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西夕陽各異彩

[複製鏈接]

11

主題

11

帖子

13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unP123 發表於 2017-8-23 16: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晚霞變幻萬千。剛像燃燒的雲彩,染紅西邊天際,那樣熱烈、壯麗。瞬間又似歸去仙女,留下一習飄逸綉錦,柔美如波光灧瀲。
  趁著夕陽無限好,我們走出家門在街區散步。好多天沒見到英裔老太太羅拉。她屋前車道上那輛黑色四驅車,平日經常跑來跑去,現在卻靜靜停在同一位置,車頂有前兩天風吹雨打掉下來的落葉。我們並不擔心,這老婆子大概又去哪兒旅遊了。
  羅拉一個人住在與我們相隔幾家的一棟獨立屋裏,是這條街第一批居民。孩子大了,一個個搬走。近年丈夫離世,剩下她自己。別看六、七十歲的人,走起路來板直挺,步履輕快。背後看,完全像個年輕人。夏天剪草,冬天鏟雪,一點不見累。每每在她屋前經過,見她拾掇草地,我們誇兩句,她非常高興,發出爽朗的笑聲,有時也主動走近來打招呼,閒聊一下。
  一位姓黃的新鄰居曾悄悄指著羅拉問我,是不是沒有子女,孤身一人?我說,她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住在多倫多,女兒嫁到外地。他有點不解,看她整天輕輕鬆鬆的,不用幫忙帶孫子嗎?我笑了,你看我們這條街幾戶西人,哪個老人在帶小孩⁈他聽後也發出會心微笑。
  黃先生的女兒住在我們另一邊,也是隔著幾座房子。他和老伴去年從中國來探親,幫助照顧一歲的小外孫。一次晚飯後在附近公園和黃先生相遇,他推著嬰兒車也出來散步。大家在靠背長椅坐下。他說女兒女婿上班一整天很辛苦,讓他們歇一歇。又嘆息道,年輕人在這兒打拚也挺不容易。本來自己在國內藝術學院退休後,隨意搞點創作,還帶了幾個學畫的學生,老倆口日子過得挺充實滋潤。沒辦法,兒女有困難,哪能撒手不管?只能撇下所有東西過來。我問你太太怎麼不出來走走?他回答道,在美國的小女兒讀完大學,結婚生了小孩。太太過去幫手,倆老變成牛郎織女。話裏有點無奈,臉上卻流露著對後代成長的喜悅。
  我接觸過不少華人老人家,不管移民或探親居留,都是這樣,心裡裝的不是自己,而是子孫後代。也許這是傳統,似乎一輩子活著,就是為了愛惜和保護他們。克勤克儉,任勞任怨,無私地獻出自己的一切。記得去年有一天下著大雨,我開車回家,在小街口碰見住在對面的彭太,她一手推著蓋塑膠套的嬰兒車,一手撐傘,大孫女背著書包緊挨著她。我趕緊停車,讓她大孫女上來。我問彭太,先生呢?她說,看醫生還沒回來。大的放了學要去接,小的沒人看,只能推著一起出來。她為了用傘罩住孫女,大半身都濕了。
  回到家裏,我在二樓窗口望出去,她們都已進了屋子。但一幕幕熟悉的情景又在眼前浮現:每天早上七點多,一輛灰色車馳進彭家車道,兒子或媳婦把兩個孩子送進門,車子馬上掉頭上班去。直到晚上八點多鐘,兩個吃飽梳洗完畢的孫女就由爸爸或媽媽接回家。現在彭先生退休,更把接送孫女的任務包下來,風雨不改,冰雪無阻。他說,自己辛苦點,可減輕兒女負擔。身居海外,只要大小平安,退休弄孫,樂著呢。
  在西方,由於有較好的社會福利保障,大體上沒有養兒防老的概念。不過,對待子孫後代,中西觀念卻大相逕庭。華人老人以家為重,以合家融洽、子孫繞膝為福。兒孫輩的歡笑就是老人們的快樂,孩子們的幸福就是老人家的滿足。而西方老人則認為,兒女長大了,不必再為他們操心。晚年要追求的,是如何使自己生活得悠閒寫意。他們也愛兒孫,但認為照顧扶持已不是老人家的責任。也曾有西人朋友問我,怎麼不少華人退休後仍說沒時間,不去旅遊,仍然掛記子女?他們不知道,這正是華人老人的可貴品德。
  晚霞依然明亮。我們漫步回來。一眼看見街對面的彭先生,正和大孫女在門口玩。女孩子紅色的小背心特別耀眼,像綠草地上盛開的一朵紅花。彭太抱著小孫女,緊貼在玻璃門內觀賞。而這邊,一輛的士剛好在街邊停下。一位婦人從容推開車門走出來,正是羅拉。也許看到我們,她摘下墨鏡揮揮手。我略提高嗓門問,去英國探望外孫回來?她大聲回答,與男友去美國佛羅里達度假!可不是,一位男士正從的士後尾箱提起一個黑色大旅行袋,跟著她走過那輛散落著樹葉的車子,翩然入屋。
  我心裡禁不住一陣慨嘆,中西方的老人啊,正如絢麗的夕陽般,各自精彩紛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07: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