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伯庸:穿越回古代怎麼寫好一份勸進表 (中)

[複製鏈接]

407

主題

1250

帖子

345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不知所謂。

Rank: 4

積分
34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好,現在勸進表的前期準備做完了,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實際操作環節。在動筆之前,請問自己兩個問題。

一個是Why-為什麼皇帝要換人?

一個是Who-憑什麼換你?

這是將來天下人都會問的問題。能答出這兩個提問,一封勸進表基本就算是完整了。

先說說Why。

根據「一層窗戶紙」的原則,你已經知道了,要勸進的對象想當皇帝,但不能明著說。Why的意義就在於,你要替他找出一個冠冕堂皇的客觀理由,甚至需要提出一套理論,來論證這屆皇帝已經不成了,該換了。

尋找這種理由的方式,可以分成「三個挾持」。

第一種,叫做挾天自重。

要給勸進表戴一頂大大的帽子,先把天道義理、命數氣運、歷史規律等大詞兒祭出來,站穩了大義立場,然後再跟自己的私貨緊緊綁定,無往而不利。

比較簡單的做法,是展現一條波形圖,告訴大家天眷是時刻在變化中的,時有波峰,時有波谷。

比如南朝宋群臣向劉義隆勸進表的開頭,就很簡潔地鋪排了二十個字:「否泰相革,數窮則變,天道所以不謟,卜世所以靈長。」 高屋建瓴地從哲學角度,揭示了天道規律。潛台詞是,天都時常變化,你說皇帝變不變?

如果覺得說服力不夠,可以把這個道理做得更複雜一點,讓天道和皇權之間建立起一個函數關係,一者變,另外一個也會跟著變。

比如謝朓給南齊明帝寫的勸進表,開頭就列了這麼一個函數:「時乘在御,必待先天之業,神化為皇,乃葉應期之運。」 把皇帝和老天爺的關係做了一個詳細闡釋。

當然,你如果數學好,又不嫌麻煩,還可以設定一套更複雜的理論。

比如以蘇林給曹丕寫的勸進表為例,開篇就是這麼寫的:「天有十二次以為分野,王公之國,各有所屬,周在鶉火,魏在大梁。歲星行歷凡十二次,所在國天子受命,諸侯以封。」

這個十二次是歲星紀年法,簡單來說,就是把天空分成十二個區域,歲星運轉到哪一個區域,會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稱十二次。蘇林的意思是,每一次,都對應一個朝代的命運。比如周代對應鶉火,每次大事比如文王受命、武王伐紂,其年都是歲在鶉火。而魏對應的是大梁,從曹操討黃巾開始,每次和魏國有關的大事,都是歲在大梁。

接下來,他在勸進表裡用了幾百字,詳細闡述了這個理論,然後話鋒一轉,說「魏以改制天下,與時協矣。」

這是很高明的做法,先建起一套天命演算法,不提曹魏,咱們先算大周。大周得國最正,演算法無可辯駁,等到你接受了這個設定,再把曹魏代入公式一算,哎喲,大魏代漢也成立,真的是天命所歸哎。

還有比蘇林更不怕麻煩的。

東晉末年,劉裕籌劃登基,各地官員紛紛勸進。當時的太史令——也就是天文台長——駱達在自己的勸進表裡,甚至講了一個數學故事。

話說有個冀州的道士,叫釋法稱,跟他的弟子說,江東有個姓劉的將軍,是漢室後人,我給了他三十二塊玉璧,還有一塊鎮金餅,這是劉氏的命數。漢代從建武到建安,一共一百九十六年,曹魏從黃初到咸熙,一共四十六年;晉代從泰始到今天,一共一百五十六年,這三代從興起到禪讓的年份,裡面都有個六字哎。

這個演算法的核心意思是:當每一個朝代的年齡里含六這個數字時,就有可能會發生改朝換代。

這是典型的湊數,可劉裕偏偏就信這個。別人上表,他還有點扭捏,駱達這一份遞過來,劉裕立刻大為滿意,大筆批道:「六六六。」

諷刺的是,劉裕沒想到。等到劉宋末年,權臣蕭道成打算奪位之時,一個叫陳文建的官員跑過來,又把釋法稱的故事又講了一遍,還給續了一段:「劉宋從建國到今天,恰好六十年,裡面也有個六,六始六終,看來齊王您果然是上膺天命了。

嘿,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真是太六了。

第二種,叫做挾賢自重。

這種方式不用麻煩老天,需要請出幾位先賢。你需要把古代那些改朝換代的例子羅列一遍,證明上古大賢們也是這麼乾的,他們摸得,您怎麼就摸不得了?

