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當代專制國家民主化演變的普遍模式

[複製鏈接]

984

主題

108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治國之難,在於治吏;吏治之難,在於治腐。物慾無法根除,但腐敗

Rank: 5Rank: 5

積分
12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lyyj 發表於 2017-12-17 00:0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xlyyj 於 2017-12-17 01:17 編輯

文:梁木生
    自1974年希臘基於領土危機導致軍政府垮台轉軌民主以來,有80多個國家民主了。他們何以轉向民主,無一例外都是強大的市場經濟力量推動的——那些計劃經濟國家最後統統失敗,其最後的根源也是它根本比不過市場經濟創造財富的能力。然而,這80多個國家的民主化轉軌,除了蘇聯、台灣地區、不丹是通過政治改革達成的,烏干達、衣索比亞是通過武裝革命實現的,其它幾乎都是通過政治變革完成的。何為政治變革?所謂政治變革是指各類專制政體基於人民和平民主運動的巨大壓力,迫使統治者放棄權力,明確轉軌為民主的政治演變。所以,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危機爆發成為政治變革的起點,但危機於不同國家誘發民主運動的爆發點各有不同,這些誘發點製造的原因又是千差萬別。下面對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絕大多數國家政治轉軌的一個普遍模式——變革模式予以簡要歸納,它的基本內容包括:危機引爆政治,和平民主運動,強力部門中立,統治集團分裂,統治者放權。
    一、危機引爆政治
    這裡的危機包括經濟危機、政治危機、社會危機、自然危機、環境危機、宗教危機、民族危機、外交危機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經濟危機,其次是政治危機。當然,無論哪一危機引發政治變革都必須以經濟上的不景氣為基本條件,也就是經濟形勢糟糕是共同因素,然後加上其他危機的共同作用引發變革,基於各類危機引發政治變革的國家高達80%以上。也有極少數國家以漸進式的政治改革實現政治轉軌,例如台灣地區、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也有部分前蘇聯的依附國或美國干預的國家通過外部壓力實現民主轉軌,前者主要有東歐小國特別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後者主要是阿富汗、巴拿馬、伊拉克、非洲的部分一黨制國家等。下面是最近幾十年民主化轉軌時期,部分國家經濟水平、貧富差距、經濟危機的一個對比表。
     經濟危機與政治轉軌表:
     國家      轉軌時間     人均GDP    經濟發展     通脹率    貧富差距
     印尼       1998年      505美元     -13.7%         32%
    孟加拉      2008年      444美元       6%
    菲律賓      1986年      528美元     -3.2%        24.7%       0.45
     巴西       1983年     1590美元     -1.3%      179.2%       0.60
    墨西哥      2001年     6178美元      0.3%         4.4%       0.60
     秘魯       1980年    1192美元     3.5%       61.2%       0.34
   阿根廷       1983年    1650美元     -3.2%       204.4%       0.41
    波蘭        1989年    1520美元     0.5%       112.2%
  羅馬尼亞      1989年                -4.3%         2.7%
   葡萄牙       1976年                   1.3%        22.2%
   匈牙利       1989年     2210美元      0.8%        20.5%
   西班牙       1977年                   2.5%        18.8%
    希臘        1974年     1291美元      4.3%        15.6%
  瓜地馬拉      1986年                     0%        19.7%       0.5
捷克斯洛伐克    1989年     5000美元      1.7%
  玻利維亞      1982年                  -1.5%        69.7%       0.52
   土耳其       1983年                   4.3%        32.9%       0.52
    智利        1989年    2370美元      10.5%        21.1%       0.53
    二、和平民主運動
    這些民主國家主要是通過非暴力的民主運動,也就是和平的街頭「革命」,其民主運動的爆發時機是經濟危機或其他危機引發政治上的破局導致。政治破局后的民主運動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罷工,罷課,罷市,街上遊行、示威、集會、抗議、靜坐、請願、呼籲,各種政治團體與民主精英的活動、聲明、號召、主張,輿論廣泛的參與、報道、評論、分析,部分國家還有一定程度的騷亂、混亂相伴誰,但總體是和平的秩序的理性的,運動沒有釀成天下大亂、血流成河的局面。
    三、統治集團分裂
