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紐約時報: 十年後,IMF總部會遷至北京嗎?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7-7-28 12: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AVANTIKA CHILKOTI 2017年7月26日    紐約時報中文網

  

  Stephen Jaffe/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周一在華盛頓全球發展中心的一場活動中講話。她笑稱透過自己的「夢想望遠鏡」看到,到2027年時該組織總部可能會在中國。

  華盛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周一開玩笑說,她舉起了「夢想的望遠鏡」,看到了將該組織總部遷至中國的可能性。

  「屆時我們可能就不是坐在華盛頓了,」拉加德在這裡的一場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活動中說道,她在講話中展望了2027年的IMF會是怎樣的一番模樣。

  拉加德也許是在開玩笑,但她的話反映了世界領導人的一種關切,他們擔心美國在國際機構中的角色將發生改變。IMF章程規定總部應該設於其成員國中的最大經濟體內。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行將結束之際,美國、英國及其他大國齊聚布雷頓森林,以求穩定世界經濟,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總部皆設於美國首都的決定,反映了這個國家無與倫比的經濟實力。而鑒於印度、中國等國的經濟增長,這個決定時常遭到質疑。

  隨著由中國支持的地區性機構的崛起,比如與世界銀行分庭抗禮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北京已經表現出在世界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意願。

  特朗普總統憑藉反全球化的競選綱領入主白宮,誓要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重寫一些締結已久的貿易協議,自那以來,包括拉加德在內的世界領導人一直在密切關注美國的全球角色轉變。

  美國這個國家正在和IMF走向不一樣的方向。在其首都的眾多聽眾面前,拉加德的確淡化了美國這種做法的影響。

  「首先,世界在改變,」拉加德說,她指出如今GDP總額的60%左右來自新興國家和低收入國家,全球增長的80%來自於它們。

  「其次,人們應該多看行動,少談信條,看看實際上在做些什麼。什麼地方是真的在投資?」

  然而分析人士認為,儘管有拉加德的這番話,美國在IMF的否決權讓華盛頓依然在這個機構內扮演著關鍵角色。伴隨著美國政府的每一次換屆改變,基金組織領導層一直在小心翼翼地保持與白宮的緊密關係。

  「我們在華盛頓的轉向無疑會讓她深為擔憂,但是煽動性的言辭對她沒什麼好處,」對外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級研究員本·斯太爾(Benn Steil)說。

  「說到底她是股東的僕人,當然,她是一個在該機構有著無上權威的僕人,因此她最多就是做出一些激勵。」

  在周一的講話中,拉加德還談到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其中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為3.5%,到2018年會增至3.6%。

  鑒於脫歐的風險,報告下調了對英國的預期,而由於拉加德稱美國的「財政發展和基建投資未能達到我們預想的程度」,因此也被下調。

  她認為世界經濟中期主要風險是不平等,以及對全球化、世界貿易和技術突破的「抵觸」。

  她提醒人們注意那些感到被全球化遺棄的人——他們覺得「自己從中得不到任何好處,因此民粹主義的聲音就開始響亮起來,壓過了其他力量」——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認為,正是這種聲音促成了特朗普在去年十一月的勝利。

  在笑稱IMF總部十年後可能遷至北京后,她也表達了對中國的巴黎協議承諾的憂慮。

  「要確保工作人員願意漂洋過海,十分關鍵的一點是中國對氣候變化的承諾真正得到尊重,並且有所行動,」拉加德說。

  翻譯:經雷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14: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