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資本出口為非洲帶來新機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4-11 02: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支撐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時代已經結束,並已轉變為全球最大的資本出口國,這種角色轉變為非洲各國提供新的機遇。

  

布魯金斯學會,國際發展中心 杜大偉 阿斯特麗德•R•N•哈斯

  中國最初在非洲的投資潮聚焦於自然資源開採。他們對金屬和能源的需求非常大,實際上全盤推高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這又相應地促進了整個非洲大陸的增長。

  中國支撐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時代已經結束,因為中國在許多行業都出現了產能過剩,並且正面臨投資增長緩慢的局面。這種需求減少導致了2014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整體暴跌,讓中國不太可能再次充當推升大宗商品價格的角色。更確切地說,中國現在已轉變成為最大的資本出口國。這為非洲各國政府提供了新的機遇,它們應該積極地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從這種趨勢中受益。

  吸引勞動密集型的價值鏈

  許多勞動密集型的全球價值鏈開始搬離中國。由於經濟發展和過去一孩政策導致的人口結構變化,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逐漸減少。此外,經濟增長也導致薪資整體上漲。這兩個因素意味著,在大多數勞動密集型商品的生產方面,中國不再擁有比較優勢。

  迄今為止,非洲國家在這些價值鏈中扮演著很小的角色。因此,當前受益於這種轉變的基本上是中國的鄰國以及其他亞洲國家。鑒於許多非洲國家擁有龐大且不斷增長的年輕勞動人口,它們也有潛力為這些生產過程提供勞動力。

  如果非洲各國政府能夠努力將哪怕是一小部分價值鏈吸引過來,那也能導致就業機會的大幅增長。然而,要做到這一點,整個非洲地區需要顯著改善投資環境。

  競爭和條件

  中國越來越多地出口資本也導致了發展領域的競爭,因為非洲各國政府不再完全依賴傳統捐贈國的援助。這讓它們處於更為有利的談判地位,而且援助條件整體也變得更為靈活。

  與此同時,有了可替代的融資選項也讓非洲各國政府在與中國投資者談判的時候擁有更大的籌碼,以確保後者能夠滿足基本的勞動和環境保障條件。

  更傳統的捐贈國在這種變化的局面下仍大有可為。對它們來說,一個引起興趣的新領域是為非洲國家提供資源和專長以幫助它們主動管理與中國投資者的關係。這方面的例子在非洲多地都出現了。

  例如,英國或美國企業受託監督管理中方的建築項目,以確保項目符合必要標準。另一個方面將是幫助非洲國家理解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公私合作關係。

  中國投資基本上瞄準能源和交通領域,如今也開始附加更為苛刻的經濟條件。由於中國本身在委內瑞拉等國家遭遇了貸款拖欠問題,因此投資者往往在貸款發放前要求對方擁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宏觀經濟評估的某些結果,以確保其有還款能力。

  挑戰與機遇

  中國在非洲的發展和投資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中使用的勞動力往往是中國人,即便在可以僱用當地人的較低技能的崗位也是如此。此外,中方除了在非洲各地的基礎設施和製造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以外,還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中小企業進入了非洲的零售和批發領域。

  鑒於這些企業往往更容易獲得信貸,而且能夠銷售更廉價的商品,非洲許多地方的商業界對來自它們的競爭感到不滿。不過,這些是非洲各國政府能夠而且應該積極應對的挑戰。

  中國崛起及其對非洲越來越感興趣應該被視為是積極的,非洲各國政府應該積極利用這種局面帶來的機遇。尤其是,非洲國家政府應該出台政策努力把那些正在搬出中國的全球價值鏈吸引過來,因為這可以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空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2: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