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女性結婚為何還要隨夫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美國移民

  「美國女人結婚為什麼要隨夫姓?」結婚後女性改隨夫姓是美國人的傳統,雖然隨著女權運動的興起不少女性紛紛堅持婚後不改姓,但婚後隨夫姓目前在社會上依然佔主流地位。《紐約時報》根據谷歌的一項調查發現,將近八成的女性第一次結婚時改隨夫姓。

  

  紐約一對新婚夫婦拍照留念(照片:美聯社)

  從歷史上看,女性婚後隨夫姓的傳統來源於信仰,同時得到法律的規範。大部分美國人是基督徒,《聖經》上說男女結為夫婦就成為一體,女性婚後隨夫姓便是結為一體的表徵,自然而然成為文化上的傳統;同時在1972年以前,女性結婚後隨夫姓是許多州的法律要求,比如法律規定結婚女性投票時必須用夫姓,不用夫姓就不能投票;開銀行戶口也必須用夫姓以及成為屋主等等。

  當然,早在19世紀中期就有少數女性大膽挑戰婚後必須隨夫姓的傳統與法律規定,但一直不成氣候,美國第一位聯邦女部長弗朗西絲·珀金斯(Frances Coralie Perkins)是女權維護者,她在1913年與經濟學家保羅·威爾遜(Paul Caldwell Wilson)結婚時,就堅持不用夫姓,為此還上法院打官司。

  對於現代美國社會大多數女性依然堅持傳統,婚後改隨夫姓的原因社會學家有不少解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傳統影響的根深蒂固,表象之一是女性婚後堅持用自己的姓面臨的社會壓力較大。

  賓州州立大學社會學家勞瑞·舒勒(Laurie Scheuble)和大衛·約翰遜(David Johnson)的一項研究發現,約十分之一的人認為結婚女性不用夫姓是對婚姻沒有承諾的表現、約一半的人認為法律應該繼續規定女性婚後隨夫姓。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1970年代約有17%的結婚女性堅持用自己的姓,1980年代這個比例下降到14%,但自從1990年代以來,女性堅持婚後用自己的姓的趨勢逐漸上升,1990年代為18%,2000年代為19%,2010年代為22%。

  

  最近這二、三十年結婚女性不隨夫姓趨勢上升的原因與1970年代不一樣,當時女性運動高漲,政治訴求因素更多,而現在更多的是社會原因,比如結婚前同居大量增加,男女雙方在婚前就住在一起,早已成為一家,習慣了分別用自己的姓名,因此結婚後名字就照常不改;又比如現在女性得到大學教育的人數超過男性、結婚年齡大大推遲、加之離婚率很高,這些因素都影響到女性婚後堅持用自己的姓。

  不過,雖然女性婚後堅持不改姓的趨勢在上升,但總體上說,女性婚後改姓還是社會的主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9 17: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