全球經濟是利好,但長期而言卻能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動蕩。這次稅改,涉及一萬五千億美元,當局把美國企業稅銳減至兩成,有望令當地經濟增長逾百分之三,吸引美資迴流。
  資料顯示,美國企業為了避稅而停泊在海外的資金,達到兩萬五千億美元(這對中國的國有企業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些財富屬於國家,不存在到海外避稅問題),若這兩萬五千億美元調回美國,將衍生出二個後果。
  最直接的就是資金將從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撤走,對新興市場造成打擊。若美國在政經大局上力壓中國得逞,或能令霸主之位殘存十數年。所以,美國減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對中國的殺手鐧之一。
  目前,很多國家爭相減稅。當然地,中國也有可能為了支持實體經濟以及增強競爭力在稅務上做調整。
  第二,減稅一旦成功吸引美企把資金迴流給美國,勢必炒熱美國經濟,這將造成通脹,令聯儲局加快加息步伐,這將對全球經濟不利。
  可見,特朗普稅改實質是美國的損人利已。所謂「美國優先」,說穿了就是自私。但是,美國的命運,卻是掌握在美國的跨國巨企和經濟寡頭手裡。這樣說毫不誇張。
  除減稅,特朗普「救美國」的另一招,就是前文提到的拼基建。
  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一萬五千億美元並非小數目,錢從何來?尤其是國會最近才通過大規模減稅法案,進一步增加國家長期債務負擔,在此情況下,依靠「中央」撥款肯定窒礙難行。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是,聯邦政府撥出二千億美元,其餘一萬三千億美元由各州政府和私營部門籌措。
  要求地方為大型基建設施買單,當然是一個方向,但從現實角度出發,既然總統將拼基建定調為國家復興的戰略高度,當然應該「中央出主菜地方出蘸料」。不過,特朗普的設想卻是反過來。共和黨控制的都未必會配合,更別說民主黨控制的州份。這就是體制的缺陷。
  此前有人提出引進中國的技術和資金,而從中國的角度出發,將手上的美債轉化為「硬資產」,本來不失為一個方法。問題是,特朗普一直高呼雇美國人、用美國貨,大型基建項目性質敏感,而中國又是美國最大競爭對手,令引用中資變得更加「政治不正確」。二○一六年美國西部快線公司叫停與中國鐵路公司合作的拉斯維加斯─洛杉磯高鐵項目,原因恰恰是「美國政府規定高速列車必須在美國生產製造」。
  美國基建大落後,資金短缺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審批程序曠日持久是另一「死穴」,特朗普今次可謂把對了脈。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加州便計劃興建高鐵,惟其後在征地、環境評估等問題纏擾不休,最終正式立案已是二○○五年的事。
  所以特朗普願望雖好,但知易行難。筆者還必須指出的是,美國已經面對財困,卻仍將國力(預算)加大到軍事上,而非基建上。美國的國防預算在2019財年(2018年10月1日起至2019年9月30日)將增至7,160億美元,其中劃歸國防部支配的預算達到6,861億美元,是自2011年以來最多。所以說,美國拼基建純屬是特朗惠為了選票之舉,一萬五千億多半是空頭支票。
  值得一提的是,美股上周波動,市場普遍將原因歸咎於通脹升溫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節節上升,令美債和美股市場受壓。瑞銀最新報告指,特朗普稅改鼓勵美國企業將海外盈利調回美國,隨時令美國國債更乏人問津,將為債市帶來不亞於聯儲局「縮表」的衝擊。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本周曾升穿2.9%,創近4年來新高。隨著債息飆升,意味債券價格急跌,或將造成嚴重的「負財富效應」;債息抽高,亦將減低高息股的吸引力,令借貸成本上升,變相減低市場上的流動性和資金。前任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便曾警告,一旦債市泡沫爆破,將影響債市以外的所有資產價格,尤其是股市。
  瑞信研究表示,美國大型公司的海外資金很大一部份用作購買美債,一旦企業將手上大量出售,以迴流美國用作併購或回購股票等用途,隨時令美國債市更危險。瑞信統計了美國擁有最多海外資金的十間公司(分別為蘋果、微軟、思科、甲骨文、Alphabet、強生、輝瑞、高通、安進、默克)的資金去向,發現從2002年到2016年,這些公司的海外資金總額從不到1,000億美元升至逾7,000億美元,但當中現金總額幾乎沒有變動,新增的主要是美債和其他公司債。該研究發現,這些公司的海外資金投資,主要是公司債(佔50%)和美國國債(佔40%)。
  這海外收益早已不是「現金」,迴流美國后,料不會令美元供給更緊,也未必會推升美元。但因為這些錢,早已流向債券市場,企業若要讓資金迴流美國,作其他用途,會需要將資產出售,或停止將資金再投資即集體退場,這會令長期以來,大型美國公司將現金放在海外,並大量投資在美國債市的情況出現逆轉。
  今年的美國國債供應料會顯著增加,若同時間大量企業一起出售手上數以千億美元計的美國國債,利率可能會大幅上升。這將為債市帶來震蕩,比聯儲局縮減資產負債表更可怕。美債市恐大震蕩。
  與中國體制不同,美國政府無法指揮企業「救駕」,就算企業按照特朗普的思路移師美國本土,但追逐利潤的跨國巨企,考慮更多的是股東利益和公司排名(影響市值),美國未必從中受益。關鍵是,這些企業大多跟美國建制派相熟,未必願意替特朗普背書,幫特朗普刷新政績,幫他連任。
  還有,美國的國家債務已上升到20萬億美元以上,美國最高情報官員丹•科茨(Dan Coats)敦促國會解決不斷膨脹的國家債務,稱這對經濟和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由於未能處置好我們的長期財政狀況,國家的債務已增長到20萬億美元以上。」美國國家情報總監丹•科茨對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說,「這種狀況是不可持續的……對我們的經濟和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這位美國情報總監,道出了美國真正的威脅,其實不是中俄,而是美國人自己。西方主流政治精英和媒體,均不願面對美國衰落的問題,而是把矛頭轉移到崛起的中國身上,掩蓋自身百病,實在可悲可憐。
  特朗普的拚基建,是學中國的,而且是頭痛醫頭,腳疼醫腳,國家戰略是被動狀態。加上體制這一死穴,註定東施仿顰一場空。愛拼才會贏?恐怕美國是例外。
  (2018.2.16貓眼社評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貓時報》見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1: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