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陳雲手稿揭開遵義會議謎團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24 03: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世紀歷史

  長征途中,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193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中共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批判了博古、李德的左傾軍事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成為中共黨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史稱「遵義會議」。

  

  隨著毛澤東的影響日益擴大,政治地位日益提高,對於這個會議的研究也就日益深入。然而,由於在檔案中沒有找到遵義會議的記錄,關於遵義會議的許多問題得不到解決。例如,遵義會議究竟何時開始,何時結束,出席者有誰……

  一份關於遵義會議的手稿的發現,一下子解決了許多歷史難題,引起廣泛注意。

  這份手稿,是1956年中共「八大」之後,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前往莫斯科,從蘇聯運回的一批中共檔案中的一件。手稿用藍墨水直行書寫,標題便是《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共八頁四千餘字。一看內容,便可知是當年傳達遵義會議情況的提綱,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內中透露許多關於遵義會議的重要而前所未聞的史實。

  可是,這份手稿顯得不完整,首頁上標明(乙),顯然還有(甲)。(甲)是什麼?不得而知。再則,這份手稿是誰寫的,沒有署名,也不得而知。因此,這份手稿在未得正式確認之前,無法公開發表。

  筆者在查閱有關檔案時,只在1959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檔案部的一份公函中,見到引用過這份手稿中部分內容,註明那是「一件未署名的文件」。那份公函表明,早在1959年,當時的中共中央檔案部已經注意到這份未署名的手稿。

  歲月飛逝,1985年1月,遵義會議五十周年紀念日快到了。為了使遵義會議研究深入一步,確定這份手稿的「身份」提到了議事日程上。於是,中共中央檔案館派人把手稿送到遵義會議出席者手中辨認,以弄清是誰寫的。

  手稿送到了在北京的鄧小平、聶榮臻、楊尚昆那裡,都認不出是誰的筆跡。陳雲是遵義會議的出席者,而且當年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不過,他正在杭州。所以,當在北京的鄧小平、聶榮臻、楊尚昆認不出是誰的筆跡之後,這份手稿被送往杭州。

  筆者訪問了當時擔任陳雲秘書的朱佳木。

  朱佳木回憶道:「我收到手稿原件,交給了陳雲同志。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他叫我,我進了他的辦公室。他說,『這是我寫的!』他的話,使我又驚又喜。 他的夫人于若木同志看了手稿,也說是陳雲同志寫的字。」

  「據陳雲同志說,這是遵義會議結束不久,他向部隊傳達遵義會議時寫的傳達提綱……」

  這下子,手稿的來歷查清了:又是出自陳雲筆下!這份手稿,是在遵義會議后,陳雲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各軍團幹部會上傳達遵義會議決議的傳達提綱。這份手稿,成了關於遵義會議的極為重要的歷史文獻。

  胡喬木對這份手稿進行了考證,認為這份手稿是於遵義會議后不久從雲南省威信縣到貴州省仁懷縣鴨溪鎮的行軍途中寫成的,因此寫作時間為1935年2月11日至3月11日之間。

  陳雲看了胡喬木就這一問題寫給他的信說:「具體時間我記不清了,但我同意你們考證的時間。」

  這樣,這份提及許多前所未知的關鍵性史實的手稿,署名陳雲,先在《中共黨史資料》第六輯上發表。接著,在遵義會議五十周年紀念日——1985年1月17日又全文公開發表於《人民日報》。

  陳雲手稿的發表,一下子澄清了許多關於遵義會議爭執不休的疑案……

  陳雲手稿指出:遵義會議「經過三天,完成了自己的決議」。由於從周恩來的一份電報中已查明遵義會議是1935年1月15日開始的,「經過三天」,也就是1月17日結束。這樣,遵義會議的日期查明了。

  陳雲手稿指出:「參加這個會議的同志除政治局正式及候補委員外,一、三軍團的軍團長與政治委員林、聶、彭、楊及五軍團的政治委員李卓然、李總政主任及劉參謀長都參加了。」

  這一段話,給歷史學家們幫了大忙。歷史學家們把那些當時不在遵義的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排除在外,一下子就確定了遵義會議出席者名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6人,即毛澤東、朱德、陳雲、周恩來、張聞天、博古。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4人,即王稼祥、鄧發、劉少奇、凱豐。

  陳雲提及的「林、聶、彭、楊」,即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再加上陳雲提及的李卓然,「李總政主任」——李富春,「劉參謀長」──劉伯承。此外,再加上李德和翻譯伍修權,還有中共中央秘書長鄧小平,總共20位出席者。

  陳雲手稿如實地記錄了遵義會議的主要精神,指出:「擴大會議指出軍事上領導錯誤的是A、博、周三同志,而A、博二同志是要負主要責任的。」A,也就是李德。博,即博古。周,周恩來。長征時,他們三人組成「三人團」,是中共最高領導機構。

  陳雲在會上和周恩來、張聞天等一起支持毛澤東,批判博古、李德。會議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毛澤東原為政治局委員),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軍內的領導地位。

  (據《中老年時報》王敏玉/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22: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