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更欽佩劉曉波的前妻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 石假裝 於 2017-06-30 07:04:02
 
  每次網上出現關於劉曉波的文章時,我就想到他的前妻-陶力,他們中學開始相戀,婚後育有一子,89天安門事件時陶力託人給劉曉波帶去3000元,讓他能逃就逃,不要管自己和孩子。不該忘記劉曉波身後有過這樣一位低調無私的女人。

  在網上尋找陶力蹤跡,看到一下兩篇報道:

  據曉波自己供述,前妻與其離婚前妻錯在曉波自己,而不在前妻。在《末日倖存者的獨白》中,曉波反省道:「陶力,我的前妻,我兒子劉陶的母親,無論是在我們沒有離婚時,還是在我們離婚時,我都對不起她。除了我放蕩的生活給予她心靈上、身體上的痛苦和絕望之外,我參與「八九抗議運動」的風風雨雨,也始終令她懸著心;在驚嚇中度過了我回國后的日日夜夜。

  不管「八九抗議運動」的結果多麼慘烈,不管我因此受了多少磨難,統統與陶力無關,一切都是我咎由自取。是我自己要回國、要投入、要絕食。我在外面風風火火,有刺激、有觀眾、有名聲,即使受難也不會白付代價,即使死了也只能自己負責。而她呢?她得到的是什麼呢?除了痛苦、驚嚇、焦慮、揪心,除了疾病的折磨、撫養孩子的艱辛、卧床兩年和病魔搏鬥之外,她一無所得。當我在「八九抗議運動」中面對歡呼的人群時,我從未想到她和孩子;當我面對成群記者、閃光燈,自我感覺良好地討論時事時,我從未想到過她的痛苦;當我在廣場上和其他女人調情時,更沒有想到過她那受過多次傷害的心靈還在滴血。因此,陶力與我離婚,無論在什麼時侯、什麼情況下都是理由充足的。象我這樣生性放蕩而又貪戀社會功名的人,根本就不配有家庭、不配做一個負責的丈夫和父親,不配得到陶力的愛。」

  而陶力在與曉波離婚的所做所為完全對得起曉波,她對曉波的愛和關心令人感佩。比如《獨白》有一段劉的戰友高新的話:「。。。中午到了北師大,去陶力家,安慰了她一陣,吃過午飯,就回家了。陶力讓你在外面躲一躲,能出國就出國,不要考慮她和孩子,這是陶力托我帶給你的三千元錢。真沒想到我們還能見面。」

  又說:「昨天晚上槍聲一響,陶力就到北師大東門前等你,從半夜十一點半一直等到天亮,等到從廣場撤下來的學生全部返校。她沒有找到你,以為你非死即傷,她哭得眼病又犯了。」

  劉曉波自己回憶在天安門廣場絕食時:「六月三日一整天﹐來絕食棚看望我們四人的親人和朋友絡繹不絕﹐絕食棚幾乎成了接待站。我的妻子支撐著虛弱的病體來看我﹐她一見我就哭﹐什麼也不說﹐一個多小時﹐她是在淚水中度過的﹐我也手足無措﹐不知道用什麼能夠安慰她﹐她臨走前﹐緊緊地抱住我﹐彷彿要讓我跟他回家。」

  又如,徐星在《我所認識的劉曉波》(一篇罵劉的文章)中提到:「。。。這時見面接觸多了一點兒,搓飯,喝酒免不了的事,加上另外幾個朋友,妻子們各顯手藝,幾家爭鳴,那時劉小波和他的妻子住在北師大的一個筒子樓里的一個單間房子,七八個人來吃飯,陶麗的身體很槽,忙忙叨叨地做飯,真是難為了她 。。。」

  陶女士為劉曉波做出的犧牲和承受的苦難即使不及劉霞女士,但同樣不能不令人同情,令人感喟。離婚之後,雖然可以避免政治上的騷擾,但一個離了婚的女人,一身疾病,獨自撫養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其生活艱辛可知。現在曉波獲得了巨大的榮譽,陶女士以其曾經遭受的不幸,似乎不應被人遺忘,似乎亦有資格可以分享這一榮耀。

  劉小波和現任妻子劉霞

    

  《劉曉波傳》的作者余傑說他的書是客觀的,寫了劉曉波的缺點,比如對家庭沒有盡責,花心。六四時,山雨欲來,妻子哭求他不要再去參與,他仍走去廣場,還和女記者,女學生崇拜者調情,以至於一起絕食的侯德健覺得自己當大燈泡不爽要投訴。

