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貓眼社評 港獨洋奴應該進入歷史垃圾箱

[複製鏈接]

134

主題

135

帖子

1079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蕭十一狼 發表於 2017-9-23 06: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特約華人評論員 蕭十一狼
  一.香港無「民粹主義」
  有媒體指香港行政特區近年發生「佔中事件」,「旺角騷亂」,乃至近日的港大「民主牆」風波,是民粹主義興起所致,這是錯誤的認識。港獨分子是打著「民粹主義」的幌子,行分裂國家,分裂民族之實,是徹頭徹尾的民族敗類,根本不是什麼「民粹主義」。
  所謂「民粹主義」,是以中下層大眾為訴求對象,含有批判現實與民族主義成份,前者以反權威,反精英主義的面目出現,後者以反對全球化,排外情緒為特徵呈現。縱觀港獨分子所作所為,絲毫不符合「民粹主義」的範疇。
  首先,香港歷史上是移民城市,99%居民來自外地,並不具備所謂本土「民粹主義」基礎。
  「香港」這名稱,最早是出現在明朝的《粵大記》上,位置為今日的鴨脷洲內小型漁村。直至1841年香港開埠后初期,侵佔香港的英國政府根據《粵大記》正式將此地命名為「香港」,並且慢慢由漁村發展成為城鎮。
  追根溯源,香港大部分本土居民,均來自廣東各地,香港歷史地理上是南方經濟文化中心廣州的外圍漁島,隸屬廣東寶安,辱國的《南京條約》里第三條內容是「三、中國將廣東省寶安縣的一個沿岸小島香港,割與英國。」資料顯示當時的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岩,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涌、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人員稀少。
  古城廣州一直是嶺南地區的「省城」,歷史上,香港只是偏遠地區,也以廣州為中心,根本不能代表嶺南文化及中國南方文明,故根本不存在自成一派的民粹基礎。
  其次,經英國佔領及殖民后,香港教育進一步被殖民化,更多地培養出洋奴意識,與民族意識基本扯不上邊。可以說,香港相比中國其他地區,是屬於相對民族意識較弱或只存在個態中的中國地區,遑論民粹主義。
  再其次,「民粹主義」最大的特徵,就是民族至上,即中華民族至上。這一點,港獨勢力不僅絲毫不搭邊,反而是民族的敵人,離經叛道的民族之敵。
  若將香港當前的「港獨」勢力歸為「民粹主義」,是「偽民粹主義」,掩蓋了「港獨」勢力是洋奴及分裂勢力的實質。不是思覺失調就是別有用心。想打著「民粹主義」招牌攬支持者?製造社會基礎?省省吧。
  那是不是香港過去沒有,今天就有了「民粹主義」呢?依然不是,正因為香港目前的人口成份,依然是來自內地為主,水乳交融,香港無法形成自己的「民粹主義」。香港文化是嶺南文化的一個部分,這一點必須要有清醒認知。歷史上,社會上,文化上香港都不存在民粹主義。當前不法分子喊出的「香港本土」,只是空中樓閣,沒有根。
  所以,必須搞清楚港獨分子自封的「香港本土」,「民粹主義」等稱謂,只是掩飾分裂祖國之實。港獨分子那一套「本土論」,實情是虛構的。
  「港獨勢力」是徹頭徹尾的賣國主義,是數典忘祖的渣子,信奉的是英國殖民主子,何來「民粹主義」?
  二.港獨分子是什麼人?
  匪夷所思的是,當前這些港獨分子,大多是90后,80后,幾乎是回歸后的一代,卻對自己從沒經歷過的殖民歷史念念不忘,喊出英國為主子的口號,打出港英殘旗,這些劣行,只能說問題出在是香港近百年的殖民教育上。殖民歷史,可說是中華民族的恥辱,港獨分子如此變態追求「恥辱」,夢想回到「恥辱」那一天,不是民族敗類是什麼?世界有哪一個國家和地區要追求「殖民統治」的?這些貨色是徹頭徹尾的洋奴呢。
  港獨分子都是些什麼貨色?
  就大專院校校園近日頻頻出現「港獨」標語,前大律師公會主席譚允芝表示,所有的自由和權利都有規範和界線。她認為,有人把話說至「最盡、最刻薄」,甚至挑戰國家主權,以證明自己享有自由,是十分幼稚的做法,社會亦須為其付出代價。她更直指張貼「港獨」標語,有可能觸反《刑事罪行條例》第9條。即港獨分子是違法分子。
  早前香港某官員失去愛子,港獨分子在大學「民主牆」貼上「恭喜」字句,被各界指責為「沒人性」及完全沒一個同情心,認為完全超越人性道德的底線,形容有關冒犯行為令人蒙羞。即港獨分子是冷酷無情之人,完全沒有普世價值觀。
  又如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來港。有人逢中必反,逢中必踩,硬要搞風搞雨,冷嘲熱諷,有人形容遼寧號訪港為「炫耀武力」、「向香港社會施壓」,卻對過去美國航母停泊香港閉口不談,體現出洋奴心態。
  三.港獨分子是教育缺失的結果
  無獨有偶,一個內地到香港中文大學進修的學生(唐立培),竟然在微博罵內地同胞為「支那蛆蟲」,這與香港校園氛圍充滿「港獨」風氣密切相關。這樣的學生到香港不是進修,而是被灌「獨」,真正是反骨仔一名。諷刺的是,這個人還自稱「知名教育博主」,卻真的侮辱了教育。
