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是如何利用戰爭擺脫經濟危機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4-13 22: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無前例的大蕭條來臨】1929年10月29日,華爾街股市崩盤,著名的美國經濟大蕭條正式拉開了序幕。到1932年,工業生產總值降低了45%,人均收入減少了40%,1300萬人失業,200萬人無家可歸,5000所銀行倒閉,900萬個賬號被凍結。這樣的浩劫是美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儘管當時的胡佛政府頒布了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如提高關稅和刺激住房建設等。但經濟形勢並沒有因此而扭轉。(圖為破了產的股票經紀人削價賣車) (來自:騰訊財經)

  

  1932年羅斯福上任后,依舊為了拯救美國經濟而頒布了新政,包含了一系列救濟百姓和改革工農業的政策。就當一切都慢慢好轉的時候,1937年美國經濟又一次極度下滑,失業率又回到了1932年的水平。當一切都陷入絕望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當時沒人能想到,「二戰」結束時美國的經濟竟然復甦了:失業率下降到1.9%,GDP漲到了「二戰」初期的兩倍。「二戰」后,美國成為了世界頂級的經濟強國。很顯然,「二戰」對美國經濟產生了毋庸置疑的影響。那麼我們分析下,美國到底是如何通過「二戰」擺脫危機的。(圖為第32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 (來自:騰訊財經)

  

  【戰爭帶來的巨大的商品需求】經濟危機的根源是「供給和需求」的嚴重失衡,而戰爭是解決供需失衡的有效辦法,戰爭產生源源不斷的武器、彈藥、車輛、藥品等裝備、人力、資金需求,更因為交戰摧毀了供給能力,進一步放大。雖然美國起初並未參與二戰,可是當戰火在歐洲和亞洲蔓延時,美國政府知道他們要時刻為戰爭準備著。除了加強軍事、招兵買馬外,許多工業企業也開始向軍工轉型,很多汽車生產流水線都開始生產戰鬥機零件,漁業碼頭也停泊了軍艦,越來越多的曾被廢棄的美國工廠又重新開始了生產。(圖為1944年貝爾飛機公司的P-39Q-30-BE「飛蛇"戰鬥機組裝廠。) (來自:騰訊財經)

  

  【美企轉型軍工 大發戰爭財】在1942年,福特汽車公司停止了所有民用車的生產,並將全部資源投入支持戰爭的工作。由當時的福特掌門人埃德賽爾·福特發起的龐大戰時計劃正式開始。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福特一共製造了8600台四引擎的B—24「解放者」轟炸機,5700台飛機發動機以及超過250000輛坦克、殲擊車和其他戰爭機器。(圖為B—24「解放者」轟炸機) (來自:騰訊財經)

  

  另一家著名企業通用汽車公司也接受了大量軍事訂貨,總價格高達13081億美元,這還是保守估計。其中,美國在二戰期間1/4左右的坦克、裝甲車和飛機;1/2左右的子彈和步槍;2/3的重型汽車均來自通用汽車公司,可謂大發戰爭橫財!為了生產這麼龐大數量的軍工產品,通運公司旗下多個子公司都停止或減少了汽車的生產,如雪佛蘭分公司在美國國內的工廠從1942年開始變全面轉為軍工生產,直至戰爭結束。(圖為通用汽車生產的M24「霞飛」輕型坦克) (來自:騰訊財經)

  

  【二戰拯救了美國的失業人口】1941年美國政府頒布了《租借法案》,以中立國身份向外出口軍用物資,從而進一步增長了軍用物資的需求和生產。在之後的4年中,美國向英國和蘇聯等國提供了價值325億美元的物資。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正式向軸心國宣戰,進一步促進了工業的發展。1944年,美國的名義GDP達到174.84億美元,比1943年的136.44億美元增長了28.14%。(圖為大蕭條時期的美國家庭) (來自:騰訊財經)

  

