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洞朗事件」——中印關係轉折點?(二)

[複製鏈接]

34

主題

34

帖子

23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mtwb 發表於 2017-8-7 19: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洞朗事件」的未來發展。在印度跨越中印邊界阻礙中國在洞朗地區築路工程之初,筆者判斷印度是決心阻止中國在洞朗地區的築路工程,並做好和中國發生摩擦或者小規模武裝衝突的準備。由於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莫迪政府可能判斷中印兩國不會因此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由於印度通過幾十年建設,已經在在中印邊境上形成對中國局部軍事優勢,從某種角度說莫迪政府可能希望和中國發生小規模武裝衝突,以達到煽動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轉移國內矛盾的目的,為其國內極其重要的稅制改革創造條件。如果中國政府保持忍讓,印度軍隊也可以堅持不撤軍,靜觀中方反應,企圖通過外交談判,達到印方撤軍,中方承諾放棄洞朗地區包括修路在內的工程建設。為此莫迪政府就可以通過兵不血刃方式,取得政治、外交和軍事上的勝利,為此必將極大提振莫迪政府威望和印度民眾信心。如果中國拒不妥協,到十月份洞朗地區進入冬季,中印雙方軍隊都將不得不從洞朗地區對峙前線撤軍,莫迪政府政府也可視中方反應,在明年春天再決定是否繼續跨越中印邊界錫金段。可以說目前莫迪政府正是按這精心的算計穩步推進其越界計劃的。
在印軍越過中印邊界不久,印巴在克什米爾就爆發激烈炮戰。雖然巴基斯坦指責印度首先發起挑釁,但筆者認為印度同時對中巴進行挑釁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巴基斯坦為聲援中國主動發起挑釁,以達到投桃報李,進一步鞏固中巴同盟的目的。另外印度大吉嶺地區騷亂越演越烈,如果此時中國軍隊攻擊印軍越界部隊,印軍參謀長拉瓦特宣稱要打「2.5線戰爭」的狂言就要變成現實。不過在這一關鍵時刻,巴基斯坦最高法院突然剝奪了「中國人民老朋友」謝里夫的總理職務,巴基斯坦國內政治將進入一段權力真空期,莫迪政府為此緊繃的神經又可鬆弛下來。今年正值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由於2015年中國剛舉行「抗日戰爭七十周年」的盛大閱兵式,事前人們推測中國今年應該不會再舉行閱兵式。由於此次中國舉行閱兵極為突然,並且再次展示大量新型裝備。雖然筆者無法判斷中國這次突然閱兵主要是針對印度,但可以毫不諱言說中國在閱兵中已經在明確警告印度。
根據中國外交部所發布最新消息,印度越界部隊已經從400人減至40人和一台推土機的象徵性水平,為此國內媒體和學者紛紛認為印度已經開始妥協。但從印度卻傳來相反消息,首先印度否認減少越界部隊說法。印度外長斯瓦拉吉仍然堅持「為使談判成為可能,兩國都必須撤軍」主張,並且強調洞朗地區屬「三國共享地區」,若中國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則意味著是對印度國家安全的"直接挑戰"。印度外長表態,不但沒有妥協意思,反而更進一步,把中不爭議的洞朗地區直接說成中、不、印「共享地區」,並且認為洞朗地區直接關係到印度國家安全。印度軍事問題專家戈卡萊更是表示,印度已經開始為長期紛爭做準備。印方的立場是:原則上堅定,外交上有理有節。如果說中方立場是印度先撤軍后談判,而印度立場就是中國必須停止在洞朗地區工程建設。如果莫迪政府仍然堅持中國必須停止洞朗地區的工程建設,並且明年春天繼續跨越中印邊界錫金段,那中印兩國之間的武裝衝突就難以避免。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印度經濟蓬勃發展,軍事實力有了顯著增長,特別最近幾年,在莫迪政府領導下,經濟增速已經超過中國。過去幾年,出於美國奧巴馬政府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需要,美日為了圍堵和遏制中國極力拉攏印度。而中國在面對美國和日本在南海和東海不斷挑釁,不得不對印保持克制。為此,對於印度軍方和印度民族主義者而言,一雪1962年戰敗之恥的時機已經來臨,目前印度需要的就是一個借口和機會。所以這次中國在洞朗地區的築路工程,正好給了莫迪政府和印度軍方一個借口。但是,隨著奉行「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及朝鮮核導技術快速發展。對於美國特朗普政府而言,解決美國自身經濟問題和國內政治鬥爭已經成了最首要問題。並且朝鮮屢屢跨越美國設定紅線,美國對朝鮮進行軍事打擊可能已經成為特朗普政府的一個選項。而美國要通過和平談判或武力打擊來解決朝核問題,就需要中國的支持或默許。同時隨著對華強硬派的日本安倍政府支持率暴跌,安倍政府對華強硬政策已經開始調整。自特朗普上台後,國際局勢發生很大變化。如印度要對華挑釁,已經錯過最佳時期。從目前情況看,筆者認為和平解決中印「洞朗事件」可能性還是較大。但從目前中印兩國政府表態看,中印兩國在洞朗地區爆發武裝衝突的可能尚難完全排除。

