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早就想寫這樣的文章了.這篇文章是寫給所有在國外的遊子的,也寫給尚
在國內但正通過各種合法非法手段爭取成為遊子一分子的.不單隻對留學生.
我想說,你們中很多的人沒有弄明白什麼是生活的本質,就匆匆地逃離了故
園.除了少數人還會回來外,大部分人已經把自己的夢想追求寄託於異國他
鄉.除了極少數成功外,更多的是奮鬥的苦澀和深深的失落.你們的生活會比
在國內時更好嗎?我看不見得吧.大部分可能會說,我比以前有錢,我買得起
以前買不起甚至想都不敢想的東西.不錯,你們確實比以前有錢,但是錢是生
活的全部嗎?事實遠非如此.你們捫心自問一下自己真實的感覺吧.注意"真實"
二字.你們很多人在生活重壓下,根本就沒有細細嘴嚼生活的本質.說了半天,
什麼是生活的本質呢?
1.親情.
這是一種奇妙的感情,除了極少數六親不認的冷血動物,誰少得了它呢?當你隻身
漂洋而去的時候,你撇下了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戀人以至妻子兒女.有些人可能
帶走其中一兩個親人,有些人卻幾近生離死別.不要小看這些親情,有時候一個人能
否堅持下去就靠這些支撐.這些你在國內熟視無睹,覺得可有可無,有時甚至嫌為累
贅的東西是不是有價呢?它該值多少錢呢?十萬美元?百萬美元?我看應該超過這個
數.那麼你在國外奮鬥一輩子,你能掙得了這個數嗎?有些人不這麼認為,覺得只
有花花綠綠的美元才是錢,才能買房子、汽車。不錯,房子汽車重要,比你妻子兒女
更重要嗎?你的房子汽車沒有親人與你分享,你每天駕車獨來獨往,每晚回家空
對四壁,你覺得這樣你就滿足了嗎?你可能能找到一些人發泄一下需要,
得到一些慰籍,比如找雞,找馬路情人,但這些人提供給你的與你的家人給你的是
一個檔次的嗎?能相提並論嗎?有人說,現在交通、通信工具發達,多打電話,多
回國探親。這確實能解決一點問題,但總的來講還是不夠,而且代價太高,大多數
人是做不到的。舉例來講,孩子幾個月大甚至沒出世時你就走了。你的經濟實力不
足以把孩子接過來,不說幾年來的魂牽夢繞,幾年以後你有能力了,見到孩子了,
你能感到正常人家的那種親情嗎?儘管你已負擔得起孩子任何費用,但你的孩子和
你已不再象別人那麼和諧,嚴重的可能造成家庭危機,事實上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
有幾個人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是處之泰然、無動於衷呢?這時如果你能掏錢買到正
常人家的那種感情,你願意出多少錢呢?我看即使你傾己所有,你也願意買,而你
只不過買到一般人家都有的而且見怪不怪的很自然的東西而已。如果你沒有出去你
也自然而然的擁有它了。最本質的問題是奮鬥這麼多年的價值又在哪裡呢?有些單
身的朋友可能體會不到這點,覺得無牽無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不錯,比起有
家有口兩地分離的人,你暫時要好一點。有些幸運的人會找到一些摯友或戀人,生
活比較充實。現實是這樣幸運的人太少。拿在美國的留學生來說,很多人早過而立
之年,依然孓然一身,大部分人並非因為事業原因。要在美國找一個異性伴羽,談
何容易,相信身處其中的人都深有體會。普通的一個男生,畢業后就算找到工作,
在選妻子上也只能大打折扣,因為他的選擇是極少的。不說美國妞(包括美國華人)
是不能指望的(會有個別例子,不要在此抬杠),國內來的女孩也是寥寥少數,遠
不夠瓜分,分得一個尚且慶幸,大都更不必談愛情二字。很多人倉促結婚,很快又離。
就算兩人都有心維繫,但在滇沛流離之中(我這麼說並不誇張),誰能保證善始善終?
