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問雲南火流星空爆事件:「小行星撞地球」說法不準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7-10-7 09: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年10月06日 21:53 新華網

  

  三問雲南迪慶「火流星」空爆事件:對當地有何影響?

  新華社昆明10月6日電 題:三問雲南迪慶「火流星」空爆事件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林碧鋒

  10月4日20時左右,雲南省迪慶州發生了一起「火流星」空爆事件,該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何為「火流星」現象?對當地造成什麼影響?如何看待此次事件?記者6日採訪相關專家,對上述疑問作出解析。

  何為「火流星」現象?

  「突然我家房子被照亮了,抬頭一看天邊有很大的球狀物發著光。」迪慶州德欽縣奔子欄鎮奪通村村民此里取次10月4日晚8點左右在自家院子里準備賞月,她目睹了此次火流星現象。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員王曉彬從事小行星物理觀測研究17年,她說,這是一次「火流星」空爆事件。「火流星」是一個現象,指直徑達1米以上的流星體進入大氣層,由於與大氣之間摩擦,流星體開始燒蝕,最後引發空爆,導致流星體瓦解。

  王曉彬介紹,太陽系裡有大量的小天體。尤其是那些在地球軌道周圍的小天體,由於行星的攝動影響,就有可能發生與地球碰撞的事件。「流星體通過地球大氣時被燒蝕,呈現為明亮的『火流星』,我們才能看到非常壯觀的空爆現象。」她說,那些沒有被完全燒蝕的流星體殘骸落到地面被稱為隕石,隕石是人類了解太陽系行星物質組成的窗口。

  針對網上有人說此次是「小行星撞地球」事件,王曉彬表示,這樣的表述並不准確,因為只有確認「火流星」主體進入大氣層前的運行軌道,及其物質組成,並與已發現的小行星軌道進行比對,才能判斷是否是小行星撞地球。目前,還沒有開展火流星主體落地地址以及運動軌道的測算研究,不能確定隕石掉落的精確位置。

  「從科學研究的層面,我們希望能找到『火流星』隕石的樣本。」王曉彬說,隨後才能進行隕石礦物質成分的甄別;還需要收集目擊者拍攝的照片和視頻,然後再據此推算它的軌道,才能與現有小行星軌道資料庫進行比對,找出對應體。

  對當地造成什麼影響?

  「突然一聲巨響,好似打雷。」迪慶州德欽縣雲嶺鄉紅坡村村民都吉說,我們以為發生地震了,可又沒有感覺地面搖動,接著就看到天邊一道光穿雲而過。「大家就拿出手機搶著拍。」

  針對此次事件對當地可能帶來的影響,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台長白金明指出,此次發生的「火流星」空爆事件對當地影響並不大。流星體空爆產生破壞力需要有一定條件,取決於天體攜帶的能量,而能量又與小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最關鍵的因素還是質量,質量又主要取決於天體的直徑。

  「根據我們目前所了解的情況,此次事件的天體質量不大,速度也相對較慢,因此能量也不大。」白金明說,通常落入大氣層的小天體,一般流星的速度達到15公里/秒以上,而此次空爆的小天體速度不足15公里/秒。加上質量又比較小,所以沒有產生什麼實質性的破壞,不會對當地百姓的生產和生活產生影響。

  白金明介紹,小天體撞擊地球所造成的潛在破壞主要表現為三方面:首先是對地球大氣形成的衝擊波;其次是殘留天體撞擊地球而引發的地震;再者則是燃燒和撞擊所產生的塵埃雲將影響太陽光照量,進而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地表溫度。

  針對一些網友提出的麗江10月5日發生的2.9級地震是否與此次空爆事件有關,白金明表示,首先,此次「火流星」空爆與麗江發生的地震沒有聯繫。「此次空爆事件只產生了較弱的衝擊波,也沒有形成塵埃雲,因此後續也不會對當地產生什麼影響。」

  「從天文學的角度來說,目前初步判斷這次流星體進入大氣層的速度不是很快,可能沒有全部燃盡,也就是說可能存在流星體殘骸。」白金明說,尋找流星體殘骸首先要分析判斷流星體的飛行軌跡,然後再根據軌跡計算它的著陸區域,但是實際尋找的難度與著陸區域的地理環境相關,「此次著陸地點可能位於山林深處,尋找有一定難度。」

  如何看待此次事件?

  「相比於近地小行星,此次迪慶州境內發生的『火流星』空爆事件應該是由非常小的小天體引發的。」王曉彬說,類似事件並不少見,如獵戶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以及一些單個流星體或小的近地小天體隕落事件,都屬於正常天文現象。

  王曉彬解釋說,根據近地天體軌道理論,類似於1米量級的天體撞擊地球的頻率平均每年都會有一次。此次「火流星」是一次小規模的撞擊事件,而流星雨發生的頻率則更高。「希望廣大人民群眾不要驚慌,也不要聽信謠言,有關專家會及時通報最新研究進展。」

  「通過努力,我們對這類天體可以進行監測和預警。」王曉彬說,我國已經在著手建立近地小天體監測預警中心,著力搜尋還未被發現的直徑超過100米的近地小天體,做好防災減災預警工作。

  白金明介紹,實際上,國際天文界目前已經針對可能對地球造成威脅的近地小天體進行編目,我國的紫金山天文台有一台近地天體望遠鏡,專門針對此類天體進行監測研究。

  王曉彬認為,此次事件對研究太陽系行星形成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通過對隕石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太陽系行星的組成物質。通過「火流星」的隕落軌跡可以推算其進入大氣層之前的運動軌跡,有助於了解流星體的起源。

  「除科研價值外,此次『火流星』空爆事件還有寶貴的社會價值。」白金明說,希望有關部門積極尋找隕石墜落點,並加以保護,同時藉此加大科普力度,讓更多人進一步了解和認識天文現象及其科學價值。

格外小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3: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