蘇林的同事辛毗在勸進表裡就是這麼寫的:「臣等以為天命不可稽,神器不可黷,昔周武中流有白魚之應,不待濟而大號以建,舜受禪大麓,桑陰未移,而已陟帝位,所以祗承天命者,若此之速也,故無固讓之義,不以守節為貴,必信於神靈,而符合於天地也。」

白魚之應,是說周武王有一次乘船渡河,一條白魚跳入舟中。商以白為貴,白魚入舟,恰好是周代殷商的徵兆。受禪大麓,是指堯有一次指派舜去一片林麓,適逢大雨,舜躲在一棵巨大的桑樹之下,因此沒有迷路,堯遂有了禪讓之意。有大舜、姬發這幾位古人來陪綁,曹丕代漢,也就不算啥事兒了。

魏臣們上的另外一本勸進表說得更直白:「有唐世衰,天命在虞,虞氏世衰,天命在夏;然則天地之靈,曆數之運,去就之符,惟德所在。」 看看,堯舜禹三代都是衰興接替,可見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

關於這個手法,還有一個有趣的例子。靖康之恥時,趙構泥馬渡江,緊鑼密鼓地準備登基事宜。可是徽、欽二帝還在,他的繼承順位又不高,法理上有點說不通。這時有人適時出來勸進,是這麼說的:「獻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獨在;漢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興。」

這兩個典故用得非常巧妙。晉獻公一共九個兒子,只有重耳及時跑出去倖存下來,用這個典故,既低調地講明趙構的處境,又把這段窘事化為讚頌;而把趙構比成光武,同樣是承認了宋室失去北方的事實,期待他能和劉秀一樣,再次中興漢統。而且為了對齊字數,特意不提西漢十二帝,改說十世——從劉邦到孺子帝劉嬰,恰好是十代人。

這兩句話是出自元佑孟太后的勸進表,不過她只是署名,代筆的人是汪彥章。這個用典技巧,可是太高明了。

第三種,叫做挾時自重。

除了上談天文、縱論歷史之外,勸進表還得接地氣,需要從時政角度談談登基的必要性。畢竟前兩者有點虛,只有現實才是最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東西,以此為論據,說服力會極有質感。

如果此時正逢亂世或亂世剛結束,那麼就要極力痛陳天下之慘,抑到極致,然後話鋒一轉,說如今亟需一位明主撥亂反正,解萬民於倒懸云云。

司馬睿南逃之時,北方已是神州陸沉、中原凌夷。王導和紀瞻前來勸進,一上來就挑明了這個狀況,先抑后揚:「二帝失御,宗廟虛廢,神器去晉,於今二載,梓宮未殯,人神失御。陛下膺錄受圖,特天所授。使六合革面,遐荒來庭,宗廟既建,神主復安。」

煌煌正言,連續用「失御」、「虛廢」、「未殯」幾個詞,把氣氛抑至最低,然後陡然拔高,強調天子即位,不為私慾,而是為了再建宗廟,讓神主復安,一抑一揚之間,力度頓生。

說白了一句話,讓你當皇帝不是為了爽,是因為有正事要你做。

順便說一句,紀瞻這個人,在勸進錶的歷史里值得一書。因為司馬睿當時驚魂未定,對帝位還不是那麼熱心。王導和紀瞻勸了半天,連龍椅都準備好了,司馬睿還是游疑不決,讓殿中將軍韓績把御座給搬開。韓績剛要動手,紀瞻一聲大喝:「咱們皇上的座位,那是上應星宿,敢亂動者斬!」 韓績嚇得不敢近前不說,連司馬睿都不敢吭聲了——勸進勸成這樣,真是一景。

如果世道相對沒那麼差,這話該怎麼說才好?也有辦法,把聚焦點縮到具體某一個壞人身上。

南朝劉宋之時,太子劉邵弒殺了父親宋文帝劉義隆,天下聳動。劉義隆的第三子——即後來的孝武皇帝劉駿起兵討伐。叔父劉義恭因為被懷疑勾結劉駿,被劉邵一口氣殺了十二個兒子。劉義恭大怒,跑出去給劉駿寫了一封勸進表:「今罪逆無親,惡盈釁滿,阻兵安忍,戮善崇奸,履地戴天,畢命俄頃,宜早定尊號,以固社稷。」