怎麼辦?有些人又殺回國內,閃電式結婚,省略國內年輕人享有的戀愛過程。事實
證明很多情況下只是為世界又製造了一個家庭悲劇而已。在國外的單身朋友,有多少
在國外擁有正常的戀愛?如果你在國內,說不定你早擁有幾遍這樣的戀愛了。這裡又
要問,這種戀愛值多少錢?那些「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概嘆應不是無感而發吧,
我想很多遊子對此句的理解會更深刻。缺少了這樣的親情,有些情況下是致命的。為什
么這麼說呢?一個人奮鬥總不是一帆風順的吧,總會有大大小小的挫折,比如失業、失
戀、離婚、生病、學業不佳等等。你可能在某幾年內不會碰到這些不好的事情,OK,
誰能保證你幾年以後不會碰到?只要你碰上一次,你就會發現你原來是如此的脆弱,
如此容易的被傷害。你金鋼鐵骨之軀包裹的只是一顆孤寂無助的與常人無異的肉做的心
而已,你會不需要撫慰嗎?最典型的例子是北大盧剛,學業不順,戀愛無著,心理失
衡,最終舉刀殺人自殺。有人會說,這人就這樣,在國內也會殺人,與在國外無關。我
看不見得吧。就我所知,他無疑是比較優秀的一類,在國內以他同樣的勤奮,會混到一
個不錯的位置。就算遭到挫折,有親人們每天的相濡以沫,心裡也會容易調整。他的錯
誤就在於選錯出國。象他這樣一個比較自閉的人,除了自家親人,外人能了解嗎?再傷
人的虎總還有馴虎師能調遣。還有我身邊的一例。一個年輕人,來加州留學,半年之內,
就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得了嚴重精神衰弱,看醫吃藥就不見好,心裡就快要出問題了。
自己又不願意就這麼個賴樣子回去,耗著。被我一番苦勸,找了幾個人把他硬塞上飛機。
一個月不到,他就回來了,但完全換了個樣子,神采飛揚。在家裡沒吃一粒葯,沒看一
次病,就好了。多麼具體生動的例子。我不知道,回來他能再挺多久。在國外,再好的
朋友都是忙人,病了很多時候是連杯開水都沒人給倒,一個人倒在那裡,覺得一切都那
么灰暗,世界末日來臨的樣子。醫院是不大敢去的。所以所有在國外的遊子,無不祈求
自己無病無災。在國內時,我太太在協和住了幾次院,每次我都去照料。次數多了,我
開完笑的對太太說,下次我換著你就好了,我也嘗嘗被照料的滋味,這裡有一半我是認
真的。在國內住一次院並不是令人恐怖的事,至少對我是這樣。然而,現在對我來講,
沒有比這再恐怖的事了。今年春節回北京看太太孩子,我不禁熱淚盈眶.我開始質疑自己,
我拋開他們在外面闖蕩究竟為的那般?最好的情況,我把他們接過來,我的太太是註定
不能工作的,對她來講,遠離自己的慈父慈母,丟棄自己舒適的工作,除了陪我以外,
她生活的樂趣究竟在什麼地方呢?她的感覺就會比在北京時好?我對此沒有信心。親情
這個東西,年紀逾大,逾是割捨不得。我想,到某個時候我會捲起鋪蓋,打道回府。對
此我不存在心裡障礙。我希望更多的人沒有這樣的心理障礙。
2、吃飯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美國人的科技發達,財源滾滾,但卻無法解決你們中大多
數人的吃飯問題。肯德基、麥當勞這些在國內時約會才去的地方,在這兒大多數人沒少光
顧吧。怎麼樣,在這吃的感覺和在北京的感覺還是不是一樣呢?如果這時另有一個地方提
供
正二八經的豆腦、油條、魚香肉絲之類,你還會選擇吃肯德基嗎?從吃飯上講,你的生活
質量下降是不容質疑的。忙忙碌碌的一天中,不少人連早飯都不吃,中飯啃幾塊發糠的面
包,條件好一些的晚上做頓飯補償補嘗。更多的情況是為了打工,連做飯的時間都沒有。
認識幾個人,晚上很晚才回去,一日三餐都湊合了。不錯,你吃的東西有奶有肉,有熱量
,
大概不會造成營養不良,但充其量只是填飽肚皮,有一丁點的享受嗎?而你掙的錢並沒有
充足到讓你每天都吃好的對口的中餐,況且在中國國土之外極少有正宗的中餐.在北京的
時
候,我基本上是三天一小餐,每周一大餐,中關襯一帶的餐館已吃遍。在自家吃飯,每天
都來一兩瓶啤酒。吃到這樣的水平,北京大部分人是可以的,我在北京的時候總體收入不
過
中等偏下而已!這是事實。如果你們在國內混,拿出你們在這邊的幹勁,還不要吃啥就吃
啥?
