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碎片化信息面前,如何保持深度思考能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3-23 22: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培養邏輯能力

  樹狀分析任務

  要學會深度思考能力,首先要懂得運用邏輯能力。

  邏輯能力是一個很大的範疇,但是對於我們普通上班族而言,學會其中一個分支就可以,那就是邏輯能力中的樹狀分析。

  在藝術史中,早期的設計者麥歇爾就以樹狀圖表達了藝術的視覺形式。後來的作品還有達朗貝爾的《人類知識體系圖示》、海克爾的《人類譜系演化樹》等。

  笛卡爾這哥們早在17世紀就說過:「哲學就是一棵樹,其中形而上學是根,物理學史干,所有其他學科,都是從這一樹榦中發展出來的樹杈。」

  

  海格爾的《人類譜系演化樹》

  這些樹的本質就是分類和順序。我們平常工作所應用的邏輯能力就是如此。

  市面上有一種「學說」很火,就是把任務或者信息分成四個象限。

  但對於大部分初學者而言,直接把這些任務或信息分個主次即可。

  老司機和菜鳥最大的區別就是,當老闆下達「一堆」任務工作安排(這些任務工作就好比碎片化信息)之後,老司機會從容悠閑地把任務分個主次,然後再分一個123,主要任務可以理解為樹榦,次要任務就是主幹里的樹枝。

  而菜鳥腦海里呈現的卻是一團亂麻,緊接著就慌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除了要對人物進行分類,明白他們的先後順序也很重要。

  如果很多信息乾貨之後仍然做不好一件事情,那就不是乾貨的錯,而很可能是你把這些乾貨的順序弄錯了。

  比如今天看見了A乾貨,明天看見了C乾貨,後天你又讀到了B乾貨,結果聯思考都沒有,直接認為當遇到這個事情的時候,需要先做A—C—B。

  那你可說是白讀了這些貨。

  2

  學會聯想「無關」的能力

  連接碎片信息

  學會聯想是保持深度思考能力的第二種方法。

  聯想「無關」的能力是一種建立結構的能力。很多碎片化信息看似毫無關係,實際都存在某種聯繫。

  我們平時要注意的就是把這些碎片化的信息,用思維粘貼起來。

  

  矽谷是不少人的靈感繆斯,每天輸出大量乾貨。很多人都以為,在矽谷工作的人絕大部分都具有天才工程師的背景。實際上,有一半人都是藝術學院出身的設計師。

  每個人都認為矽谷是一個以技術為核心的生態系統,但實際上,設計已經位於這部創新機器的核心。

  喜歡旅行的朋友們一定對Airbnb不陌生。無論你用手機上的App或者是網頁,界面是友好又安全的。

  從房東的與客戶交流的文本框大小,到按鈕位置,再到系統提示用戶的方式,每個細節都充滿設計師的心思,都是精心打磨出來的作品。

  畢竟Airbnb三位創始人中有兩位,都是是在羅德島設計學院的求學過的設計師。

  藝術與技術看似無關,卻悄悄催生著最偉大的產品。

  

  (右側:Airbnb創始人Joe Gebbia)

  回歸到我們的日常閱讀習慣中來:當你正在瀏覽一個關於藝術品展覽的微信推送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它可能會跟你的業務、工作、產品有某種必然的聯繫呢?

  或許大部分人都不曾點開過這類推送吧。

  3

  學會批判能力

  挑戰權威

  保持深度思考的第三種方法就是學會批判能力(Critical Thinking)。

  它是西方整個學術體系、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個版塊,康德和黑格爾對此作過詳盡的闡述。

  但真正意義上提出「批判思考」這個概念的是美國學者Edward Maynard Glaser。

  他認為:批判思考是傾向以審慎的態度思慮議題和解決難題的,它要求對理性進行探索,並對邏輯推理的方法有所認識,並有技巧地運用這個思考方式。

  用簡單一句話進行概括就是:「挑戰」權威,「質疑」領袖。

  

  我們對這種能力並不陌生。

  電影里,辯護律師舌戰;美國大選時,政客間激烈交鋒。那些時候,他們最經常用的手段就是批判,挑戰已經成規的教條。

  回到每天我們接收的碎片化信息,很多來自各種「權威」和「意見領袖」。

  但是他們說的一定是對的嗎?

  這兩年我們經常看見這樣的話:創業N大軍規,但你從來不懷疑,因為他們成功了。但你不知道的是:成功不可複製,失敗有跡可循。

  如果我們僅僅是看到內容的表層,卻從來不進行更深層次的理性思考,必定只能人云亦云。沒有沒有自己的洞見的人,最終只會埋沒於茫茫人海之中。

  好的內容從來不缺,但是只有在我們培養好了上述能力、養成了深度思考的習慣后,才能把碎片化卻高質量的內容佔為己有。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伍德,在傳統行業里不安分的陽光單身小獅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22: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