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有趣才有詩意,眼界就是遠方!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古風君 微信號:gufengjun8

  這裡聆聽不一樣的古詩詞和美文,用文字溫暖你

  

  趣味是生活的原動力,趣味喪掉,生活便成了無意義。梁啟超說過,假如有人問我:「你信仰的什麼主義?」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義。」有人問我:「你的人生觀拿什麼做根抵?」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抵。」我生平對於自己所做的事,總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興會淋漓;什麼悲觀咧厭世咧這種字面,我所用的字典裡頭,可以說完全沒有。

  沒有趣味的人生是蕭索的、荒涼的,晉朝的殷仲文,晚年常鬱鬱不樂,大司馬府官廳前面有一棵老槐樹,有次他指著院子裡頭的大槐樹嘆氣,說道:「此樹婆娑,生意盡矣。」槐樹枝葉散亂,不再有生機了。殷仲文這兩句話,表現出那種頹唐落寞的情緒。

  

  這種情緒是再壞沒有的了。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社會,如果被這種情緒侵入瀰漫,這個人或這個社會算是完了,不會再有什麼長進。何止沒長進?什麼壞事都有可能發生。總而言之,趣味是活動的源泉,沒有趣味,也就沒了行動的力量。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當我們對讀書、音樂這些活動有了由衷的喜愛,生活將是地如此豐富多彩,有滋有味。這樣的生活充滿著詩意,沒有了趣味作支撐那還有什麼意思呢。

  唐太宗《帝范·崇文第十二》曾說過:「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自非上德,不可效焉。」以上等作為準則來效法,只能得到中等的效果;以中等作為準則來效法,因此只能得到下等的效果。這種追求的精神決定了未來的結局。

  

  南宋文學批評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也有類似的闡述:「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斯為下矣。」可見,無論做事還是治學,眼界一定要放寬,高定標準,這樣才能實現預期目標。

  自古文人士大夫喜歡登高作賦。杜甫詩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明代徐文長嘆曰:「八百里山河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燈火盡歸此處樓台」。登高而觀,眼界開闊,方能遍覽山河美景,激發胸中恣意的豪邁之情,留下一句句千古絕唱,令人嘆服。嘗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開闊的眼界能讓人對事物擁有更全面的理解,蘊育更博大的胸懷。

  

  有一次,池田大作問湯因比:「如果您可以選擇出生時間和地點,您怎麼選?」兩個人都是世界級的大師,一位是哲學家,一位是歷史學家。湯因比說:「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願意在公元元年出生在歐亞大陸的交匯點。」

  那時古埃及文明、歐洲文明與亞洲文明在這一區域匯聚並擴散到全球,親歷其間可準確觀察到各種文明形態對世界的影響。湯因比不愧是大師,眼界超越古今,凝注於歷史的蒼茫之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主要是為了開闊眼界。眼光有多遠,思想就有多遠,思想有多遠,成就才可能有多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4: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