我知道很多人包括我每到吃飯時就犯愁。當你把吃飯都看成負擔時,你還能有其他什麼生
活
享受?從這個角度看,大多數國內老百姓都比你們幸福。那麼,吃飯這項造成的精神和感
官
的損失該值多少錢呢?
3、感覺
這是一個大而複雜的話題。生活的幸福體現在感覺愉快上。窮光蛋有時的感覺要比有錢人
好,
再有錢的人如果成天憂心忡忡,他的生活算幸福嗎?因此,這與錢有聯繫,但不是必然的
。
我說,大部分遊子的感覺是不愉快的,但沒有多少人敢於承認。人在國外,生活壓力大,
基本無依無靠,有不少人是承受不了,但又不得不承受。當然這無疑是對一個人的最好磨
練,
不見得就不好。然而,意志差的人這種生活未嘗不是一種災難,各種悲劇就因此而發生。
在
美國首先是語言問題。在學校里,情況好一點,人們英語說得比較標準。到校外,情況是
很
不一樣的,你接觸到是各種各樣的方言,如同中國的粵語、閩話,你一定雲山霧罩。這是
一
件很痛苦的事。有很多人只局限於自己人的圈子裡,就是語言久久過不了關。這樣一來,
無
疑影響找工作。找工作是頭等大事,人人都紅著眼。如果這事泡湯了,你的美國夢也就該
醒
了。留學生們為此真正練就了各種招法,即使自損人格也在所不惜,什麼活都有人干。在
國
內時端著的清高、儒雅、挑肥撿瘦等老爺作風統統見鬼去了,說施文掃地一點不過分。找
不
到工作的就一個學校讀到另外一個學校。美國很多高校中的老齡中國留學生為獨特一景。
更
慘一點的是有博士在餐館打工一打就是幾年,都麻木了,真不知道他們還能奢談什麼生活
。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決不回國,死活要賴在那兒。找到工作的也高興不到哪去,還要眼巴巴
的
等綠卡,急於解決身份。這裡又要極盡鑽營之能事。事實是大部分人是拿不到綠卡的。美
國
是一個自由的國家,但決不是一個慷慨的國家。美國本地人包括黑人對中國人的歧視我看
沒
有幾個人沒有領教,就是那些同文同種早你而來的華人都對你不正眼相待。道理擺在那裡
:
有誰希望跑來這麼多人搶他的飯碗呢?這種侮辱對心靈的創傷是難以言喻的。我不禁要問
,
這樣的創傷要值多少錢?在美國還算好一點,其它地方,情況更慘。那種流浪漂泊的生活
我
想並不是你事先想要的吧?一種無歸宿感、對前途的徨恐是很多人所感受到的。你此時的
感
覺絕對不如那些在國內呆在某個機構,散漫自由隨意的人。我想說的是,你在國內單位,
有
勤奮的自由,也有散漫的自由;但在國外,你只有勤奮的自由,沒有散漫隨意的自由。這
樣
的情況國內現在也正在變化,但不會變得這麼快。還有一點就是,在國內不會有半空踩雲
的
感覺,你可以干想乾的事情,除了犯罪。請不要在這裡找什麼官僚體制的原因,導致你不
能
干那不能幹這。比如你不想教書,誰能攔你跳槽下海或是自己開公司?總會有路的。在國
外,
你有這麼的隨意嗎?當你時刻處在生存危機時,你還會有陽春白雪般的感覺嗎?沒錯,你
拿
的是美元,比國內老百性有錢,但要看你在什麼地方花。在國外花,大部分人覺得自己是
窮
人。做窮人的感覺不會因為你呆在國外就良好吧?同樣,做富人在中國和在美國的感覺應
該也