這裡的「罪逆」,即指太子劉邵。劉義恭痛斥這個兔崽子惡貫滿盈,早晚得死,您要是做了他,那登基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兒了。

可如果世道本來就挺太平,那就更簡單了。亂世需要明君,那盛世更需要明君嘛。

有一篇勸司馬昭加九錫的勸進表,很充分體現出了這「盛世需明君」的思路:「況自先相國以來,世有明德,翼輔魏室以綏天下,朝無闕政,民無謗言。」 ——這是誇獎司馬懿一手締造的盛世,然後戲肉來了——「明公宜承聖旨,受茲介福,允當天人。元功盛勛光光如彼,國士嘉祚巍巍如此,內外協同,靡愆靡違。」 這是誇司馬昭是個好人,周圍的手下也都是國士,可謂人才濟濟,內外用心。

在這層層鋪墊之下,作者逐漸把文章推向高潮,勸進表在最後如此寫道:「今大魏之德光於唐虞,明公盛勛超於桓文。然後臨滄州而謝支伯,登箕山而揖許由,豈不盛乎!」

許由、支伯是堯帝時代的兩位賢士,堯曾經考慮過把位置禪讓給他們,但兩者皆不受。這是拐彎抹角地把司馬昭捧到了三代的高度,末尾四字點題:這個時代,豈不就是盛世了嗎?

這篇勸進表寫得相當有水準,言辭雅馴,典故精詳,文筆可稱得上「清壯」二字,構思也十分巧妙。它的篇名叫做《為鄭沖勸晉王箋》,作者叫阮籍。

等等,竹林七賢里的那個阮籍?他不是最討厭司馬氏嗎?怎麼會寫這麼一篇舔司馬昭的文?

原來這事兒和一群拖延症患者還有關係。

大魏朝廷準備封司馬昭為晉王,加九錫。這是一件大事,按照標準流程,司馬昭要表示辭讓,然後諸位公卿將校聯名上一份勸進表,勸他接受,然後司馬昭才勉為其難地同意。

可眼看交勸進表的死線到了,大家碰頭一問,發現誰也沒寫,都指望別人準備呢。這可麻煩了,沒有勸進表,辭讓的戲就沒法演了,你總不能讓司馬昭學拿破崙,自己去搶王冠吧?

司空鄭沖急了,急急忙忙派人殺到阮籍府上,催促他速成一篇勸進表,好應付作業。使者到府上一看,阮籍喝得酩酊大醉,正趴在書案上呼呼大睡。使者推醒他,說明來意。阮籍到底是天才,一揮而就,書成此篇,連改都不用改,時人譽為神筆。

裝醉是阮籍的成名絕技。鍾會每次問他政見,他都故意喝醉不答;司馬昭想找阮籍聯姻,他敢連續裝醉了一個多月。這次晉王受封,恐怕阮籍也是想故伎重演,把勸進的風頭避過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沒料到滿朝文武這麼不靠譜,不寫作業還則罷了,還找他來代筆。

阮籍不是劉伶那種狂放,也沒嵇康那麼不羈,面對百官催稿實在推卻不過,只好勉強寫下了這麼一篇算是人生污點的勸進表。據說阮籍寫完是篇不久便即離世了,大概是心裡覺得特別窩火吧。

不過阮籍也做出了文人式的反擊,在勸進表裡埋了一枚小小的彩蛋。在這篇表的末尾,上承「豈不盛乎」,他接了這麼一句話:「至公至平,誰與為鄰!何必勤勤小讓也哉?」 ——公指公義,平指清平,都是經常用來修飾盛世的詞。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您的治政之下,國家的公義和清平極致到簡直沒朋友,何必天天絮叨辭讓這點小破事啊?

這是句恭維話,可怎麼聽都像是逼急了的反諷,我一朋友跟家人吵架,他媽就愛說「是是是,全世界就你最明白。」 和這句話的味道差不多。所以我覺得阮籍這是反話正說,把你誇到了極致,才顯得十足諷刺。這也算是小小報復吧。

扯遠了,咱們還是回到勸進表上來。

總之,挾時自重的意思,是要論述緊貼於時事,無論是亂世還是盛世,都要引申到「時代亟需明主」這一個核心上。

事實上,大部分勸進表裡,很少孤立使用一種挾持,往往三者並用。先說一段歷史規律,再引一段前朝故事,最後強調在這個關鍵的歷史轉折時期,實在太需要一位皇帝了。無論天道也罷,先賢也罷,時局也罷,其實就為證明三句話:皇上可以換;皇帝之前換過;所以皇上現在也需要換。

這麼寫,文章看起來花團錦簇,邏輯關係層層遞進,自然就有說服力了。

好,接下來我們來說第二個問題:Who。

時代需要新君,沒問題,但憑什麼是他?怎麼不是別人?你選擇勸進的那位,有什麼獨到的優勢?