  另一個例子就是中文大學學生會前會長周豎峰在文化廣場民主牆旁以粗口及「支那人」辱罵內地生引發非議,也是侮辱了教育。作為華人,筆者萬萬沒想到香港的教育竟教出了「粗口一代」,「忘祖一代」,這絕非個別現象,有關注香港輿情的朋友都知道這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現象。
  有立法會議員指,香港多年來亦非「教育歸教育,政治歸政治」,現時部分主張較激進的人都是在大學教書。港獨分子的形成,離不開戴耀庭等一類的人的教唆,洗腦。
  港獨亂象,根源在教育上,在域外勢力插手上蔓延。
  香港教育過去本質是洋奴教育,培養出以做洋奴為榮的港獨分子,故必須去殖民化,是未來教育重中之重,是香港未來的基石。
  四.重整法治,讓香港成為法治之區
  香港沿襲英國法律,用其做法律主體,忽視了基本法,導致法治之區,亂象頻生。
  香港回歸二十年,如果以一個人的成長來作比喻,香港已是成年,也是時候展開新一頁,無奈部分港府高官依然抱殘守缺,對國家觀念薄弱,甚至對港英一套推崇備至,這顯然已不僅僅是戀殖,而是活脫脫的奴才心態了。
  近日,中國最高法院院長周強進行的香港之旅,或許有著不易察覺的特殊意義。早前站在中國法治前台的周強南下香港,與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會面,雙方簽署了一項香港與大陸之間司法合作的文件,兩地的司法合作,可能意味著在「一國兩制」背景下以司法為切入口,著手制度方面的接軌。近年香港當地「港獨」漫延等違反或挑戰法律的政治亂象,以及內地法治化水平的明顯提高,也是其此次司法合作的重要背景。
  要說香港法治,即是資本主義及普通法的法治。佔中是反法治,高院判劉小麗、羅冠聰、梁國雄、姚松炎宣誓無效,撤銷立法會議員資格,才是法治。
  法治是標準,經合法程序建立起來,同時由制度來維持。在普通法的體制里,更需要眾多及歷時長久的案例積累起來。法治不能變成一時一地的政治主張。政治主張可以立法,卻還是要循既定的秩序、方法和標準。沒有立法,法便不可改。喜歡或不喜歡法律內包括的政治原則,可能驅使你去犯法,但犯了法便要依法受到懲治。法律不是讓政治人物和政客隨意按自己的想法和利益來解釋,去執行抑或不執行。
  佔中、旺角動亂是典型的破壞法治,不執法便同樣屬破壞法治。參加立法會選舉,當選后便應按既定的規定宣誓。拒絕宣誓、破壞宣誓便是不守立法會選舉的有關法例。既想當議員,又不願意遵守議員的規矩,這是明顯的挑戰法治、破壞法治。依法律規定取消議員資格,便是重新確立法治。
  至於香港法院處理佔中案一再被指為放生佔領人士,甚至有法官公然讚揚三名學生領袖違法佔領是「關心社會」,更是判案具有傾向性的最佳例證;更有甚者,律政司遲遲不將佔領幕後黑手及最大金主「落鑊」,甚至以「證據太多」愚弄公眾,更是無異於助紂為虐,非但未能彰顯司法公義,反而令市民對法治失去信心。
  環顧全球,沒有一個地方的司法部門容許這麽多外籍法官把持,香港法律界一直被視為反中亂港大本營,香港一再被指為主權回歸而治權未回歸,豈是無因。古人說,男子二十謂之弱冠,香港業已成年,如何回應國家要求,擔起維護國家主權的重責,改革司法制度就是試金石。
  周強訪港,可能是一個新的開端。
  五.香港法治出現問題,有關部門需要擔責。
  九七回歸后,元老廖承志之子廖暉從國務院僑辦調到港澳辦當主任,幹了十幾年,他之前,港澳辦主任是魯平。回歸前後,魯平乃站在前線和英夷多番較量之戰將,港人頗熟悉,中央對香港工作方針也多通過魯平言行表述。然到了廖暉當主任突然「沉默是金」,港澳辦也隨之「人間蒸發」,皆因廖主任對港工作從無公開表示。
  正是「廖暉時代」的香港工作爛之極,才有現今中央領導人推出「全面管治權」,要撥亂反正管到底也。
  行文至此,筆者認為隨著新一屆行政長官上任,逐步修補和掌控,香港前途依然光明,反而港獨就沒有前景,必然消亡。
  9月15日,香港十間大學發表聯合聲明,表明不支持港獨,認為是違反《基本法》!
  9月17日,香港建制派幾位議員在香港公園舉行反「港獨」集會,數千人出席,要求罷免「佔中」策劃教師教授!
  9月18日,「九一八事變」民族蒙難之日,筆者代表海外華人主流媒體,強烈反對「港獨」!反對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小小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東風壓倒西風勢所必然。用幾句粵語來結尾:洋奴漢奸唔忿氣大可自己摺埋,滾到外國抱洋人大腿,繼續搞陰謀詭計小動作,盞焦頭爛額,慘敗收場。舊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歷史嘅殘片,港獨、洋奴、殖民遺老作為殘片嘅主角,應該完全送入應該去嘅歷史垃圾箱。
  (2017.9.18貓眼社評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貓時報》見報,作者為澳洲《新市場報》專欄知名作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1: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