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變易之為體——簡易:生生、變易的自足、自明性

[複製鏈接]

187

主題

243

帖子

733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刺蝟 發表於 2017-8-24 1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按照筆者的理解,簡易是對生生、變易的本體化描述,意指生生、變易的自足、自明性。為了解釋的直觀,這裡先把《周易》當中涉及簡易(易簡)觀念的主要文獻列出如下:

    (1)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周易•繫辭上傳》)

    (2)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周易•繫辭上傳》)

    (3)易簡之善配至德。(《周易•繫辭上傳》)

    (4)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周易•繫辭下傳》)

    (5)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周易•繫辭下傳》)

    其(1)韓康伯注云:「天地之道,不為而善始,不勞而善成,故曰易簡。」[23] 這裡釋為「始」、「成」指示乾坤,合「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之意,乾始而坤成,牟宗三先生稱之為「創生原則」和「終成原則」[24] ,乾坤並非是指兩種對立的形而下存在者,而是指生生創造之德性。所以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繫辭下傳》)、其(3)「易簡之善配至德」,大德、至德不是倫理學層級的「道德」(moral),而是指生生之德。對生生本身的本體化描述便從乾坤德性起始,這種「簡能」是「易知」的,即生生是自足而自明的。
     從另一個角度說,本體是絕對主體性,主體性就是能動性,本體的能動性主要就是創生性;絕對就是超絕對待而自足。其(5)「恆易以知險」、「恆簡以知阻」。易與險對,簡與阻對,險與阻義近,易與簡義近,生生變易的具體過程有其險阻難知,而生生之德卻是簡潔明白的,此謂「易知」、「簡能」,生生、變易之「能」是簡潔而易「知」的。熊十力先生釋乾元為本心本體便揭示了這一點:「《易》曰:『乾知大始。』乾謂本心,亦即本體。知者,明覺義,非知識之知。乾以其知,而為萬物所資始,孰謂物以惑始耶?萬物同資始於乾元而各正性命,以其本無惑性故。證真之言莫如《易》,斯其至矣。是故此心謂本心。即是吾人的真性,亦即是一切物的本體。」[25] 本心本體是由性智自證:「性智者,是真的自己底覺悟。」[26] 這就揭示了其自明性。
     其(4)「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這也揭示了,本體的自足創生是真實無妄的;而這一點是反身而自明的。以往的註疏大多以剛、柔釋確、隤,這與另外一種解釋並不衝突:確者,實也,《莊子•應帝王》「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成玄英疏:「確,實也」;隤者,退也,如牟宗三先生所說:「隤就是退。隤然,一點費力氣也沒有」[27] 。這與剛柔之義是相容的,生生之乾德剛健而真實無妄,生生之坤德柔順而退反自身。乾坤德性顯示了生生乃是真實無妄並反身自明的。故「乾知大始」者,知者自知,無所待而自足;「坤作成物」,成物而退返自身。
     生生、變易自其本體而言雖簡易,卻也「知險」、「知阻」,此不以本體斷現象;具體的生生、變化過程是複雜的,然究其本則至易、至簡,此不以現象遮本體。其(2)「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理字本是動詞,表示加工雕琢之意,名詞的用法則有條理、秩序之義,例如「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天下之理,不外乎包涵「天文」與「人文」兩方面,一切都是變易之理,故《說卦傳》謂:「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由觀變易而窮盡事理,變易就其本體而言卻是簡易的,從簡易處說不過是一陰一陽的運行,故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繫辭上傳》)。天下事理皆是由陰陽運行而成,由陰陽運轉而萬事萬物之理可見,而「成位乎其中」。我們前面說過,「位」首先是指爻位,陰陽之爻位代表了自然的變易法則。「位」也可以指人倫秩序,例如《家人•彖傳》:「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這是家族本位的倫理、價值觀念,夫婦、父子、兄弟的人倫秩序體現在「位」的觀念中。天下萬事萬物皆有其變易之理,自其本體處言是為簡易,既不斷現象亦不遮本體,故謂「易簡,而天下之理得」。
     就現代社會的倫理觀念不同於前現代社會而言,便是「唯變所適」之體現,其變易之理是簡潔明了的。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個體本位的倫理秩序,例如在政治領域,現代個體的角色是「公民」而沒有「君臣」;在家庭和社會組織領域,個體之間並沒有人身依附關係。現代個體精神必然反映在形而上學觀念中,例如現代新儒家熊十力先生說過:「孔門之學於用而識體, 即於萬化萬變萬物而皆見為實體呈現。易言之,實體即是吾人或一切物之自性,元非超脫吾人或一切物而獨在。大化無窮德用,即是吾人自性固有。吾人或一切物之變化創新,即是人與物各各自變化,自創自新,未有離吾人或一切物而獨在之化源也。」[28] 這無疑是極具現代個體精神的形而上學觀念。作為絕對主體性的本體,是自足而自明亦即簡易的,這種形而上學觀念其現實指向是現代個體,對於我們每個個體來說,其「自性」是簡易的,這乃是自足而自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2: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