    民主轉軌時期,各國的危機沖毀了國家的現存統治秩序,人民的怨恨甚至仇恨一起對準政府,尤其直接指向最高統治者,他們的抗議目標就是最高統治者應該對現在的危機乃至一切問題承擔責任,同時迫使其拿出解決危機的辦法。統治集團內部此時往往自然形成開明派與保守派或者溫和派與強硬派,開明派主張順應,保守派主張鎮壓。一旦決策形成不了一致,統治集團就會分裂。與此同時,在民主的抗議浪潮中,來自民間的政治力量會迅速整合,形成穩定社會秩序的能力,發揮維持秩序的作用,並推選代表與政府中的開明派進行民主與憲政的談判。
     部分國家民主運動中統治集團分裂的基本情況:
     國家       專制類型       分裂狀況       分裂后結局
     智利         軍人政權        自己放權         參選失敗
    葡萄牙        軍人政權        尉官政變
     波蘭         一黨制          政黨分裂           敗選
捷克斯洛伐克     一黨制          政黨分裂           敗選
   保加利亞       一黨制          政黨分裂           敗選
   羅馬利亞       一黨制          政黨分裂           當選
    墨西哥        一黨制          政黨分裂         參選失敗
印度尼西亞     個人獨裁       統治集團分裂      獨裁者放權
    希臘        軍人政權        軍政府瓦解       獨裁者讓權
   馬拉維        一黨制          政黨分裂         參選失敗
    南非         一黨制          政黨分裂       參與聯合政府
     四、強力部門中立
     危機爆發后,傳統的專制政府一般的本能應對措施,就是通過高壓將民主運動抑制下去。值此危機時刻,絕大部分的強力部門在接受鎮壓命令之後,往往最主要的是軍隊指揮官放棄執行命令,選擇中立,這時保守派的勢力就迅速瓦解。實踐上也有如下結果發生,軍隊反戈一擊,站到反對派與民主力量一邊,將主張鎮壓的統治集團扣押起來,使專制統治頃刻間土崩瓦解,如羅馬利亞。
     一些國家強力部門中立的案例:
     國家      專制政體     主要部門     人物        中立方式
  印度尼西亞    個人獨裁      國防部長      維蘭托     拒絕鎮壓執行命令
    菲律賓      個人獨裁      國防部長      恩里萊     拒絕鎮壓執行命令
     蘇聯        一黨制       國防部長      亞佐夫     拒絕鎮壓執行命令
   羅馬利亞    個人獨裁       國防部長      米列亞     拒絕鎮壓執行命令
    葡萄牙     個人獨裁                   中下層士兵        政變
     巴西       軍政府                     菲格雷多       還政於民
   阿根廷       軍政府                     加爾鐵里         交權
  奈及利亞      軍政府                    阿布巴卡爾      還政於民
   土耳其       軍政府                      埃夫倫        還政於民
    五、統治者失去權力
    民主運動爆發后,凡是運動沒有被鎮壓下去的國家,傳統統治者最後都是被迫放棄權力,但他們最後的政治命運都是以他們在民主運動中如何應對為主要根據的。通常,傳統的統治者有以下幾種命運,第一類是其個人及其政黨在民主選舉中依然執掌政權;第二類是原統治集團內部分裂出來的政治勢力或個人成為了民選統治者,部分人則是下台後成了一般平民;第三類是整個政治力量都被摧毀了;第四類是極少數國家的統治集團或專制統治者力主鎮壓下場凄慘。
     部分國家民主化轉軌后原政權與新政權的承繼關係:
     國家       原統治者     下場      原政黨      結果      是否執政      領袖
   羅馬尼亞    齊奧塞斯庫    處決      共產黨      解體        執政     伊利埃斯庫
   坦尚尼亞     姆維尼       卸任      革命黨     未更名       執政       姆卡帕
    波蘭      雅魯澤爾斯基   起訴    統一工人黨    分裂        在野
   匈牙利       卡達爾       下台      工人黨      分裂        在野       格羅斯
捷克斯洛伐克    雅克什       下台      共產黨      分裂        在野      阿達麥茨
  莫三比克      希薩若     繼續執政   解放陣線    未更名       執政       希薩若
   肯亞        莫伊      繼續執政   民族聯盟    未更名       執政        莫伊
   菲律賓       馬科斯       出逃     新社會黨     解體         無
    南非       德克勒克    參與政府    國民黨      分裂      聯合政府    德克勒克
  保加利亞     日夫科夫      判刑      共產黨      更名        在野      姆拉德諾
    蘇聯      戈爾巴喬夫     下台      共產黨      分裂        在野      久加諾夫
阿爾巴利亞     阿利雅       判刑      勞動黨      更名        在野        納諾
    總而言之,從人類政治文明演進的發展規律與過程看,變革成為了當代世界各國民主化道路的共同選擇,它不因民族、傳統、文化、歷史、地緣、宗教、的差異而不同。所以如此,在於它契合了市場經濟發展的政治訴求,是一種市場經濟必然選擇的政體規定的,各國理所當然採用了相同的實現道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1: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