勸進表裡,必須得提供一個或幾個理由,證明你的勸主實至名歸。

這事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可以用「五個憑恃」來概括。

第一個,憑恃功績。

如果你勸進的那一位,是自己打下來的江山。那就直接誇他的功績就好了,反正乾貨多,不愁沒詞兒說。

比如曹操加九錫那會兒,群臣卯足了勁誇他「明公奮身出命以徇其難,誅二袁篡盜之逆,滅黃巾賊亂之類,殄夷首逆,芟撥荒穢,沐浴霜露二十餘年,書契已來,未有若此功者。」 這都是實打實的業績,不用編造,俯首皆是。

宋武帝劉裕的戰績,同樣豐富輝煌。勸進書里說「搜乘秣駟,夐入遠疆,拓土三千,申威龍漠。追奔逐北,揚旌江濆,偏旅浮海,指日遄至。番禺之功,俘級萬數,左里之捷,魚潰鳥散。」 每一句都是有根有據的讚揚,不算誇張。

以這些功績為理由,怎麼都說得過去了。

第二個,憑恃血統。

如果你勸進的那位,沒有什麼特別耀眼的功績,也沒關係。古代很看中血統出身,強調一下他的合法繼承資格也很重要。

比如劉備,半生顛沛流離,戰績委實不好吹捧,那勸進表裡就不提那些糟心事,高高舉起漢室宗親這塊大牌子:「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祇降祚,聖姿碩茂,神武在躬,仁覆積德,愛人好士,是以四方歸心焉。」

當時去漢未遠,人心思舊。劉備一直靠「漢室宗親」這塊牌子宣傳自己,佔了一個興復漢室的大義名分,效果卓著。群臣勸進的時候,自然腰桿也直得很,不愁沒話可說。

不過仔細研讀這句話,你會發現,除了血統之外,劉備的優勢還在於「仁覆積德,愛人好士」八個字。這就提醒了我們,血統這件事,不宜單獨拿出來說,會被人譏笑是靠生殖器上位,一定要配以功勛或德行,血統既正,人品也好,多維度多角度進行稱讚,這樣才顯得好看。

稍微晚一點的西晉末年,劉琨對司馬睿就是這麼勸進的:「陛下道邁大宗,勛莫與二,且以親以賢,義實兼之。」 這話說的太有水平了,十九個字,列舉出了血統、功勛、德行、能力等一系列優勢點,信息量巨大。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和太子李亨分開跑路,一個去了蜀中,一個去了靈武。裴冕、杜鴻漸、崔漪偷偷去勸進李亨:「主上厭勤大位,南幸蜀川,宗社神器,須有所歸,天意人事,不可固違。」

前頭用「厭勤」、「南幸」四字,先不留痕迹地貶了玄宗一通,然後又強調說「宗社神器,須有所歸」,這就是在強調血統,告訴李亨天下只有你最有資格繼承皇位。這時李亨還有點猶豫,那三個人意識到光強調血統不夠,李亨的底氣不是很足,趕緊又補充了一句:「殿下藉累聖之資,有天下之表。元貞萬國,二十餘年,殷憂啟聖,正在今日。」

這句話,是有典故的。「殷憂啟聖」四個字,正是出自咱們上面一個例子——劉琨給司馬睿的《勸進表》,原文是:「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聖明。」 前一句是「多難興邦」這句成語的源頭,指國家歷經災難可以更為堅強;后一句的意思是,人要時刻保持憂患意識,能夠開啟聖思與哲思。

那三個人的意思是,殿下你不光血統好,本身悟性也不低,只要稍微多琢磨一下當前局勢,不難成為聖賢。血統之外,你的資本可千萬不能為零啊。

李亨一高興,立刻在靈武揚旗稱帝。李隆基在蜀中聽說這事時,已經來不及了,只好乖乖去做了太上皇。

揣著糊塗裝明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19: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