  劉曉波的前妻陶力,婉約動人,是他們中學時期的校花,出身書香門第,學習也好。劉曉波是壞孩子,和所有平凡的故事一樣,壞孩子追到校花,令她對自己改觀。因為愛情,劉曉波考了北師大的研究生,終於可以將戶口調到北京,二人翌年結婚,不勝甜蜜。

  但婚後的劉曉波和普通男人一樣,很快就過了蜜月期,醉心功名,頻頻發炮,嘩眾取寵。但那時的學問,是真學問,劉曉波的博士論文答辯,請來的都是業界名家,從上海請來王元化。整個答辯會,幾乎萬人空巷,改到大教室舉行。順利通過答辯。(此處有些誇張,他研究的題目需要請外面的教授,改到大教室答辯,是中文系學生想看名師。紀實文學用詞更該準確。)

  天安門事件發生后,劉曉波和妻子越行越遠。我覺得陶力的一番話頗有道理,她說:曉波,你口口聲聲說和現在的世界格格不入,不合作,其實我才是最不合作的,我根本漠視這個世界。不去參與他,而你這麼熱情,恰恰證明你非常想擁抱這個眼前的世界。可惜這麼好的妻子,劉曉波沒有珍惜。

  天安門事件后,妻子陶力帶著兒子劉陶遠走美國,從此隱姓埋名,直到今天劉曉波獲獎,沒有任何媒體能找到她,採訪到她。她是做兒童文學研究的,自小父母都是外國文學教授,歐風美雨。她能做到這樣,令人佩服。實在是諾獎獲得者妻子中的典範。

  註:陶力隻身一人先去美國,父母替她照顧孩子直到中學畢業。

       大家關心惦念劉曉波之際,我貼此文不是成心減低他的形象,只是我真的好心疼陶女士,她愛劉曉波更深,受的傷害是雙重的,而她剋制著······。她隱身的那麼利索讓人惦念、讓人佩服。

  希望她健康愉快,希望她過上世外桃源般的幸福日子。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7-17 06: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7-7-17 06:14 編輯

摘自維基百科
劉曉波「沒有敵人」的言論在較激進民主派中有爭議性[167]。因此他一般被視為溫和民主派[168]。流亡華府的魏京生告訴法新社:「以我的觀察,諾貝爾和平獎之所以頒給劉曉波是因為他與絕大部分的民運人士不同。他對政府有更多合作的表態,對其他受苦的反抗者有更多批評。」[168]
在全球各界看好劉曉波奪下諾貝爾和平獎寶座之際,10多名因推動中國民主活動而被迫流亡海外的人士,集體發表公開信反對劉曉波取得諾貝爾和平獎,同時揭露此前曾曝光的《呼籲頒諾貝爾和平獎給劉曉波》[169]公開信是發起人盜用他人姓名所進行的連署活動《紐約時報》報導,在這封發表的「反對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公開信中,包括曾在六四民運期間向毛澤東遺像丟雞蛋而入獄16年的魯德成與在六四運動中被流放貴州的袁紅冰等14人皆連署。其中公開信主要聯絡人倫敦大學學院許毅稱:「他(劉曉波)的行為是為自己謀名利,在關鍵的時刻表現軟弱,沒有辦法成為楷模。」並表示「若他真的得獎,那真是像吞下一隻蒼蠅這麼噁心。」但即使連署者全是反共的民運人士,也有外界質疑公開信是為中國當局打手,不過這種說法被許毅反駁[170]。

中國異議人士抵制劉曉波拿和平獎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0-10-11. 2010年10月08日 蘋果日報

原來推薦他獲得諾獎的推薦信,有冒名造假情況。而且被很多著名的民運人士所強烈反對!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7-17 06:23 | 只看該作者
 但婚後的劉曉波和普通男人一樣,很快就過了蜜月期,醉心功名,頻頻發炮,嘩眾取寵。但那時的學問,是真學問,劉曉波的博士論文答辯,請來的都是業界名家,從上海請來王元化。整個答辯會,幾乎萬人空巷,改到大教室舉行。順利通過答辯。(此處有些誇張,他研究的題目需要請外面的教授,改到大教室答辯,是中文系學生想看名師。


顯然是胡吹,1988年時博士生答辯,必須是需要5個評審人,二個是本校的,三個是外校的。所請評審人應該是對這篇博士論文有所研究,了解的教授。我就經常到外校和外地去參加博士生答辯!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13

帖子

15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6
4
理聞 發表於 2017-7-17 11:15 | 只看該作者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愚公移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8 07: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