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度後院起火:大吉嶺騷亂頻發欲獨立建邦

[複製鏈接]

37

主題

37

帖子

30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向術兵 發表於 2017-7-26 09: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印度後院起火:大吉嶺騷亂頻發欲獨立建邦

2017年07月26日 06:45 新華網

提起「大吉嶺」,多數人大約只知它是世界有名的紅茶產地。過去,這個位於印度西孟加拉邦的著名茶鄉憑藉植被豐富的高山生態和一年五季的多變氣候,一直以平和靜謐的田園風情吸引外國遊客。然而,今夏大吉嶺「風暴」驟起,寧靜不再。

今年6月,因西孟加拉邦政府在全邦公立學校將孟加拉語列為必學科目,大吉嶺地區佔多數的說尼泊爾語的廓爾喀人發起抵制抗議。在此後一個月時間裡,局勢不斷惡化,騷亂頻發。7月20日,當地兩個政府辦公室被抗議者燒毀,7月上旬臨時部署的印度軍隊也匆匆撤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印度民族融合過程中的歷史遺留和現實治理問題是這場「風暴」的根源。

[曾經兵戈之氣 今日茶鄉暗流]

7月9日,廓爾喀分離勢力支持者在新德里集會遊行,要求印度軍方從大吉嶺地區撤軍,同時主張獨立建邦。在集會上,遊行隊伍打出長達110米的旗幟,象徵廓爾喀人110年的「獨立」鬥爭史。

要知道,1947年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獨立至今不過70年。顯然,大吉嶺此番風波,並非地方與中央矛盾那麼簡單。

在大吉嶺歷史上,尼泊爾、錫金、孟加拉和英國殖民者的勢力長期糾纏不清。1765年,當地原住民雷布查人以錫金國王的名義修建了名為「大吉嶺」(Dorje Ling)的寺廟。這個源自藏文的名字意為「閃電之地」或「金剛之洲」,後來這塊山間高地也以此為名(英譯名后拼寫為Darjeeling)。18世紀末,來自尼泊爾的廓爾喀人引兵至此,用20年左右的時間將其納入尼泊爾版圖,但很快在1814年與英國殖民者的戰爭中落敗,將該地區拱手讓出。隨後,這片土地被英國人扶植復國的錫金收回。

19世紀30年代前後,英國人開始逐步開發大吉嶺,建設療養院、茶園等,使之逐漸成為殖民者以及印度王公貴族的避暑勝地。19世紀40年代末開始,英國殖民者和錫金王國關係惡化,摩擦不斷。英國人在隨後的十幾年時間裡逐步將大吉嶺地區的控制權收為己有。1866年,大吉嶺地區正式形成目前的版圖和規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1: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