沒有太大分別。不信,你揣上幾萬美元和國內某大款交談一次,你會發現自己表現得依然
是
窮人,大款依然是往日架勢,不會因為你絕對的錢數比他多而對你畢恭畢敬。他可以想如
何
花錢就如何花,出國旅遊對他們平淡無奇。如果你在他們那裡胡吹國外如何如何,定會被
笑
掉大牙。
當然人各有志,不可強求。不回來的人自有千條理由,他們也不會承認自己在國外艱難度
日
的處境。有些人覺得自己呆在國外,混得再怎麼慘,總比國內窩著的人高一頭。我勸這些
人
趁早收斂起來,免得遺下笑柄。有一個哥們在新加坡呆了幾年,就覺得不得了。回國與人
交
談張口閉口就是北京污染多麼危險,秩序多麼糟糕,住房多麼擁擠。可是剛下飛機,就往
路
旁的飯館鑽,可見其在新加坡飽受腸胃之苦。其後幾天,更見其逛迪廳,玩保齡。如果他
在
那邊也活得如此瀟灑,也算值了。但是,北京玩這些的年輕人又何其之多呢?有不少都買
車
了!要知道,買車對大部分新加坡人都是一個夢啊!就算比掙錢的
絕對值,很多國內的年輕人也並不在其之下。我春節回家見到的好幾個朋友每月已掙到一
萬
人民幣以上,而他們掙錢的時候無不比國外的朋友們輕鬆得多。有一個哥們,也就大專水
平,
幫公司搞證券發行,一年干成一家,分紅就以幾十萬元計,而僅僅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干
而
已!諸位遊子,如果你在國內,你怎麼知道那不是你的位置。按照你們的條件,在國內是
屬
於比較高的層次,如果加上你們在國外付出的辛勞,我想大部分人是會成功的。我這裡有
一
個預感:你們中很多人不僅會在國外感到失落,而且當有一天你決定返回的時候你會更加
失
落。因為你發現很多機會國內的人已捷足先登了,而且國內的人對國外返回的人的熱情正
在
減少。因為很多人在國外的經歷亦不過混口飯吃而已,真正有成就的人只不過鳳毛麟角。
你
拿出的國外文憑隨時間推移,會一點點的貶值。有些人可能只想先在國外多賺點錢回來花
,
這無可厚非。那麼從自己的生活質量出發,賺到錢后極早打算。那些真正在國外學技術、
做
學問的人,練好本領,有深厚底蘊后回來比較合適,過早回來對國家個人都無益。典型的
例子就
是陳章良,為名利所累,過早封劍回國,浪費國家大量資源。
諸位,話再說回到生活的本質。既然是本質的,那些表象的東西就不要算了。比如國外環
境
優美,秩序井然,高樓林立,轎車高級等。這些帶給你的只是瞬間的感覺罷了。當你自己
出入
的地方在窮人區的某個房子里,在郊區的某個低矮廠房裡,你的真實的感覺會因為你看
到那些高樓大廈而改變嗎?
後記
我並不是在此反對出國。一個人出國,有很多正面意義。他在國外謀生的時候,何償不是
為
國內減輕一點負擔呢?對不起,這裡用了負擔,雖然難聽,但某種程度上卻是事實。他學
到
真正技術的時候,何嘗不會為祖國作些貢獻呢?於他本人,經過一番磨難,去掉嬌懶之氣
亦
是巨大收穫。
--
一直不知道為什麼而活著,別人幹什麼我就幹什麼,讀大學是這樣,
出國留學更是這樣。也許是我愚笨,也許世界就是這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