  隨著市場對軍用物資需求的增長,勞動力需求也增長了。「二戰」期間失業率持續下降,戰後已恢復到正常水平,失業率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明顯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勞動力需求的增長。很多廢棄的工廠都重新營業,很多因經濟蕭條而失業的人也返回工作崗位。不僅如此,據統計還有近105萬本來找不到工作(如未成年人)或者不會去找工作(如家庭婦女)的人也因戰爭而加入了勞動力市場。(圖為工人在生產炮彈) (來自:騰訊財經)

  

  【婦女首次成為重要勞動力】美國經濟需要挖掘更多的勞動力。於是,婦女勞動力市場在當時顯示出很大的挖掘潛力。1890年時,只有5%的婦女加入了勞動力市場,而「二戰」期間,婦女勞動參與率突然開始了顯著的增長,而且這個增長的趨勢一致持續到了1990年。人們很快就發現女工人並不比男性遜色。當時民間還興起了「鉚工羅西」,一個身穿工作服手持鉚釘的強悍女性形象。即使是戰爭后,女工人們依然是越來越受到尊敬和信任,女性的就業率也直線上升直到現在。(圖為兵工廠的女工和「鉚工羅西」的海報) (來自:騰訊財經)

  

  【黑人經濟得到重要發展】不僅女性在就業市場上得到了戰爭的好處,一直在美國社會處於弱勢的黑人也因「二戰」而獲益。1941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建立了公平傭工委員會,確保所有人都可以在軍事工業公平就職,無論膚色,種族和國籍。一系列政策發布以後,在1940年到1950年間,黑人在就業市場上所佔的比率從16.2%升到了23.9%。上個世紀,黑人在美國的地位越來越高,而其中最多的變化就發生在40年代。因此可以說,「二戰」加速了美國黑人的經濟發展,並使得更多的就職領域向黑人打開了大門。(圖為黑人女性在兵工廠工作) (來自:騰訊財經)

  

  【戰後稱霸世界金融體系】二戰不僅讓美國成功擺脫經濟大蕭條,還站上了世界經濟的最高點。1949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價值246億美元,約19925噸。占當時整個世界黃金儲備總額的74.6%(這是戰後的最高數字),美國以此巨額黃金支撐了其「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並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兩大國際金融機構。 (來自:騰訊財經)

  

  【利用馬歇爾計劃恢復歐洲經濟】二戰結束后,美國迅速推出了馬歇爾計劃,擴大在歐洲地區的投資,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和協助重建。據統計,1946-1949年,美國對外投資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國資本輸出總額達1555億美元,占資本主義世界的一半左右。世界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率1948-1960年為6.8%,1960-1965年為7.9%,1965-1970年為11%。(圖為歐洲兒童領到的美國食物) (來自:騰訊財經)

  

  【日本將效法美國利用戰爭擺脫通縮?】美國曾利用戰爭拜託經濟危機,如今深陷危機的日本也有意效法?據美國財經網站zerohedge披露,日本財政大臣麻生太郎在談及日本如何擺脫通縮時說,「日本今天的境遇,與二戰前的美國羅斯福時期的經濟經濟差不多,美國靠第二次世界大戰走出通縮,今天,日本也需要找類似的觸發點。」麻生髮表此論時,首相安倍也在座。戰爭一旦開啟,毫無疑問將催生巨大的投資機會。(圖為日本財政大臣麻生太郎) (來自:騰訊財經)

  

  2016年3月29日,日本正式實施新安保法,向「可戰國」邁出重要一步,和平憲法名存實亡,日本戰後70年和平發展政策正式宣告走到盡頭。實施當天,日本通過史上最大規模國防預算,「防衛費較去年增加了1.5%,以針對中國活躍的海洋活動」,首次超過5萬億日元大關。種種跡象或許表明,日本正在醞釀通過在地緣政治上發揮更「積極主動」的作用,實現整體軍工行業的振興,甚至以此為支點,推動經濟走出通縮。中國等深受過侵略之苦的亞洲國家值得警惕。(圖為日本民眾反對新安保法) (來自:騰訊財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4: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