「洞朗事件」對中印關係的影響。如果「洞朗事件」能和平解決,中印關係基本還能維持過去「不冷不熱」狀態,因為此次「洞朗事件」和以往「在未定界地區的邊境摩擦和對峙有本質不同」(中國外交部語)。如果印度主動妥協撤軍,必將對莫迪政府政治信譽造成打擊。不但會助長不丹對印度的離心力,也會增加尼泊爾對印度說不的勇氣。如果是中方妥協,同意印度停止在洞朗地區建造工程要求,也會損害中方在南亞政治信譽。不但會使中國「洞朗地區」從中、不兩國爭議地區變成中、不、印三國爭議地區,而且會增強印度今後在中印邊界爭端上挑戰中國的信心。由於此次印度借「洞朗事件」強化了在不丹駐軍,中方妥協會加劇「不丹錫金化,尼泊爾不丹化」趨勢,增加印度稱霸南亞和世界的信心。
如果中印在洞朗地區爆發武裝衝突,其對中印關係影響將極為深遠。雖然目前中國整體軍事實力強於印度,但印度自1962年戰敗之後,一直在中印邊境上積極備戰,目前已經形成對中國局部優勢。而中國在1962年輕易打敗印度之後,對印度形成一種心理上傲慢,加之中印邊境中方難於大規模駐軍,中印雙方在中印邊界上存在的軍力失衡問題。如果雙方爆發武裝衝突,中方想再次輕易打敗印軍是十分困難的,中印雙方衝突長期化恐很難避免。如果中印雙方只是短時間和小規模武裝衝突,其對中印關係損害還在可控範圍內,但必將加深中印兩國之間的不信任。
如果中印雙方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或者衝突長期化,那「洞朗事件」勢必成為中印關係轉折點,必將深刻影響亞洲和世界的政治格局,以及中印兩國自身發展。對於印度而言,印度國內經濟發展必將受到很大牽制。中印兩國雖同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大國,但中印經濟的互補性較強,中國本來可以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夥伴。如果中印爆發武裝衝突,並相互敵視,屆時中國很可能會極力牽制印度的經濟發展。同時中國憑藉著強大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必將更深介入南亞的地緣政治中,打擊印度稱霸南亞的雄心。由於印度長期縱容達賴喇嘛和西藏流亡政府,中國也有可能會支持印度國內分裂勢力。而對於中國而言,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會受到印度的牽制和威脅。中國也將會失去印度這個世界上極其重要的大市場。「上合組織」和「金磚峰會」將會因中印紛爭而黯然失色。更令人擔憂是,中國可能會處於「前門拒虎(美日),後門打狼(印度)」腹背受敵的不利地緣政治中。

綜上所述,此次「洞朗事件」最好結果就是印度妥協撤軍,1987年「桑多洛河谷事件」中正是印度在關鍵時刻的妥協,才避免了中印兩國爆發比1962年規模更大的武裝衝突,換來中印邊境三十年的和平。如果印度莫迪政府能正視中方警告妥協撤軍,雖然有失顏面,但中方勢必會在今後邊境建設中顧及印方感受,也會更加尊重印度在南亞和印度洋的大國地位。如果最終是中方妥協或者爆發小規模武裝衝突,中國勢必會加強西藏地區和中印邊境的國防工程建設和軍事部署,改變中印邊界長期軍力失衡的現狀,並更深介入南亞的地緣政治鬥爭中,印度很可能會長期面臨中巴兩個軍事強國的威脅。如果中印因「洞朗事件」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或者衝突長期化,對中印兩個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大國而言都會是雙輸的結果,唯一不同是目前中國的承受力會遠大於印度。

                                      KMTWB
                                   2017年8月5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23: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